第40章(2/3)
较轻松的老人,在去掉伙食费后,也能剩下一点陶币,完全吃得起伙食。
为了节省时间,白朔把最初先发工资后再交陶币买饭的规则改了一下,在每个人每天的工资中预扣一枚陶币,然后根据吃的食物分量多退少补。
饭量在平均范围上下浮动的,每天只扣一个陶币。
饭量大的,除了每天照例扣除的,每十天还需要额外交一次。
而一些饭量小的,每天扣除后,每十天退一次。
之前吃饭是按照亲疏远近放的碗筷,现在调整了一下,单身羽族按照饭量大小坐,有家庭的可以根据饭量坐,也可以按照一家人的平均饭量坐。
比如白朔一家,白允的饭量比平均饭量多一点,白乐的饭量在平均范围内,白朔和白肃的饭量小,白巡饭量大,一家人平均下来,每天交五个陶币刚好,不用额外补交或者退回,选的就是平均组的桌子。
再比如饭量大又是单身的白良,每隔十天补三个陶币,坐的就是标注+3的桌子。
而像彩林和彩洪母子俩这样两个人饭量都小的家庭,每人隔十天退三个陶币,坐的桌子上标注是-3。
这么一来,烹饪队的工作量大大降低,每天做完饭后根据饭桌上的标注,往每个碗中放相应分量的食物,然后让每家人自己分。
不用专门收钱找钱,省下来的时间,能多做不少食物,食物种类稍微多点也忙得过来。
在白朔的带领下,厨房食物花样越来越多,而吃到食物的羽族,越发有干劲,因此花永晚饭时听到白朔提起挖地窖,也没有意见,只是询问起地窖的样子。
部落里人多,白朔在想好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大多会让花永代为传达,一般会在开饭时跟花永提一下,吃完饭花永趁着大家消食的时间传达下去,效率高还省事。
白朔介绍起来:“和水窖差不多,只是不储存水,所以要挖在不会被雨水淹没的地方,挖好后把食物放进去储存。
”最近大家工作太努力,部落两个储存食物的山洞都快满了,特别是他那个,因为干果干菜要干净干燥的环境,放在他那个山洞比较合适,现在山洞里有一半都是这些。
花永听到是储存食物要用的,立马点头,那是要挖。
白朔接着提了一下青储饲料的事情:“养殖区那边也要挖几个,用来储存青草,有些猎物要留到雪季以后,饲料要多准备。
”
花永和同桌几个人都不理解:“留到雪季以后?雪季后有新的猎物。
”
其他人也看向白朔,这些猎物不就是为了雪季吃的吗?
白朔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耐心解释:“雨季和雪季先吃那些长大了又没用的猎物,可以产仔的猎物要留着繁殖,这样明年我们不需要外出捕猎,只要准备好饲料就行了。
”
今年是第一年,所以养殖队和狩猎队、种植队和采摘队都是同时存在,慢慢发展下去,这些队伍都是要合并的。
“不捕猎?不捕猎吃什么?”隔壁桌上有人问。
“吃自己养的猎物,就像现在这样,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