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泉旁。
泉眼直径约两米,水面漂浮着黄色的硫泡沫,泉底涌出的热气让周围的玄武岩呈现出赭红色,温度探测显示泉眼核心超过300℃,是理想的热能源头。
“就用这里做‘心脏’。
”他决定。
熔熔兴奋地甩动尾巴,将一块硫晶体拍入泉中,水面立刻腾起蓝紫色的火焰,证明此处能量活跃。
马龙则从兽皮袋中倒出精选的矿石:磁铁矿负责导热,赤铁矿增强热稳定性,还有少量从岩浆瀑布采集的火山玻璃,用于隔热。
他用岩石软化能力在泉眼周围开凿出环形沟槽,沟槽底部铺着捣碎的赤铁矿粉,形成原始的热交换层。
构建传导网络是对耐心的极致考验。
他需要将矿石切割成直径五厘米的圆柱体,再用火山榕纤维编织的导线连接,形成“热能管道”。
熔熔趴在一旁,用爪子轻拍矿石,每当它的热脉冲与矿石共鸣时,导线就会泛起微光,这让马龙发现:生物热能能增强矿石的传导效率。
他引导元素力注入导线,银灰色纹路与矿石中的铁离子产生共振,使管道成为流动的热能载体。
当第一条管道从泉眼延伸至火山洞时,已是正午。
阳光穿过火山灰层,照在管道上,磁铁矿表面泛起金属光泽,内部隐约可见橙红色的热流涌动,如同岩浆在矿石血管中流淌。
阿灰好奇地用鼻子蹭了蹭管道,立刻缩回脑袋——管道表面温度约60℃,正好能缓慢释放热量。
恒温洞穴的元素契约
改造火山洞的工程持续到黄昏。
马龙用三层结构加固洞壁:内层铺着火山玻璃隔热,中间层是交错排列的磁铁矿管道,外层则用玄武岩碎块填实。
他在洞内四角设置了热交换节点,每个节点嵌入一块火莲茎干——这种植物能稳定热能释放,防止局部过热。
熔熔则趴在中央节点旁,身体的热流与管道产生共鸣,像一个活体调温器。
当最后一块玄武岩封上洞口时,马龙引导元素力激活整个网络。
掌心的橙红光纹如血管般蔓延至每一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