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得观世音菩萨亲临法坛,指点道:‘这小乘教法,超度不得幽魂。
我佛如来有大乘妙法真经三藏,如有德行高僧求取回来,方可度得亡者升天。
’太宗皇帝大喜,因命高僧陈玄奘法师历万水千山,去了十四年,果然求得三藏真经回来,流传中国,所以佛法日盛一日。
”唐三藏听了,与孙悟空微笑道:“这唐玄奘法师后来怎么了?”知客道:“这陈玄奘法师因功行洪深,证了佛果,后来就坐化在我这法门寺,遗下佛骨佛牙,至今尚藏塔中。
每三十年一开,开时则时和年丰,君民康泰。
今又正当三十年之期,蒙今上宪宗皇帝要遣官迎至长安禁内观看。
旨已下了,只候择日便要迎去。
”唐三藏叹息道:“这唐玄奘我认得他,何曾坐化?哪有佛骨、佛牙在此塔中?是谁造此妄言诬民惑世?”知客道:“陈玄奘法师去今二百余年,说认得他,岂不是妄言!这塔中的佛骨、佛牙,历历有据可验,怎为惑世诬民?你远方僧人说些大话,只好穷乡下邑哄骗村愚之辈,怎到我们大丛林大法师跟前捣鬼?”唐三藏道:“这也罢了!且问你这大法师伟号什么?有甚法力?”知客道:“我这大法师讳无中,道号生有,就传的是陈玄奘第六代衣钵,求来的三藏真经无一不通。
每每登坛说法,说得天花乱坠,地湧金莲,五侯尽皆下拜,天子连连点头。
故钱财山积,米谷川来,金玉异宝,视如粪土,绫罗锦绣,只作寻常;若非道高德重,安能致此?”唐三藏道:“生有法师登坛讲些什么经典?”知客道:“他不讲小乘,就讲的是求来的三藏真经。
”唐三藏道:“几时方得登坛?”知客道:“明日恰是讲期,你不信,也夹在人中听一听,自然明白。
”唐三藏道:“如此甚妙!”送别了知客出来,与孙悟空叹息说道:“我与你一番求经度世的苦功,倒做了他们造孽的公案,这却如何?”孙悟空道:“这当家俗僧或不知佛法,故就世情夸奖。
且到明日,看那生有法师登坛讲些什么,再做道理。
”唐三藏点头,遂借一个小庵住下。
到次日,依旧到法门寺来观看。
只见讲堂中钟磬喧阗,香烟缭绕,许多僧众诵经功课;正当中早已搭起一个讲坛,坛上设了法座,十分齐整。
不一时,那些听讲的挨挤而来,何止百百千千。
也有乡绅学士,也有公子王孙,也有豪富财主,也有商贾农工,也有深闺女子,也有藩妇村姑。
不分男女,都夹杂一堂,守候登坛。
只候到日色将午,方见幢幡宝盖,鼓钹音乐,簇拥着生有法师出来,高登法座。
唐三藏将那法师上下一看,只见他生得: 流月为容,孤云成像。
六根朗朗,未必无尘;双耳垂垂,足征有福。
身穿八宝袈裟,色相庄严;手执九环锡杖,威仪端肃。
头顶上毗卢帽,四六方方方光艳;颈项中菩提珠,百八颗颗颗明圆。
香花灯烛迎来,俨然尊者;宝盖幢幡送上,果是法师! 那生有法师高坐法坛之上,先诵持了一回神咒,然后将
讲完,又叙述余文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因,今生作者是。
佛经中千言万语,总要人为善修行。
人世上为祸为福,皆自作自取。
如何叫做为善?布施乃为善之根;如何叫做修行?信佛乃修行之本。
若有善男信女,诚能布施信佛,自能为官为宰,多福多寿;今之贫穷祸夭,皆不知信佛布施之过也。
况六亲眷属总是冤愆,富贵功名如同泡影。
大众急宜猛省,无常迅速,莫待临时手忙脚乱。
”说罢,令大众回向念佛,下了台,依旧幢幡宝盖,鼓钹音乐,众僧簇拥送入后堂去了。
那些听讲的贤贤愚愚,贵贵贱贱,无一人不赞叹道:“好法师!讲得明白。
”都留银钱,写缘簿,欢欢喜喜而去。
正是: 道化贤良释化愚,无穷聋聩几真儒。
一朝堕入慈悲障,万古贪嗔不得除。
唐三藏与孙悟空听完了讲经出来,不觉叹息道:“我佛一片度世慈悲,却被愚僧如此败坏,则我求取此经来不是度世,转是害世了!必须现身说法,痛扫邪魔,方不失本来之念。
”孙悟空道:“这法门寺虽是个大丛林,终属外郡;或者帝王都会自有高僧,且到长安看看光景,便知的确。
”唐三藏依言,遂同驾祥云,不一时到了长安大国。
他二人且不人朝,竟走到洪福寺来。
原来这洪福寺自从唐三藏成佛升天之后,相传出过活佛,便为有名古刹,士夫游赏不断,当家师父十分兴头。
这日,唐三藏二人进到殿上,只见许多僧人领着许多工匠,在那里收拾:墙阶倒塌,从新修砌;壁泥剥落,重加灰粉;梁色湮浅,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