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3/3)
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
不知是谁接了一句,原本乱糟糟的丙等堂内,响起夫子在时才能有的读书声。
王兴志,王兴杰等人目光诺诺,根本不敢再看。
好像在纪元面前,什么都是渺小的。
只有读书才是头等要事。
还能用读过的话讽刺他,让他满脸通红。
急急赶过来的严训导,手里还提着戒尺。
县学事多,他差点把这群刚入学的祖宗们给忘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会指不定怎么乱。
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不闹腾才奇怪。
还未靠近,严训导便听到里面的读书声。
难道是哪位夫子抽时间帮忙带学生?
大家不都在忙吗。
一部分在教导考生,一部分抽调去衙门准备二月初六的县试。
谁会在啊。
严训导往丙等堂里看了看。
没有夫子,只有一群读书的学生。
读得还格外认真。
这,这合理吗?!
他们竟然这样自觉!
神思恍惚的严训导再次离开。
教学生涯十几年里,这不合理啊!
下午放学后,一群穷学生围着纪元。
“你可真给咱们长脸。
”
“对啊,几句话说得他们哑口无言。
”
“没错,可真厉害。
”
纪元被围在中间,笑了笑:“也没什么,夫子告诉我们,要勤勉。
”
这话说得很多人都有点愧疚。
别说富家子弟了,就算是他们,一听到夫子不管他们,就有些懈怠。
铜臭社的人路过,表情恨恨,看你纪元能坚持多久。
他们就不信,夫子不管,县学不管,还真能学得下去。
等纪元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是他们嘲讽回去的时候。
纪元才不管他们,他今天还有别的事要忙。
纪元跟李廷吃过晚饭后,一起出了县学大门。
来县城两天了,还是第一次出来。
但不能逛太久,否则宿舍就不让进了。
纪元想再买点笔墨纸砚,他要练字,又要抄书,最近用纸张格外快。
李廷也准备买点东西,两人齐齐往外面走。
一到书铺附近,就看到上面摆着各色《童试录》的合集。
但凡科举厉害的省份都有,江浙甚至分了四本,浙东浙西江西山东等地前三名文章,全都收录其中。
还有不到一个月便要童试,这些书卖的都很好。
在纪元看来,这大概约等于中考满分范文?
那买的人确实多。
纪元看得心里也痒痒,到了县学之后,所见所感,除了科举二字之外,再无其他。
纪元好奇,能中童试的文章,到底什么样。
可惜书铺老板是不让翻的,毕竟都翻了看,谁还买啊。
李廷也没舍得,两人看了一会,被老板发现。
没想到的是,这个胖胖的书铺老板,竟然还认识纪元:“是你?去年你来过两次。
”
头一次碰到黄夫子,第二次年关前买了许多,但那时候书铺忙,老板并未打招呼。
没想到还认识他。
老板又见纪元穿着县学的冬衣,惊讶道:“你还真考上了。
”
“不对,你就是那个小神童纪元?”
“那个年纪最小,却在六百多人当中考中的纪元?”
“还写了竹石?”
说着,老板把店里装裱起来的竹石拿出来:“这是你写的?!”
纪元立刻摇头,老板一拍脑袋:“忘了,这是咱们县上刘举人写的,他让我帮忙装裱,但诗是你的手笔!”
李廷却接话:“没错,就是他,他还新作了一首。
”
“我也知道!元宵嘛!你们知道咱们正荣县现在最流行什么吗?”
别说李廷了,纪元都有点好奇,直觉上跟他有关。
“最流行,马家元宵!”
还真是。
纪元听书铺老板唾沫横飞地讲述。
那首元宵诗出来之后,不少人家都在连夜找纪元吃过的马家汤圆,桂花核桃馅,珍珠一样的江米,要有多好吃。
但县城唯二的两个马家,根本不知道啊。
被问得多了,两个马家不约而同按照诗里面说的,模仿着做。
时节不对,那就用干桂花,核桃仁咬牙买,珍珠一样的江米?用!
其中被称为老马家的,甚至让灯笼铺做了盏漂亮的昏黄灯笼,就放在摊位前。
这像了吧?!
两个马家汤圆都被抢售一空,风靡正荣县!
纪元听得扼腕。
早说啊。
早说他来卖啊,还能赚钱呢!
他就那一两六钱,随时会变成穷光蛋。
当然这是在开玩笑,若真的经商了,那他的身份必然要改,如今的风气,对商贾并非那么欢迎。
老板对此事津津乐道,一口一个小神童,听的纪元脸皮都臊。
听到两个马家汤圆的竞争,纪元倒是觉得有趣。
毕竟只是首诗,两家能把握住机会赚些银钱,对普通人家来说自然是好的。
现在老马家凭借灯笼胜出一筹,好像卖得更好点。
李廷也有了兴趣,他那日听的都想吃了:“要不然,咱们也去尝尝?”
纪元摸了摸口袋的铜板,去看看也行。
毕竟是他带出来的风尚,这热闹要是不凑,实在可惜。
“你们尽管去,这些东西我差小伙计给你们送到县学去。
”胖老板笑着道,“以后碰到了说一声就行,县学我们常去的。
”
虽然两人买的都是最差的纸张,老板也不另眼相看,穷学生他见多了,纪元这种小神童更是独一份。
回头他要是真考上秀才举人的,自己还能沾光呢。
县城不算大,两个马家元宵也挨着,小摊旁边确实围着不少人。
只不过吃汤圆的人,大多吃过之后有些失望。
“说得好听,哪有那么好吃。
”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听得是好,吃起来也就这么回事。
”
李廷也是如此,核桃馅跟干桂花包在一起,其实味道不佳,甚至不如传统的芝麻馅。
估计这桂花核桃的汤圆很快就要卖不动了。
老马家的有个灯笼做噱头,或许能撑得久点。
但正月十五已经过了,吃起来又没那么好,估计很快会消失不见。
纪元若有所思,李廷问道:“怎么了?是不是跟你吃过的一个样?”
纪元微微摇头,说起另一件事:“方才书铺老板讲,两家都买了干桂花,买了核桃,又买了上好的江米?”
“对啊,桂花跟核桃都是八九月的,现在正月时间,估计买来也不容易。
”李廷随口道。
纪元算了算时间。
昨日传出来的诗句,今日傍晚已经有些卖不动了。
“估计要赔钱。
”纪元道。
跟风的结果便是如此,但这个风却是他刮起来的。
纪元看着摊位前忙碌的两家,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纪元道:“你带羽毛笔了吗。
”
羽毛笔轻便,容易写字。
李廷傻眼:“没啊。
”
要纸笔干什么。
两人刚买的笔墨纸砚也被书铺老板送回县学了。
正说着,旁边有人忽然搭话:“我们这有,你们要吗?”
只见旁边桌子似乎坐了两家人,其中一个小童把纸笔递过来,纪元还是头一次摸这么好的纸,一时有些惊讶。
纪元刚要付钱,对方摆手不要,态度非常明显,似乎只是随手帮忙。
李廷也奇怪道:“你要纸笔做什么?”
李廷又想:“再写首诗,挽救他们的生意?”
“诗是挽救不了的。
”
纪元道:“既然是做吃食,吃食好吃才是根本。
”
“那你的意思是?”
“写食谱。
”
纪元提笔,上面两个字格外醒目。
写过之后稍微顿了顿,又给这个食谱加了个名字。
符曾汤圆。
纪元默默对符曾这位大佬道歉,用了您的诗句,就用这个聊表歉意。
跟两个马家汤圆,直接把核桃磨粉跟泡开的干桂花直接做馅不同,纪元的食谱要更复杂。
首先把核桃仁炒出香味,然后再磨粉备用。
干桂花泡水之后,跟糖一起熬制成桂花酱,跟核桃粉,猪油,一起搅拌再做馅料。
最后就是江米磨粉,纪元特意写的,江米是糯米的一个分支,选形状细长的磨粉。
不过在江米磨粉之前,要用桂花水来泡江米,让江米染上桂花香味。
接下来才是磨粉,江米粉磨好,便是揉糯米团,揉好备用揪出一块放到冷水中煮沸捞出,随后把这一块糯米再揉到整个糯米团里。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糯米团更加有黏性,少量多次揉搓,做出来的糯米团弹牙可口。
最后的包馅料就不用说了,纪元将配料,时间,方法,写得清清楚楚。
李廷直接一吸溜:“这,这要有多好吃?!”
核桃仁炒出香味,还有桂花酱,猪油增香,揉糯米团的方法也不一样。
如果说这是纪元吃过的汤圆,那他刚刚吃的,又是什么东西!
如果两个马家按照这种方法做,那势必卖得极好!
他恨不得天天来吃!
纪元又抄了一份,把一张纸裁成两份,两个马家各拿一张。
不过递出去前,纪元还欣赏了下,不是欣赏内容,是看自己的字。
“不错不错,写字有长进了。
”
李廷无奈。
这叫有长进?
想到纪元才学了一年,好像也算有进步?
纪元却不想自己去给,省得再出什么风头,郭夫子说的话还在耳边。
锋芒毕露,不是什么好事。
纪元付钱的时候,随手把纸张压在铺位的碗边。
纸张,还带字,一般人都不会随意丢弃。
他们肯定会找人看看的。
李廷道:“若别人看了,食谱不就泄露了吗。
”
纪元微微摇头:“我也不是为了助他们发财。
”
“只是此事因我而起,若因这个赔了银钱,这两人的日子要如何过。
”
原来是这样,李廷心下佩服。
两人不再多说,跟借纸笔的两家人道谢,匆匆离开。
再不回去,县学就要关门了!
等他们走了,借纸笔的两家,这才敢抬头。
其中一家的老爷对小童道:“去把小神童写的东西取过来。
”
两个摊位的老板看到那小童,大吃一惊,县令家的小厮怎么过来,他们忙昏头了,竟也没看到!
再一看那位置上的两家人,他们虽然不认识县令,却知道县令家小厮服侍的,肯定是县令乃至县令家人。
还有这纸怎么回事?
什么时候出现到这的,他们要不要找人帮忙看看写的什么。
很快,县令亲自给他们两家念出来。
做吃食的人,一听就知道这方法有多好。
若按这种方法做,会是何等美味。
县令皱着眉看完,对旁边人道:“这就是你们教出来的学生。
”
教谕挑眉,谁能想到和县令一家出来吃饭,还能碰到自己县学的学生啊。
两个马老板惊愕,那学生是怎么了?
做了什么错事。
能写出这种配方给他们,必然是他们两家的恩人,否则这次肯定要赔惨了。
他们帮恩人说句话吧。
“看看这手字。
”
“还好意思说,自己写字有进步了。
”
原来是字太差。
还好还好,这位恩人没有大错。
两个马老板同时松口气。
教谕也看了看,表情无奈地看完,在他们这些读书三十多年的人眼中。
这手字确实不堪入目。
但毕竟是自己学生,硬着头皮也要夸:“字怎么了,要我说,写得有些章法,字也算飘逸,假以时日,必成大才!”
县令欲言又止,倒没反对必成大才这四个字。
原本以为只是会写诗,人机灵些。
没想到简单看一眼,便知这两个商家要赔钱,还留下补救的法子。
县令让小童把食谱交还给商家,开口道:“你留下,帮他们记下食谱。
”
两个马老板千恩万谢,县令留了识字的人来教他们,这方子他们就是死记硬背,也要背下来。
还有那个不知名恩人,到底是谁给的秘方?
真是救了他们全家啊。
符曾汤圆,名字怪怪的,但恩人写的,他们一定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