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小货郎桃花白茶> 第41章

第41章(3/3)

储料。

     但天齐国会做青储料的人并不多,他也没能找过来。

     化远三十年算是他正式调任的第一个任期。

     到如今的化远三十三年,已经的第一个任期的最后一年。

     从临时调拨到现在,已经快五年时间。

     正荣县的百户耕牛数量,终于增长到他来时的三倍。

     可这样的扶持还是太过脆弱。

     前年的病牛让县令很是忧心,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培养兽医,这才稳住局面。

     现在听说青储料的出现,更是对养殖耕牛有好处。

     这样看来,他的这几年做的事没有白费。

     今年年底,就会有人过来接任,在下一任来之前,这些事肯定要处理好。

     所以县令才会有此一问。

     县丞是县令的属官,是县令带来的“班底”,自然明白县令大人在担心什么。

     “大人,咱们都在加紧处理公务了,一定会之前做完的事给完成了。

    ” “青储料那事,有纪元在办,多半不会出什么差错。

    ” 所以衙门上下都很忙。

     之前留下尾巴的事,彻底做好才是,否则后来要是理念不合,很多东西就要半途而废。

     还有各部的账册名目等等,都要在年底准备好。

     虽说明年三月才离开,可现在已经是化远三十三年的八月份。

     满打满算,还有半年多。

     不知道青储料就罢了,既然知道,肯定要看着青储料稳定的。

     不过县丞讲得也对,有纪元负责这件事,大概不会有错。

     别看他年纪小,人却十分聪明。

     说不定,以后还会是同僚。

     县令叹口气:“继续忙吧,可惜此地的牲畜养殖,还未能到三户一头牛。

    ” “您已经尽力了。

    ”县丞道,“最开始接手这里时,那可是二十户只有一头牛啊。

    ” 天齐国对官员是否称职的标准很是细致。

     至少规定上是很细致的。

     像每百户多少头牛。

     每个地方多少人出多少秀才,以及等等等等。

     全都是官员的考核标准。

     像前朝盛世时,也未能达到三户一头牛。

     在现在这个县令手里,能把正荣县变成六户人家,至少有一头牛,已经很厉害了。

     当然,这算数也不够精准。

     毕竟像县丞牛家,堡李村李家这种,一户就百头牛的,很容易就把低位者给平均了。

     大概就是,小明今年收入一百块,你收入两块,对外面说的,就是你们两个去年一共一百零二块。

     前者说低了,后者说高了。

     县令原本想做的,就是平衡后者。

     但做着做着发现病牛,以及正荣县缺兽医的事,几次向上峰请示,才逐渐改变如今的局面。

     想要养好一头牛,都是千难万难。

     更别说让全县每三户都能一头牛。

     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实现起来更是艰难。

     “希望多出些纪元这样的学生。

    ”县令道。

     从他不忍两个马家汤圆因为他而亏本,所以帮忙写食谱,在事后也不声张,就能看出纪元的品行跟机智。

     那些,都是一个好官的特质。

     自己当了多年县令,才明白的道理。

     纪元小小年纪就本能做出这些行为,他看着都暗暗点头。

     “安纪村青储料的事,一有消息,就来报我。

    ” 要说安纪村不着急,那也不对。

     毕竟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安叔公张兽医,找了安村长,又在统计清楚青储料的用量,安纪村还是有村人听说了此事。

     纪元让安村长也不要着急,谁找过来,就把名字记下。

     能听到风声就找来了,必然是想挣钱的,也是勤快的。

     这些人用着更放心。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些人明显准备好了。

     八月十二,麦假的第五天。

     各方统计出来的青储料需求,终于送到纪元手上。

     因是只要需求量,各家也不用管安叔公这有没有,只要做出来,他们能买。

     当然,这都是值得信赖的人,还有张兽医做保,基本不会有错。

     堡李村李家,六万斤。

     县城牛家,八万斤。

     这是正荣县养牛最大的两户了。

     其他散户加起来,也要七万斤。

     剩下的就是外县的。

     张兽医那边联系了几家,一个张家定了五万,另一家定了四万。

     剩下的多是观望,散户定了两万。

     外县的观望很正常。

     他们不像正荣县这些养殖户们,一有官府的认证,官府近几年都扶持他们养牛,所以更信赖。

     二是这两年的青储料确实打出了名气。

     不管怎么说,总的算下来,今年至少要做三十九万斤的料。

     这自然是把税费,以及各种损耗都加到里面。

     “三十九万斤?”安叔公惊呼。

     不算就罢了,这么一算,才知道他家一年做那六万斤,根本什么也不是啊。

     幸好当时不知道这个数字,否则他能一夜愁白了头。

     安村长也在惊愕青储料的买卖。

     他就算作为村长,也从未经手过这么大的买卖。

     要怎么做啊。

     众人的目光自然又在纪元身上。

     他们现在除了信赖纪元,已经没有第二个想法。

     好像都形成依赖了。

     纪元那边已经把人数算好了。

     安叔公家,去年男女老少二三十口一起齐上阵,不过做了六万斤。

     但就算他们内部,也是有人做得多,有人做得少。

     把十四岁以上的人算里面,主要劳动力大概在十五个人,可安叔公跟安老大这种,又是出了名的肯卖力气。

     安大娘子更是居功至伟。

     也就可以算是十八个人做了六万斤的青储料,还要去掉前年挖的窖。

     纪元边解释边道:“这么算的话,青储料的买卖,一共需要一百三十人。

    ” 不等他们说,纪元继续道:“分为两个工种,一个挖窖运草料。

    ” “女子则来细细的铺料,这个活要格外细致,必须妇女来。

    ” 后面算是纪元的私心。

     如果一窝蜂地找人,各家必然先派男子出来,毕竟是挣钱的活计。

     可铺料这事,确实要细。

     而且这买卖从一开始,就有安大娘子这样做活的。

     也有安二娘子这种记账的。

     要是因为推广出来,全都变成其他男子的活计,那她们两个“创始人”说不定都会被排外。

     纪元感激当时安大娘子雇他做事,必然不会让安大娘子“失业”。

     而且他说的也是实情,相比于挖窖这种事,均匀地铺料,才是做青储料的关键。

     一百三十个人,对安纪村这样一百多户,六七百人的村子来讲,人数也不少了。

     六七百人的村子,去掉小孩老人生病的,差不多每户都能出个人,就看他们愿不愿意了。

     安村长点头,这样就好。

     订单有了,工作的人有了。

     接下来就要说到利益分配。

     “亲兄弟都要明算账。

    ”纪元道,“先定下规矩,省得以后出什么事。

    而且这份文书要上报官府,一定要合理才行。

    ” 安村长见纪元细致聪明,开口道:“元哥儿,你直接说吧,我们都听你的。

    ” 安叔公立刻看过来,他也有点紧张。

     以前青储料的买卖,他算是主家。

     现在从唯二老板变成合伙人,自然担心自己的那份收益。

     “安叔公是最做青储料的,所以以后青储料的买卖,他必得有话语权。

    ” “您是村长,又是牵头人,自然也一样。

    ” 首先,大权不能独揽,分为两个人。

     但两个人还不够,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没有办法解决。

     “我们再请赵夫子赵秀才做中间人,他清正严明,做事公道,大家都放心。

    ” 赵夫子的为人,大家都相信。

     纪元又强调夫子是秀才,自然是告诉大家夫子是有功名的,请他来做三权分立之一,非常合适。

     安村长跟安叔公果然点头。

     安纪村青储料的买卖,有了这三人,后面就好了。

     那就是放出消息,他们要开始招人了。

     一共招一百三十人,男女各一半,年龄都在十四到五十五之间。

     等人招好,挖窖,收料,这些事都不用纪元管。

     安叔公,安大娘子,二娘子,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毕竟他们家二三十口人是管,现在多了一百多人,一样是管。

     利润分配上,自然是谁做活多,谁分的钱就多,大家可以互相监督。

     安叔公家能多一些,是因为他家还能出九口现成的窖,而且一部分订单也是他家拉的。

     安村长牵头做了此事,到时候利润由他分配,自然要受赵夫子的监督。

     好处也有,他已经让他在外面给牛穿鼻环的大儿子四处打听,谁家需要青储料,他自然也能抽一份。

     张兽医更不用讲,他倒是也会检查青储料的品质,而且他接触的养殖户更多,订单根本不用愁。

     这已经是几乎农村集体经营了。

     等于在安纪村开个青储料的作坊,原本的村长变成作坊老板。

     大体的事情定下,里面细节更是磨人。

     纪元亲自去请了赵夫子,赵夫子听说是经营的事,根本不想理。

     可听说跟养牛耕田有关,这才应下。

     有他这个铁面无私的,这事不会太差。

     作为监督人,在细节的利益分配上,自然也有一份银钱。

     赵夫子想推辞,纪元却直接写上,又道:“您做了事,就应该有报酬,这是您应得的啊。

    ” 安叔公跟安村长立刻点头。

     纪元劝了又劝。

     最后跟村长商议,把银钱折合成米粮布匹,定时送过去。

     主要是赵夫子年岁渐渐大了。

     帮忙管着青储料的事,也需要费心。

     换作别人当监督,说不定都不去看,但赵夫子应下的事,就一定会办妥。

     无论从哪方面讲,这银钱赵夫子非拿不可。

     最后纪元道:“您可是秀才,给官府的文书上有您作保,我们这事才能更通顺。

    ” “全村的人都想养家糊口,您这也是帮忙呀。

    ” 用秀才的名号给青储料“压阵”,确实好用。

     赵夫子少见感慨:“老夫这酸秀才的名号,竟然能派上用场。

    ” 纪元放麦假的第五天,就在商量这些细节中度过。

     里面的细节包括许多。

     村里集体挣的钱,也要给村里老人四时八节礼物,以及给幼童孤儿的补贴。

     当然还有纪元这种。

     只要考上县学,便能从青储料这部分银钱里拿出补贴。

     纪元当然还有另一份银钱可拿,自然是安大海跟他的分成。

     这部分并不细说。

     但也是纪元以后学费的重要来源,算下来,一年至少一百多两。

     如果是私人的买卖,自然不用顾忌那么多。

     可这说了,并非纯粹的商业活动,村里挣了钱,自然要回馈乡里。

     赵夫子也是听到这些,才更愿意帮忙做监督。

     若他们只是把利润揽到自己怀里。

     官府那边可就不依了。

     一定会按照商税来收。

     这种事可大可小,可以收商业也可以收农税。

     全看一县之长的想法。

     再说,纪元确实有意这样分配。

     若小纪元在时,有这样的买卖,有能顾忌到孤儿的分红补贴,他根本不会死在即将温暖的初春里。

     小纪元去世之前的梦想是吃顿饱饭。

     纪元或许完成不了小纪元的梦想,但却可以照顾同他一样的孩童。

     读书也是同理。

     自己虽不需要村里再给补贴,有之前牛家的分成就足够了。

     但以后像他这样的学生,不用再担心没有钱读书,也不用担心笔墨纸砚。

     长长的文书写下来,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

     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要是有商会的人来看,肯定会说,这几乎可以成为集体经济的模板。

     从上午到晚上,再到深夜。

     安村主任家的蜡烛都燃尽了几根。

     赵夫子查漏补缺,按照天齐国律法,又定了几个细则。

     这文书眼看越来越厚,也越来越详尽。

     终于在天破晓时,安村长走出门去,对儿子道:“去吧,放出消息,赵夫子,我,安叔公,准备带着全村人做青储料。

    ” “一共要招一百三十名村人,男女各一半,年龄在十四到五十五之间。

    ”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 整个安纪村,都因为这个消息沸腾了。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雪中:开局截胡剑九,徐凤年哭求我别薅 废柴都成仙帝?这个师尊强的离谱 灵离情殇 修仙:从杂役开始模拟长生路 靡日不思 地府皇帝改造指南 百倍升级系统瞬间999级 [综英美]系统是黑化超英 超级系统杀怪爆装升级 我抢先了灵气复苏 【总攻】邪神总被性骚扰 锁血挂玩家转生加茂家之后 多子多福,从百妻千子到万古仙朝 第一禁术师 大周鬼差 星际种田养娃日常 我太想重生了 剑出洪荒 成为酷娇顶流生活助理后 邪神伪装玩家后[无限] 氪命游戏[无限流] 妖孽美人[重生] 魅魔生存日记 觉醒废武魂,我即战神 月夜的传说之寻觅 废柴都成仙帝?这个师尊强的离谱 末世?我大卖特卖! 儿砸,别再捞爹爹了! 厄里斯魔镜(1v1) 阴湿是我演,你却真男鬼 吞噬剑帝 雪夜十二城 雪中:开局截胡剑九,徐凤年哭求我别薅 九转雷神决 我抢先了灵气复苏 陨落天骄逆袭成神记 我太想重生了 前妻玩我 超级升级系统瞬间百倍暴击 氪命游戏[无限流] 妖孽美人[重生] 魅魔生存日记 真君重生在都市 修仙,从坊市小符师开始崛起 月夜的传说之寻觅 魔本是道 混沌仙魔道 婚后娇宠 猎欲 我在都市修长生:开局被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