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 第十一章 最后一战·燎原火(1/3)
同日,南淮,紫寰宫。
东陆度过了炎炎夏日,迎来薄凉清秋。
满院的紫海棠已经渐渐开败,连枝梢上的绿叶也开始慢慢泛黄。
一个穿着深青色长袍的年轻人站在院子里最大的那棵紫棠树下,仰头看着阳光从泛黄的树叶间隙洒下,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来到唐国已经一年多了,辰月那星辰与月的黑幡依旧飘在天启城头。
白渝行狠狠地一拳砸在树身上,指节因为用力而隐隐发白。
“陛下还在心烦么?”一个清朗的声音在白渝行身后响起,白渝行不用转身也知道来的人是谁。
“百里卿来得正好,朕有些事情正打算问你。
”白渝行转过身,面对着从树丛中走出来的人。
年轻的唐国国主百里恬一袭白衣,脸上带笑,眼睛里却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阴郁。
多年和辰月之间的对决和抗衡,让这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起来有一些疲惫,眼角甚至有淡淡的鱼尾纹。
但是他的笑容总是充满自信,瘦小的身子里似乎蕴藏着永远都用不完的精力。
“不知陛下所问何事?”百里恬对着白渝行躬了躬身,准备跪下行礼。
“免礼,朕说过很多次了,非常时期这些繁文缛节就收起来吧。
”白渝行摆了摆手,“朕上次听百里卿说,诸侯的联军两个月前就已经陆续进入王域了?”
“是的,唐国的八万戴着金盏菊家徽的骑兵也已经在王域驻扎下来了。
”百里恬不徐不疾地回答道。
“除了唐国以外,其他几个诸侯国的态度如何?”
“楚卫国因为忠心皇室,看起来是最偏向我们的,但是碍于辰月之威,也没有公然站在我们这边。
至于其他的几个大小诸侯国,看起来都在观望。
”
“这样拖下去,等到辰月喘过气来,紫陌君的牺牲就要白费了。
”白渝行叹了一口气。
“陛下请放心,天罗不日将有行动,我们和他们里应外合,辰月这些逆党必将伏诛。
”百里恬自信地说。
“百里卿,自从朕年前来到这个紫寰宫,朕除了发一些空洞的旨意以外,就再也不用做任何事了。
”白渝行挥手制止了百里恬想要说的话,“你不必多言,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先皇曾经告诉过我,皇帝不能只是坐在高高的殿堂之上,那样会看不见民间的疾苦,手下的兵将也不会效死。
”
百里恬张了张口,终究没敢打断这个年轻的皇帝。
白渝行转过身,缓缓而行,几片刚刚落下的树叶被他有力的步伐踏过:“父亲其实原本只是想借助辰月之力重振朝纲,他没有想到自己根本无法掌控那些强大的力量,至死他都是在后悔的吧。
”
白渝行转过身,眼睛死死盯着百里恬:“朕问你,朕现在走上先皇的旧路,要用你们百里家和天罗的力量复我大胤。
只是不知道,到时候是不是也会落得和先皇一个下场?”
百里恬没有被这个逼问所压制,反而站直了一直微躬的身躯:“我的父亲,三个叔叔,大哥,二哥,他们都死了。
死在那些黑袍的乌鸦手里,他们都是忠君报国的勇士,最后死的时候却要背上逆臣的罪名!陛下,我们百里家和你一样,和辰月不共戴天!我不奢望陛下君临天下后给我们百里家的荣华富贵,我只希望亲手将古伦俄那个妖人钉死在天启的城墙上,焚毁那些遮天蔽日的黑幡,让天启上继续飘扬着我大胤的蔷薇皇旗!”
百里恬踏上一步,眸子里闪烁着一种决绝的光芒:“百里家就算死至最后一人,临死前就算只剩下牙齿,也要将它们咬在辰月的咽喉上。
”
白渝行感到了面前这个一贯冷静的年轻人身上爆发的蓬勃杀气,知道自己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他微笑地拍了拍掌,朗声道:“百里卿,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传朕旨意,朕要亲赴前线领军,和诸侯大军一起夺回天启!”
百里恬大惊失色,顾不得君臣礼节,直接跪伏在白渝行身前:“万万不可!陛下万金之身,天启城外逆党众多,恐难保周全。
”
“百里卿,你难道忘了西江边上令弟流下的血么?”白渝行清俊的脸上隐隐现出悲痛之色,“现在紫陌君也牺牲了,朕还要继续躲在这个安全的紫寰宫里发号施令么?诸侯摇摆不定,朕必须在那里!”
百里恬心里其实明白,现在白渝行若是出现在天启城外,势必造成诸侯的震慑和臣服,这将是打破这个僵局的最好方法。
但是这样的赌注太危险,万一白渝行被辰月的杀手行刺,这几年百里恬苦心孤诣筹划的一切,都会毁于一旦。
白渝行低头看着不肯起身的百里恬,一把揪住他的领口,把他的脸整个贴在面前:“我们也不用什么君臣相称了,我们只有这一战可以赌,那就压上全部的赌注。
我问你,你还想不想复仇?!”
百里恬盯着盛怒的皇帝,脸上又浮起自信的微笑:“恭请陛下和臣一起赴死。
”
“春山君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天下间赴死的义士千万,而比起我欠他们的东西,死算什么?”白渝行仰天大笑,放下百里恬,“若我战死,就算举着替我复仇的旗号,你也要给我站在天启的城头上!”
“臣领命。
”
天启城外,楚卫大营。
白休起正在主帐门口磨剑,他戴着熟铜打制虎纹钢盔,一张满是皱纹的脸上须发皆白,身上的肌肉却虬结有力,一点也看不出苍老的迹象。
他掬起一瓢水,洒在自己的长剑上。
剑身因为磨砺存着一些短暂的余温,一阵轻微的滋滋声响过后,白休起手臂一振,长剑挥出一道光,然后猛地静止下来。
剑身的水滴被这干净利落的挥击全部甩脱出去,锋锐的剑刃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白光,剑刃和剑锷的交接处,一朵精美的箭破蔷薇刻在上面。
这柄“神阙”是临行前女少主亲手赐给白休起的。
圣王七年,已经不再带兵的白休起在家中收到了三个儿子在天启城下战死的噩耗,他独自站在家里的祠堂里大半日,然后让家人送已经到达服役年龄的两个孙子去了楚卫军队。
圣王八年,七十五岁的楚卫国主白桂平病逝,一场大乱后,十一岁的女少主白颜初即位。
这纷乱的六年里,亲辰月的大臣虽然势力大减,但是依旧牢牢占据着楚卫国的大半局势。
而楚卫的重步兵在圣王七年的惨痛溃败之后,又重新恢复了六镇的建制,箭破蔷薇的旗帜依旧威武如昔。
出征前,白颜初斋戒十日,亲自在清江里举行了拜帅仪式,将祖传名剑“神阙”送给了这位驰骋东陆数十年的老将。
临行前,女少主轻声说的那句话,清晰的留在白休起耳朵里。
“望白将军用此剑,助我大胤。
”
白休起望着女少主身后不远处那几个黑袍的身影,默默地接过了“神阙”。
虽然楚卫是打着勤王的名号,白休起揣着楚卫六镇的兵符,心里却莫名的有一丝苦涩。
双帝并立,哪个才是真正的王?
一声高昂的马嘶响起,白休起站起身,看见大营门口一匹白色的骏马立身长嘶,马上一个穿着皮甲的魁梧男人一个翻身下了马。
“原楚卫国第六镇骑都尉魏长亭求见。
”那个男人拱了拱手,眼睛看也不看拦下他的白休起的两个亲兵,只是对着大营里朗声喊道,声音浑厚有力,清晰地传进大营腹地。
白休起皱了皱眉头,刷的一声把神阙归鞘,提着剑大步走了过去。
“一别多年,白老将军别来无恙。
”魏长亭看见了白休起,扬了扬眉。
“桂城君的名号最近很盛啊,不过你怎么也算是吾国的逃兵,叶刲那个小子虽然不肯管你,但是不代表老夫会对你不追究。
”白休起瞧着面前这个爽朗的年轻人,眉头却皱得更深了。
“白老将军真爱说笑,我这次前来可不是为了和老将军斗嘴的。
”魏长亭说完这句话,神色一变,刻意压低了声音,“我带来了圣上的手谕。
”
白休起眯了眯眼,却只是咧了咧嘴,揶揄地笑了笑:“圣上?哪一个?”
“当今圣上,自然只有大胤天宝皇帝一人。
”魏长亭冷着脸说,从怀里掏出了一个澄黄色的卷轴,递给了白休起。
白休起没有接,只是对着魏长亭摆了摆手,然后转过身去:“我们楚卫只为皇室而战,这一次局势未明,我们楚卫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
魏长亭踏前一步,楚卫大营门前的两个亲兵同时抽出军刀,横在他的面前。
“辰月乱国,大胤将倾,白老将军就这样忠君为国么?”魏长亭浑厚的声音在白休起的身后响起。
白休起停下脚步,声音低冷:“我们白家百年忠义,老夫的三个儿子也死在这天启城下,而我这次也没打算把这把老骨头带回去。
天启几十万民众,这一战只要开始,必将血流成河。
桂城君,忠义并不仅仅是靠着战争来诠释的。
老夫代表着是整个楚卫,几百万人的性命可能就因为老夫一个抉择而改变生死。
救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
“白老将军的意思我明白,但是我除了圣上的手谕,还带了其他的东西。
”
白休起没有答话,转身盯着魏长亭漆黑色的双眼。
魏长亭笑了笑:“我就知道白老将军没有这么好说话。
”他从怀里掏出一枚金制腰牌,上面刻着清晰的花纹。
箭破蔷薇。
“楚卫国主亲手给我的传令腰牌,白老将军您不会不认识吧?”魏长亭完全不在乎横在面前的长刀,“现在,白老将军是否可以让我进去了?”
“国主的腰牌,怎么会在你这里?”
中军大帐里,只有白休起和魏长亭两个人,白休起的虎纹头盔丢在一边,语气急切。
“清江里的那些辰月的爪牙,已经被我的人全部清理干净了。
”魏长亭一屁股坐在大帐里的一张大椅上,把自己的重剑搁在一旁,“国主已经不再受制于人了,白老将军,她嘱咐我给你传一句话。
”
“什么话?”白休起看着面前这个桀骜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