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2/3)
但毕竟是大宗买卖,所产生的税费,还要先跟官府沟通。
”
纯粹的商业税,跟农业产生的税,向来都是两种级别。
前者更多,也会更苛刻。
村长这才知道,自己还想简单了,开口道:“还有呢?”
“还有就是,要同官府通气,并拿到货物通行的许可,去年前年都卖的是安纪村附近,这些路凭要不要都无所谓。
”
“可要是大量运货,再卖到外县,就要提前沟通。
有了货物的许可,也能少很多麻烦。
”
等于说,提前找官方背书,不管售卖还是运输,都会少很多麻烦。
按照纪元对正荣县衙门的认识,这事并不难办。
主要还是跟外县的沟通。
这事,别说他做不成,村长也不行。
只有衙门去沟通最合适。
打点好上下关系,才能畅通无阻。
更能保证,做青储料这事,不会被归于纯粹的商业行为。
不管自己,还是安叔公,都能藏在背后,藏在大树之下。
一个多时辰,纪元说的事让村长越来越兴奋。
好啊。
要是真的能这么做,安纪村多少人户都能受益,他作为村长,更是功德无量。
做!
一定要做!
既然要去做,安村长干脆放下手里的农活,明日就去县城求见县令老爷。
安叔公,张兽医,自然也要跟着去。
纪元更不用讲,大家还等着让他跟县令老爷解释清楚呢。
安纪村其他人奇怪得很。
要说他们村里,最勤劳的,就是安叔公跟安村长。
但他们两个农忙的时候都不在,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安叔公家里还有,他虽然不在,大儿子安老大依旧埋头干事。
其他家里人或多或少知道一点,安叔公估计在忙着他们青储料赚钱的买卖,故而有条不紊做家里的活。
赶紧做吧,做完才能挣外快!
安村长那则不同,他不在,家里竟然懒懒散散,农活的进度都慢了许多。
这日一大早,纪元他们就到了衙门附近。
过来之后,自然是见不到县令的。
虽说只是县城的衙门,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项事务官一应俱全,所负责的事务更是极多。
像他们这种以做饲料为名,想要请求县令允许的,消息也要一层层往上递。
这事本不大,村长想带着村里人做青储饲料,挣些银钱。
青储饲料又确实是好东西,能让本地牲畜养的更好。
但后面还要售卖,更要定价,纪元他们还把去年前年的账本拿过来。
大意便表示,他们不会恶意抬价,都是按照市场的浮动来定。
这更看出来,他们本想喂养自家的牲畜,顺手走的。
没想到想买的人那么多。
中午时,县丞召见了他们,县丞也认识张兽医,跟张兽医详细了解了青储料的好处。
又招来县城养马的官员,确定青储料不是弄虚作假。
县丞便是县令的副手,帮着处理许多政务。
这一通下来,许可终于批准,也跟纪元想得差不多,按照农产品的税收来征。
安叔公也把前年,去年的税款准备好。
虽说出得肉疼,但这一关总是过了,而且以后挣的银子会更多。
纪元也出了一部分,毕竟他也有参与。
前面还好,见他们主动拿出银子,忙了一上午公务的县丞大人喝口茶,看了看等着的人。
县丞自然是认识纪元的,他上次文兴大发,写了封表扬信到县学,这事还没忘。
更没忘教谕说他,是不是平时处理政务太多,难得展现文采,这才写的天花乱坠。
之前的事也就不提了,眼下这桩事,安纪村这些人,办得也太妥帖了。
但凡政务,别说涉及村里面的政务,便是县城的事,流程也没这么快。
倒不是这里官员办事不力。
而是总要有问有答,不出纰漏才是。
安纪村这做青储料的事。
问题就在,到底是不是农产品,他们又打算怎么做,销路怎么样。
牵头的人,官府信得过吗?
看看人家怎么做的,村长牵头,官府既能信,也能管得住下面村民。
如何做饲料,如何售卖,心中也有数。
更把专业人士,张兽医拿来做担保。
还提了正荣县指挥营的马匹,同样能用青储料。
顶多召养马官员费了些工夫。
约等于你去政府办手续。
政府要的手续你全都准备好了,一样不拉。
这事看着简单,实际上需要费很多时间,也要格外的耐心细致。
否则差一样,都要打回去重新再做。
办事的有办事的难处,窗口的人有窗口的难处。
遇到一次性把证件资料带齐的,窗口的人先松口气。
这些就算了,县丞也只觉得安纪村是准备好了来的,各方面都没问题。
路引的事也好办。
既然青储料对牲畜有用,他们的价格也不会虚高,跟其他饲料基本持平。
估计跟隔壁县也好商量。
但最后这件事,他还没提,安纪村的人就准备好了。
那就是补上往年的税费。
同样按照农产品的税费准备的。
这有些过于完美了。
便是在衙门打交道多时的小吏们,都难有这样的细致。
县丞自然把目光放在纪元身上,索性道:“以后的税费,也是给银钱吗?”
安村长按照提前商议过的:“小人想以青储料的市场价作抵。
”
“只是去年前年的饲料已经卖完,这才用银钱。
”
县丞忍不住笑。
要说现在的各项税款,确实以银钱交的为多。
但不是所有的税都用银子交。
比如夏天的绢布麻布,官府还是愿意收货物,省的再去采买。
这安纪村的青储料,他们也更愿意收实际的货物抵税费。
毕竟整个安纪村就这一家卖青储料的,他们就算收了税银,还是要用银钱去安纪村买。
一来一回的,不如直接把价格相当的东西拉过来。
整个衙门的马匹都有好饲料。
就连指挥营的县尉也会念他们的好。
县丞又看向纪元,笑道:“不错,跟文书一起写成条例,安村长跟村里人按了手印,此事在衙门备案,你们便做吧。
”
这,这是成了?!
全程晕乎乎的安叔公,张兽医,就听明白这句话。
这衙门的事,那么容易办?!
他们还以为要等消息呢!
县丞看到纪元眼神也流露出惊讶,这才满意。
按理说是应该再等等,衙门公务多,一时半会轮不到这么拍板。
但看在纪元的份上,倒是可行的。
再说,秋收结束,就要收秸秆,若错过这个时间,那秸秆就贵了。
秸秆一贵到时候卖的青储料同样会贵。
县丞办过的公务多,一眼看出问题关键,索性给他们直接批了。
归根到底。
还是因为,青储料是好东西。
不过他们具体的条例,衙门就不掺和了,他们定好之后,留在官府的只是备案。
以后要是有纠纷,好有个凭证在。
走出衙门的一行人,大家只觉得太阳晃眼。
来衙门办差,竟然这么简单?
怎么可能啊!
都说衙门这地方,进来没有银子是不成的。
要说银子也确实给了,但那是补之前的税,给的不算太多。
其他茶水费是没要的。
安叔公嘀咕:“我年轻的时候来衙门,可不是这般。
”
他年轻的时候,因为跟人发生矛盾,也是来过衙门的。
只是个脚还没踏进来,便要给差爷银子。
之后的官司更是不了了之,对方塞的钱更多,而且他也被衙门吓破胆,根本不敢再去。
时隔多年,衙门竟然也变了?
不管怎么样,反正安纪村做青储料这事,算是成了!
成了就好。
成了就能做青储料,还不会被当商籍。
就是那些银钱,够他心疼很久的了,昨天晚上都没睡着,满脑子都是多给的银钱。
安叔公一想到那交出去的税款就心痛。
要不是纪元劝,他估计直接不给了。
还是纪元劝,为了以后赚钱更多,还是交了吧等等。
现在还真让纪元说准。
事情真的成了。
安村长更是高兴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要说他看着安叔公家挣钱,他不眼馋吗,肯定眼馋啊。
本以为安叔公他们找来,自己能卖秸秆赚点银子。
没想到竟然是拉他一起做事。
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谁家不想赚银钱,谁家又不想过好日子啊。
等他赚到钱,也学安叔公,再修个院子,把门头也给修缮了。
张兽医自然也高兴,这对牲畜有益的事肯定好。
而且见者有份,他这次也帮了大忙,肯定能分杯羹。
安大海则对纪元更加佩服。
别看纪元是他们当中年纪最小的,可他做事真的厉害啊。
三言两语,就把困扰他们多日的麻烦给解决了!
以后的安纪村,肯定能挣更多银钱的!
大家一起赚过更好的日子!
“走,回村里,跟大家伙说这个好消息!”安村长道。
搞定了官府的事,并不意味这件事就成了。
想要带着村里人一起做青储料,事情反而更多。
如何细化规则也是问题。
谁家参与,怎么参与,要是因为青储料的事,耽误了耕种,同样是麻烦。
若舍本求末,他们安纪村的买卖做不了太久。
安村长又把目光看向纪元,纪元则在思考现代农村集体经济的模式。
当然,也要有所改动,必须因地制宜。
生搬硬套,更会坏事。
以前书本上的东西,如今拿到现实里来用,差别肯定很大。
之前就听说基层工作难做,看来确实如此。
大家看着纪元思考,都没打扰他。
等到村里,纪元才道:“暂时先不要招人,要是人一窝蜂的过来,良莠不齐,到时候也不好管。
”
“安叔公,张兽医,要不然先把各家想定的数量统计出来,先要知道,今年大概要做多少斤青储料才是。
”
知道了生产的数量,才能制定生产计划。
更能合理分配如何生产。
安村长虽然是村长,但以前也没干这种事,现在肯定信赖纪元。
从回去之后,张兽医跟安叔公就在收集青储料的订单。
按照纪元说的,他们自然不是白白做事,还能拿到一定的提成,按照现代的话来说,等于是他们的销售业绩。
安叔公不提,张兽医听到这句话,立刻上心起来。
他本来还在想,自己要怎么分利润,现在不用想了,他认识那么多养殖户,随随便便都能从他们手里拿来“订单”啊。
安叔公则跟堡李村李家有关,李家的订单自然都是他的。
到了县城牛家,按理说该是纪元的,但纪元却把这放到安大海的头上:“咱们两个私下里平分。
”
他是县学的学生,大量参与这样的事情不好。
而大海又是值得信赖的,私下的口头约定即可。
于是,安纪村里,就看到安叔公他们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忙什么。
放假第三四天里,纪元都在赵夫子家中。
赵夫子感叹纪元如今的学问,自己都快教不成了,心里也莫大安慰。
有生之年,能有这样的学生,也算幸运。
青储料的事,纪元也没多说,现在数量还没统计出来,不好放出风声。
安纪村这边稳得住,反而衙门县丞偶然提起:“纪元他们还没来吗。
”
下面小吏答:“还未回来。
”
虽然官府已经答应,但安纪村要把这件事形成文书,放到衙门备案。
只有等官府确认无误,此事才算成。
看他们办事那么利落,怎么两三天了,还不回来?
县丞看着手头的事,还是继续忙碌。
县令听闻,看到县丞时也问了问。
“青储料是好事,还没有什么消息吗?”
县丞连忙道:“大人,算起来也就四五天的时间,估计要等等。
”
说起来,青储料的事刚递到县令手边,县令便默默点头。
他从化远二十九年初,因建孟府官员惊天贪污案之事,临时调拨到建孟府正荣县。
从那时开始,想要振兴当地农业,就从鼓励农户饲养耕牛,到鼓励百姓开荒。
因为接触过农司的人,自然了解养耕牛所需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