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3)
兴杰立刻道:“谁说我要打人了,纪元,你要是能当众再做一首诗,我就服你。
”
说完,又看看今天的午饭:“这些饭菜也给你,怎么样?”
“要是做不出来!以后看到我们,就要自动避开!”
纪元也被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弄烦了,又见帮他说话的常庆跟另一个人咽了咽口水,还被对方捉住。
“看!都馋了吧!你到底比不比!”
“靠一首诗进县学,现在连诗都做不出了!”
常庆脸色涨红,他很久没食荤腥,不由得咽了咽唾沫而已。
纪元看看王兴志跟王兴杰周围“铜臭社”的人,更知道这是借着他羞辱穷酸社。
谁让他有神童的名号,还天然是穷酸阵营的。
而且一直揪着诗不放,看来也有其他原因。
罢了。
不就是文抄公吗,一次也是当,两次也是。
纪元挑眉:“既如此,那就定了。
”
定了?
纪元既然接招?
这种时候,难道他还真能作出诗句?
不可能!
若真如此,那他就是真正的神童!
就连看热闹的秀才都站直了。
纪元要作诗?!
看看他水平!
他上次那首诗,可是鼓舞了不少人!
这次作的诗,一定也可以鼓舞人心吧。
“你们方才说,我从未吃过这样好的饭菜,那我承认。
”
“但我吃过一种元宵,确实你们都未尝多的。
”
纪元大大方方承认,他这辈子,确实没有吃过这样精美的红烧鱼红烧鸡清蒸排骨蘑菇炒肉冬瓜汤。
要是能加个素菜,就更完美了。
其他人却疑惑。
纪元这么穷,能吃过什么好元宵?
元宵便是汤圆的意思,纪元念道:“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桂花做的馅夹着核桃仁,用珍珠一样的江米做成表皮,那马家做的汤圆好极了,在十五的灯笼下售卖。
这不是什么志气十足的诗,竟然是首美食诗?
纪元确实是故意为之。
在他眼中,眼前找茬的,不过都是最讨人厌的孩子年纪。
他都是成年人了,若跟他们计较,那也太小气了些。
干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糊弄糊弄算了。
与其说比,不如说逗小孩玩。
不过等纪元说完,食堂里齐齐吞咽了声口水。
没办法,谁让他说得太诱人啊。
又是桂花又是核桃的,还有珍珠一般的糯米磨成粉做汤圆。
太有画面感,太香了啊。
王兴志跟王兴杰对视一眼,王兴杰下意识道:“哪个马家做的汤圆!我怎么没吃过!”
其他人目光灼灼,他们也想吃!
可惜已经过了正月十五,街上卖元宵的也少了。
到底是哪家的元宵啊啊啊啊啊!!!
纪元神秘一笑,抬起下巴:“算我赢了吗?”
肯定赢了啊,这首诗对仗工整,画面感也强,虽不如竹石,却已经很好了。
反正他们作不出。
见他们点头,纪元把四个菜一个汤往自己这边挪,对李廷,常庆等人道:“快吃吧,他们还没动过呢。
”
没动是没动,但你怎么好意思吃啊。
吃得还这么大大方方。
纪元继续道:“这可是我赢回来的,你们不吃的话就浪费了。
”
“战利品要大家一起用。
”
在纪元口中,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饭菜了,而是战利品!
吃!
这有什么不能吃的!
李廷还好,常庆,还有另一位穷酸社成员下意识夹了一筷子。
好吃,真的好吃!
“那我们怎么办?”
下人们送了饭就回去了,也不能再送,时间也来不及。
他们的饭菜没了,不能去打饭吧?
食堂的饭菜难吃死了。
但愿赌服输,这会也不能抢回来啊。
咽口水的人变成王兴志跟王兴杰兄弟俩,他们真的好饿啊!
要等到傍晚才能回家。
总不能饿到放学?
纪元只当没看到,还招呼其他人过来品尝。
他们四个也吃不完。
食堂里气氛骤然不同,方才感觉被羞辱的穷学生们,此刻挺直腰板。
还找碴?!
还找吗?!
他们纪元吃过的桂花核桃馅的元宵,你们吃过吗?
他做出这样的诗,你们能做吗?
食堂侧门的教谕笑眯眯看着里面的争吵,还拦了拦严训导:“哎,这不是和和气气的,不用管。
”
严训导瞪大眼睛,握紧手中戒尺,这叫和和气气?
“只要不打起来就行,年轻人嘛,哪有不气盛的。
”教谕背着手离开,留下严训导无奈。
听到消息赶过来,竟然是这场面。
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严训导闭着眼离开,算了,这次就算了。
不过小神童说的马家元宵,真的有那么好吃?让媳妇买回来尝尝。
“好撑啊,别说,王兴杰家的厨娘还真不错。
”
“那可是厨娘,一位厨娘的月钱都要好几两,京城那边争先请呢。
”
纪元他们吃过午饭,故意从王兴志,王兴杰身边走过。
两人午饭没了,又不想吃食堂饭菜,只好蹭其他人的,搞得铜臭社好几个人都没吃饱,这会怨气十足。
反观穷酸社,各个扬眉吐气。
“等着吧,以后有你好果子吃!”
一直到下午放学,这两人飞快回家,饿死了!
一天没吃饭!
不过他们好奇的是,那个马家元宵,真的好吃吗?
“快去,去县城找马家元宵,要桂花核桃馅的!”两人吩咐家仆道。
家仆们一脸疑惑。
都过了正月十五,怎么还吃元宵啊。
算了,去找买吧。
谁料这几个家仆在街上还碰到其他人户家的仆人。
“你们也在找马家元宵?”
“我家也在找啊。
”
“有两家姓马的,但他们家说不卖桂花核桃馅,怎么办?”
那两户卖元宵的马家也奇怪。
都过了十五,怎么好几家过来买元宵,连县学的教谕家中,训导家中,都过来问。
但他们真的不卖桂花核桃馅的!
还说什么,江米像珍珠一般。
乖乖,哪有那么好的江米啊。
搜寻无果的众人只好叹气。
纪元说的那种元宵,到底哪里有卖!
引起满县城搜罗元宵的纪元,此刻正拿着赵夫子的书信,去寻郭夫子。
上次郭夫子回信,还解答许多疑惑,赵夫子肯定要感谢的。
纪元在研学处门口等着,正好等到郭夫子出来。
郭夫子四十多岁,看着十分爱笑,眼神温和得很。
“小神童。
”郭夫子一看,就知道他是谁,“今日太忙,也没去找你,怎么样,在县学可适应?”
纪元想了想:“还好,县学热闹。
”
郭夫子哈哈大笑:“确实热闹,这里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你年纪小,若有人欺负你,尽管同我讲。
”
纪元谢过,把赵夫子的信双手递上。
郭夫子摸着胡子,也不急着看,反而一边走一边道:“听说你今日又做了首元宵诗,很不错,看得我都想吃了。
”
纪元赶紧道:“只是玩笑话,碰巧而已。
”
见小孩这么谦逊,郭夫子点点头,才慢慢道:“成名太早,锋芒过露,并非好事。
”
“你夫子就是脾气傲,名气大,当年得罪不少人。
”
“不提了,看他愿意举荐你来县学,就知道他也变了不少。
”郭夫子笑着道,“可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
郭夫子口中的夫子,自然是赵夫子。
天知道看到赵夫子把自己学生诗句拿过来炫耀时候,大家惊讶的表情。
当时对纪元便有了好奇。
纪元却在细品郭夫子这番话,又听郭夫子道:“最近县学因为童试的事很忙,估计不会太顾及你们这些新生。
”
童试一年一次。
先县试,后府试,再提学院道之试。
对比来说,县学就是初中学校。
一群初一学生,还有一群初三学生。
老师们精力有限,自然会先关注初三学生们。
“这段时间不要松懈,好好读书,时光如流水啊。
”
郭夫子回家之后,纪元才明白其中意思。
就是说,县学最近不会很严?
刚开学就放羊,要他们自律?
第二日这个想法便成真了。
早上辰时初去上课,郭夫子照例教四书。
等到下午的时候,原本的五经课却变成自习课。
“每年都是这样。
”在学校上了两年的学生道,“等到县试结束,明经博士们才会回来,这会都去教参加童试的学生了。
”
重点便是乙等堂学生。
乙等堂学生今年都要考秀才。
明经博士们全都过去突击辅导。
他们丙堂学问差得还远,今年也不考秀才,索性暂时放养。
“二月初六县试,考三日,四日出成绩。
”
“在这之前!我们都没人管!”
纪元默默算了下,一直到二月十三,丙等堂都没人管。
一切为了科举。
这句话果真没错。
赵夫子告诉他,这里会跟私塾不同,确实是真的。
那时候他跟大海小河他们考县学时,赵夫子也不曾耽误其他蒙生的学业,在考试当天临时请假。
而县学这里,只要能考中秀才,其他的都可以暂时放一边。
科举,功名,在这里是头等要事。
这也没什么。
但对丙等堂学生来说,那学生们不玩疯了?
这才刚开学,还有一部分是刚入学。
怪不得郭夫子要点他好好学习。
果然,下午说是自习,教室里的五十五位学生,大部分歪倒在书桌上,要么在旁边打闹。
纪元拿出他在赵夫子那抄录的《四书集注》这是朱子所写,如今也是必读书之一。
四书本身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也该看这几本了。
纪元先静下心,再抄录一遍,既是温书也是留两份备用。
不过手边的纸张却不多了。
抽空还要再买点。
县学每个月虽然发纸张,却都有定额,肯定不够用。
这大概就是食宿全免,但学杂只负责一部分?
即便如此,对纪元来说已经很好了。
有屋避风的宿舍,宽敞明亮的教室。
至少不用坐在屋外读书。
纪元专心抄写,旁边走神的李廷见此,也拿起书默读。
他们好不容易考进来,不是为了玩闹的。
还有几个学生也被鼓舞,当下收敛心神。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大多有自制力的,都是穷学生们。
他们自幼过得艰辛,读书对他们来说非常不容易。
“装什么装。
”
王兴志王兴杰堂兄弟俩,本就因为昨日食堂里的事生气,还被其他富家子弟笑话。
现在看到纪元学校,只觉得刺目得很。
“有些人啊,一辈子的穷命,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啊。
”
“就是,装得还很像,读进去了没啊。
”
纪元只当耳旁风,更难听的话他都听过,还怕这些。
其他贫家子弟却不服了,只听对面人又道:“看!穷酸社的人急了,说你了吗,你着急?”
纪元直接把书拿起来,大声诵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这是《孟子·尽心上》中的句子。
意思是,孔子去东山时,觉得鲁国变小了,登高泰山时,天下都变小了。
看过大海的人,什么样的水都觉得不够好,学习圣人的言论,感觉其他东西再也吸引不了自己。
大意为,每前进一步,看到的东西都会不同。
人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突破,超越自己。
用在这里,自然是告诉那些作怪的人。
他们学习不是装,是在学圣人,学了圣人的话,你的那些话,又算得了什么。
在场都是考进县学的人,自然能听出其中的意思。
原本生气的穷学生们惊愕地望着纪元。
纪元看了看李廷,开口道:“一起背吧。
孟子可是重中之重。
”
“说不定来年,我们也在乙等堂了。
”
是啊,他们是要考秀才的,为什么要跟这样的人一起浪费光阴呢。
李廷重重点头,跟着诵读:“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