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大宋好屠夫女主有几个> 第六百九十四章 淝水,一击

第六百九十四章 淝水,一击(1/3)

庐州之地,自古就是战地。

    这里不远有一条大名鼎鼎的淝水,南淝水直接就横在庐州城南,南淝水南下,直通巢湖,巢湖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湖泊。

    巢湖南下,直通大江。

    庐州后称合肥,其中之意,便也来自这两条淝水交汇之意,原为合淝。

     淮西本就多山,还有巢湖为阻碍,大军若想从淮西通南北,庐州便是险要重地,南淝水更是天然屏障。

    淝水之战的中心区域离此不远,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这一战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守庐州,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守南淝水。

     种师道之子种浩,新任庐州知府,从收到刘延庆大军的消息之后,无数的衙差士卒军汉,奔走在南淝水南岸,甚至发动许多百姓,把一艘一艘大小的船只收拢起来,全部往北岸运去。

    如此便是断绝南岸渡河之法。

     淮南淮西与江南两浙,虽然水系发达,河湖密布。

    却是在没有真正大规模水师的时代,从来都不能真正进行大军的长途运送。

    大军南北而行,终究还是遇小河架桥,遇大河搜集船只,无数次往来运送。

     交通工具,往往决定了战争的形势,若是刘延庆真正有大批量的水师,完全可以从大江入巢湖,从巢湖直入南淝水,于巢湖北岸登陆,以路陆直扑庐州城。

    如此这庐州城便真只有据城坚守了。

     也是因为有这条南淝水,有这么一个偌大的巢湖,种浩与种洌,方才会想着以一千精锐,带着衙差与一些军汉,加上当地百姓来把守庐州要道,以待援军来救。

     这也是历史上淝水之战,苻坚会以十倍于敌的军力从北而来,还是兵败的原因之一。

    从北而来的苻坚几十上百万大军,在淮水与淝水之前,实在是束手无策。

     一场大会战都在河水面前束手无策。

    刘延庆一万五千人而来,这巢湖与南淝水之前,没有了船只,显然也将是寸步难行。

     往西去寿州,便是另外一条淝水在前,乃是北淝水。

    情况也是一样的,此时寿州知府种溪,便也在收拢所有的民间船只。

     种家子弟,于战阵之上,当真不负祖辈盛名。

     东京城内,万余军汉,已然也在整装待发,种师中亲自披挂上阵,领兵南下,驰援淮西。

     种师中更是一人带着千余骑兵率先出发,身后万余人次日大早才整体开拔。

    这种家的名声,如今便也只有种师中带着这些后辈支撑了。

    子侄皆在前线,无兵无将,可见种师中心中的急切。

     大军出发之后,过得三日。

    东京城忽然与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大早而起,一队一队到城门之地换防的士卒,甲胄鲜亮,旌旗都多了不少。

    城内军营之中已然空无一人,城中倒是出现了一队一队军容整齐的士卒在来回奔跑。

     赵佶大早而起,便也发现了这深宫之中的军汉也有些不一样了,水井之处,皆是打水擦洗甲胄刀枪的士卒。

     有阳光的地方,都有士卒在晾晒着自己的甲胄。

     赵佶拿着长刀,一边四处观看,一边挥舞着长刀,练习着劈砍。

     旁边不远一个军将,正在附近寻着什么东西,寻得片刻没有寻到,便见那军将走近正在练刀的赵佶,恭敬作揖之后开口问道:“陛下,末将想在这宫内寻个磨刀之物,不知哪里可以寻到?还望陛下指点。

    ” 磨刀之物,自然是磨刀石。

    能磨刀的石头,要求极高。

    有粗磨之石,也有细磨之石。

    粗磨之石还好说,细磨之石便是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怎么,你对朕有意见? 困春莺 无限副本唯一指定清道夫 史上最强炼气期/炼气五千年 我不是幕后黑手[无限] 漫画路人的我成了白月光 重生后绑定购物返现系统 霍格沃兹:我的异界魔法震撼寰宇 极道禁书 古剑之洪荒三皇 靠特效成为仙道之子 玻璃灯 反派不洗白[快穿] 和大佬穿回七零 穿回现代来修仙 给重生的小姐当丫鬟 修仙:从炼器开始锤锻长生 为你撑腰 儿砸,别再捞爹爹了! 北宋县令庶女 厄里斯魔镜(1v1) 夫郎不语 用换装系统开马甲后,修罗场了 [综英美]你姐成功从天堂逃出来揍你了 小巷日常[八零] 重生西游:一境一金身,我肉身无敌了! 困春莺 [三国]我,呼风唤雨 修仙:从杂役开始模拟长生路 穿回现代来修仙 和大佬穿回七零 我能无限模拟死亡 为你撑腰 用换装系统开马甲后,修罗场了 小巷日常[八零] 中天之易 都市恶魔领主系统 闪光吧!死灵法师 就要做继承人女高别给我撤回(美高np) 九转雷神决 百倍升级系统瞬间999级 她的丛林法则 异界的二战精英们 星际种田养娃日常 成为酷娇顶流生活助理后 蓝色风车 开局笑我废灵根,我无敌了你们哭什么 镇守魔狱十万年,我执掌六道轮回 妖女别追了,我只想和正道师妹刷好感 十九世纪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