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3/3)
纪元字那样丑,急不可耐地要揭穿。
也是这件事,让纪元知道,常庆确实参与其中。
刘嵘开口,就是不忿而已,倒还好理解。
等到训导跟博士过来,纪元拿出自己如今的字迹。
这便证明了他月考的成绩没问题。
要是到这,也只是月考的事,大家也不会多想。
可纪元一定要加一句,这是他最近练的字,之前的字确实丑。
钱飞当时想提醒,却被李廷下意识拉住,就是相信纪元不会无缘无故说出这句话。
现在想想,也是有原因的。
果不其然,纪元一说,字都是练出来的,他入学时候的字确实不好。
王兴志等人立刻上钩,开始怀疑他入学考试的成绩。
入学考试关乎整个县的学子,甚至还有临县的学子前来考试。
若这考试有问题,那教谕都会插手此事。
纪元坦坦荡荡,肯定没作弊,自然不怕被查。
同时,他也相信县学的公平。
这一查,反而直接洗去污名,以后不会有人再揪着这事不放。
最后,纪元再一句话,让王兴志王兴杰直接说出挑拨的人。
内忧外患,甚至远虑近忧,全都给解决了。
之前被坑骗多次的钱飞小声赞叹:“这也太牛了吧。
”
其实纪元根本没多做什么,只是顺势而为,让原本不利于他的事情,转而变成揪出背后搞鬼之人的手段。
钱飞算是彻底服了纪元。
而李廷早在汤圆那事上,就认定纪元不是凡人。
下午放学,纪元看着他们两个的眼神,下意识后退:“干什么?你们怎么用这种眼神看我。
”
再一看,丙等堂其他人的眼神也不同。
但其他人想的没那么多,只是震惊纪元的文采,更震惊他短短数月,文章进步了,书法也进步了。
同为新生的刘嵘看到纪元,只觉得这个竞争对手实在强劲,自己回家必须读书,读到深夜!
其他人就罢了,钱飞跟李廷陪着纪元走到研学处附近,自然把自己心里所想说了个干净。
纪元也不反驳,眼睛的笑未到眼底:“不过是他们自作自受。
”
“若不反击,难道要一直忍气吞声?”
王兴志王兴杰不用说,从开学第一日,他们就屡次过来刁难。
这次更是质疑他的启蒙夫子,还牵扯到郭夫子。
若不一次性说清了,谁知道后面还有什么麻烦。
至于常庆。
他跟常庆关系不算好,大家都看的出来。
刚开始进县学的时候,舍长常庆很是热心,他也感激过。
但之后发现李廷的家境或许没那么差,又因他出过几次头,“穷酸社”学子有些听他的。
舍长常庆便有些不同。
纪元可以理解,毕竟以前那些同窗都是围着他,突然出现一个自己,心里是会有落差。
但这都是小事。
直到发现常庆既以自己贫寒子弟的身份自卑,又在商籍学子面前自傲时,纪元有些无语。
用所谓合理的身份霸凌别人,他跟铜臭社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从此算是疏远。
可纪元没想到,常庆竟然挑拨一向跟他有些敌视的王兴志王兴杰来找他麻烦。
甚至走到质疑月考成绩,还有入学成绩的地步。
他若不反击,那也不是他纪元了。
钱飞说出自己的疑问:“那会电光石火间的,你怎么知道是常庆在后面搞鬼?”
李廷也奇怪,毕竟当时两个姓王的过来刁难,谁也不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啊。
纪元说出自己的解释:“我跟郭夫子认识这件事,也只有常庆知道,上次我帮启蒙夫子送信时,就是舍长常庆传的话。
”
“若只是这点,也不能确定。
”
“还记得上次常庆组织没有课本的新生们抄书吗?”
钱飞虽然不知,李廷是知道的。
“那次我手头只有最先抄写的那本诗经,因为字不好,就没给他。
”
“想来就是那次,让他对我的书有疑惑,私下偷偷翻开了。
”
看到他的字那么丑,心里就在奇怪,如此丑的字,怎么进的县学。
直到这次在食堂里,因为商籍同窗一起吃饭的事彻底爆发。
“就因为这个?他就要挑拨王兴志王兴杰,质疑你入学成绩?”
“若真的让他得逞了,那你岂不是要退学!”
李廷跳脚,钱飞也觉得不可思议。
幸好纪元反应快啊。
纪元微微摇头,不想再提,也没什么意思。
“好了,你们回去吧,我已经到研学处了。
”纪元道。
说到研学处,纪元忽然想到什么。
李廷问:“也不知夫子们打算如何处置这件事。
”
钱飞握拳:“让他们退学!”
退学大概不可能,但想来经过这事,他们肯定井水不犯河水。
纪元走进研学处,只见王兴志王兴杰两人身边,还坐着个中年男人,他们跟王家兄弟的长相很像,明显是他们的长辈。
常庆也站在一旁,明显局促。
等纪元走进来,中年男人道:“就是他?总算来了。
”
严训导脸色难看:“道歉。
”
王兴志,王兴杰,常庆三人站好,同时跟纪元道歉,还有写下来的保证书。
严训导继续道:“三个人每人二十戒尺,停课半月,以示惩戒。
”
“再有下次,直接退学。
”
当面道歉,写保证书。
打手板,还要停课。
纪元没想到他还未说话,眼前的惩罚也够严厉了。
王家老爷明显有些不愿意,停课半月,那这半月如何补回来。
王兴志王兴杰还要考乙等堂,他们底子本来就差,不好再耽误了。
再说这面子上也过不去,整个县城都会笑话他们。
刚想说什么,就见教谕晃晃悠悠走过来。
众人赶紧跟教谕大人行礼。
穿着浅绿色官服的教谕面带笑容,先看了眼纪元,又看了看其他人,对严训导道:“听说有人质疑入学考试的成绩?”
严训导点头,将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教谕走到纪元身前,笑着道:“这样的惩罚可还好?”
纪元顿了下,立刻领悟到教谕的意思:“教谕大人,停课半月,便是半月不能听课。
”
说着,纪元看向他们三个,继续道:“不如此项改成罚抄,让他们继续上课,都是同窗,学生愿意顾念同窗之谊。
”
纪元说完,王家老爷松口气,看向纪元的眼神带了赞许,直接道:“听说他们还抢了小神童的《诗经》,我愿赔给小神童全套四书五经,再让他们罚抄三遍诗经,如何?”
至于其他打手板这些,王家老爷倒不在乎。
一本诗经共计三万九千字,三遍就是十多万了。
赔的四书五经更不用说,全套买下来要三十多两,便是王家老爷也要肉疼一会。
纪元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个意外之喜。
虽然自己已经抄过一套,但能有印刷版的,自然是好。
而且不花钱的书,不要白不要。
严训导见苦主已经松口气,这才点头,此事算是结束。
那边王老爷带着两个不成器的子弟跟教谕大人说话,纪元看了看满脸难看的常庆,淡淡道:“别人犯错,是有家人撑着的,你我犯错,却无第二次机会。
”
在县学一两个月,纪元自然知道常庆的家里情况。
常庆爹娘虽然都在,但下面七八个孩子。
常庆既不是老大也不是最小,能去读书也纯属偶然,他在自己村里也是读书的天才,否则也不会考到县学里。
只是到县学之后,看了太多东西。
什么家里有钱的,什么家里当官的,看多了之后,心态便失衡了。
与其说他讨厌铜臭社,不如说羡慕,所以但凡有家境比他好一点的人,常庆都会心生嫉妒。
但最让他失衡的,还是被喊小神童的,比他年纪小的那些人。
一个是十三岁的刘嵘,另一个就是九岁的纪元。
村里厉害的天才到了县学,发现了更天才的人,这心里自然难受。
已经二十的常庆,却还未进乙等堂,这自然跟他上学晚有关,也跟他发现自己跟其他人的差距有关。
再怎么样,合理化霸凌别人,都让纪元不喜。
不喜归不喜,他也不会再讲什么了。
可纪元淡淡的一句话,让常庆近乎崩溃。
常庆咬牙:“你知道什么,你若跟我一样的家境,说不定还不如我!”
常庆认定纪元家境其实还不错。
毕竟跟他交好的李廷都有新书,还是整套新书,这事瞒得了别人,却瞒不了他。
他可是丙等堂的舍长!
不过想来,这舍长的位置肯定要撤了,训导绝对允许他这样的人当舍长。
纪元奇怪地看他一眼,知道他已经魔怔了,自己言尽于此,懒得再说。
再说他的家境还不如常庆呢。
这话纪元也不想说,好像比惨一般。
等众人离开,教谕却喊了句:“纪元,你留下。
”
纪元自然听话,乖乖留下来。
教谕好笑地看看他:“小神童?”
纪元被喊得脸上一红,赶紧道:“不是什么小神童,天外有天,我只是运气好。
”
这让教谕放了心,叹道:“当时县令与我,说把你成绩压一压,不想让你成为常庆这种心态,没想到却是看低你了。
”
教谕这才说了缘由。
当时压纪元的成绩,自然不止因为他的字差,毕竟凭借入学文章的那句话,足以当第一名。
可教谕跟县令见了不少这样的“神童”。
“刚入学的时候被捧得太高,吹得太过,等遇到更天才的人时,心境便会大大不同。
”教谕说着,提到常庆,“他的学问其实已经差不多了,考到乙等堂只是时间问题,但他未能摆正心态,反而越来越退步。
”
不管外面怎么说纪元神童,就连书铺老板都知晓此事。
但在县学里面,从未有夫子,博士提起。
就是怕小纪元飘了,怕他年纪太小,被吹捧的长歪了。
许多神童小时候惊艳,长大泯灭众人,多也是因此。
让教谕没想到的是,小纪元年纪小,心思却稳。
自己刚一开口,他就知道要给王家,常庆台阶下。
这又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事,没必要平白竖仇敌。
更别说,即使有着不俗的名号,他却依旧能稳下心思,用功读书。
纪元的用功并不是一两日,而是早成习惯。
既如此,那也没必要瞒着了。
“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教谕说着,知道纪元明白他们的用意。
而纪元再次谢过,教谕他们确实是在为自己考虑。
还是那句话,若他真是个孩童,教谕他们的做法,确实是在培养真正的英才。
在自己这出了点小小的差错,也只因他不是真正孩子而已。
可这份保护,让纪元无比感激。
“好了,回去吧,勤勉二字不用我说,相信你也懂的。
”教谕笑着道,“以后的路还长着。
”
“对了,还有你的字,可不能松懈。
”
又是字,纪元脸一红。
他都有老夫子给的临帖了!
很快!很快他就会练好的!
第二日一早,被打了几十手心,回家又挨了顿竹笋炒肉的,还要罚抄书的王兴志王兴杰两人,抱着四五十卷书过来。
四五十卷崭新的书,上面还带着新墨水香味,全都放在纪元的书桌旁。
别说穷学生们了,就算有些家资的子弟看着这么多卷书,心里也是愕然的。
好多书啊。
一整套的四书五经!
近五十卷书!
还都是新的!
纪元看到这么多书,笑的眼睛都要眯起来了。
知道自己会得到一套书做赔偿是一回事。
看到这么多书又是一回事。
大学,论语,诗经,礼记,纪元感觉他跟小耗子掉进米缸一样。
哪有读书人不爱书的!
众人看着纪元,心里无比羡慕。
入学考试凭着一手烂字都能考进县学。
考进来之后,还能快速练好自己的书法,不仅反击了别人的污蔑,还得到这么多新书。
想想都觉得爽。
他这样的人,想必做什么都能成功吧。
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家里,能养出这么好的学生。
他入学考试文章的第一句话,也被很多读书人家里反复夸赞。
君子体仁之学,随遇而纯其心者。
多少读书人都悟不出这句话。
这样的人若不是天才,那谁还能被称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