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到那么深层次,通过提高百姓整体的知识水平,缩减他们与贵族之间的差距,最终让平民取代贵族。
所有人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财富知识等资源被垄断的状况。
伯景郁这下是对庭渊的看法完全地改观了。
舅父说得对,庭渊虽才识不高,但他的眼界和思想确实很高。
当然,庭渊也有许多话没有说出口。
当社会整体的知识水平提高,就意味着生产力提高,缩减了与贵族之间的差距,那么帝王作为贵族中的贵族,伯家的帝位,很可能会保不住。
伯景郁想不到这一层,但哥舒琎尧想到了。
他的祖上是跟在女君身边的,他们传承的思想是男女平等。
统一提高百姓知识水平,思想背后就是人人平等,人人都平等了,权贵都不要了,还要帝王做什么?
庭渊提到的这一切,与女君推行的制度吻合度非常高,且更加大胆。
女君提倡男女平等,创办青天学院的初衷也是教育平等,却没有进一步实施。
而庭渊在女君的制度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办法。
从前哥舒与庭渊聊过很多,但他从未与庭渊聊得这么深,如今才发现,或许他与庭渊之间也有理念不合的地方。
哥舒没有挑明,而是想等回了府上再与伯景郁细说。
伯景郁此时再看庭渊,只觉得他整个人都浑身冒金光,他确实如他舅父说的那般,眼界思想都很有远见。
伯景郁突然弯腰行礼,“先生,请受我一拜。
”
庭渊:“???”
庭渊都没想明白他要拜什么。
伯景郁道:“感谢先生今日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
”
庭渊:“……”
哥舒原本是有意和庭渊提出让他帮助伯景郁遍巡六州,做他的幕后军师,如今听了庭渊今日一番话,他反倒有些犹豫了。
庭渊的提议与伯景郁的利益是有冲突的,这种冲突他不能视而不见。
因此他要好好考虑一番,不能贸然向庭渊提出这种请求。
伯景郁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这也是他最大的缺点。
若是他们真的采纳了庭院提出的想法,每个县都承办书院,教育国有化,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权贵,但也同样会遏制他们,这就意味着自断双臂。
午饭是在书院吃的,午饭过后,庭渊要回府中用药,他着凉没完全好,药一顿都不能落下,哥舒也就没有挽留。
送庭渊上马车后,伯景郁和哥舒琎尧沿着来时的路,慢慢地往回走。
伯景郁问:“舅父,你觉得庭公子对于科举公平一事提出的解决办法可行吗?”
哥舒反问他:“你觉得呢?”
伯景郁笑着说:“我觉得是可行的,你先前不是说过,庭公子说:跨越阶级最好的办法是消除阶级,他没有说消灭阶级,而是说消除,缩减平民与权贵之间的差距,确实能够消除阶级。
”
这一点哥舒不反对,确实能够做到,也是他从前没有想过的。
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消除阶级,而是想要消除权贵。
正是因为这些权贵的存在,对他们推行新政造成了很大的阻力,他动的是杀心。
把这一批权贵拔除,新政就能够顺利推行。
从女君时代开始,到如今荣灏称帝,一百多年时间里,每一次推行新政,都是要拔掉阻碍他们的权贵。
庭渊倒是给他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但是这条路太危险了,一个不小心,他们就会失去现有的地位,失去对权力的掌控。
他想要更多的平民鱼跃龙门,与权贵形成制衡,而不是要完全消灭权贵。
男女可以平等,但绝不可以威胁到帝王的地位。
平民也可以学习知识,但绝不可以每个人都能够跨越阶级。
哥舒道:“方法可行,但不可执行。
”
伯景郁与庭渊说:“明日我们再休息一日,飓风和赤风明日也该到了,后日我们启程入霖开县。
”
他们已经在这金阳县耽搁了好几天,该启程前往霖开县调查闻人政的事情了。
庭渊应下:“好。
”
对于去留,庭渊没什么所谓,他选择跟着伯景郁,这一路必然都是在路上,这是一条漂泊不定的长路,而他也不知道自己会死在哪个地方。
对于生死,庭渊早已看淡,早晚都是一死。
“明日我去县衙就不叫你了,休息好了你也可以在城里逛逛,侍卫留给你保护你的安全。
”
庭渊嗯了一声,比起去外面闲逛,庭渊更愿意留在客栈里面休息。
这几日先是熬夜通宵查案,又出去陪着伯景郁探访村庄,今日又遇上了杨庄的惨案,现在他处于一个用脑过度的状况,不抓紧时间好好休息,后边指不定遇到什么事情。
庭渊要保存体力。
隔日天亮,伯景郁与惊风去了县衙。
他昨夜想了一夜,还是放不下图腾的事情,决定去县衙问一问杨成忠,顺带看一眼林玉郎。
林玉郎与苏月娘关在相邻的两间牢房,县令领着伯景郁进了牢房。
苏月娘的案子刚升堂审判,大家都不支持在农神祭期间杀人,于是挪到农神祭结束后再行刑。
林玉郎见伯景郁来了,只是看了一眼,便低下了头。
伯景郁让县令去外面等着。
林玉郎这才抬头,“有什么是他不能知道的?”
伯景郁问他:“你在中州可知道哪个官员与青山有关?”
林玉郎摇头:“从未听过。
”
伯景郁也不意外:“你对贺兰筠了解多少?”
“我所知道的,我都告诉你们了,贺兰筠也只是与我见了一面,隔天他就被人给杀了,我想去霖开县找贺兰通判还没来得及。
”
“贺兰筠与你见面时,可说过什么让你记忆深刻的话?”
林玉郎道:“他只是说他相信闻人政不会杀人,相信闻人政是清白的,一定会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结果隔天他就死了,得知他的死讯,我连夜出逃。
”
见林玉郎也说不出其他有关的信息了,伯景郁也就没再继续追问,转去了杨成忠的牢房。
杨成忠、沈玉黎、杨兰招三人分别关在了不同的牢房,昨夜被带回县衙后,都遭受了酷刑。
县令道:“昨夜经过严刑拷打,他们都已经交代清楚了。
”
伯景郁问:“怎么说?”
县令:“沈玉黎为了杨兰玉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