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威名远播民心附,中山经营固根基(2/3)
上抚恤金和粮食物品,言辞恳切,嘘寒问暖。
这些举动,如春风化雨般,迅速赢得了无极百姓的好感。
随后,林凡召集了无极县的乡绅耆老、以及一些原刘惠麾下的低级官吏,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开诚布公的座谈。
他阐述了自己治理阳安的理念——以民为本,发展生产,科技兴邦,并承诺只要他们能安分守己,配合新政,官府必不追究过往,且会量才录用。
对于这些地方势力,林凡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一方面,他展示了阳安军强大的武力,以及自己不容置疑的权威;另一方面,他也释放出足够的善意,愿意给予他们在新秩序下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大多数乡绅都是聪明人,亲眼见识了袁军的惨败和阳安军的军威后,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一些原本还心存疑虑或观望态度的中山旧部,也纷纷表示愿意效忠。
在初步稳定了无极的局势后,林凡留下部分兵力驻守,便率领主力返回中山国都卢奴。
卢奴城中,中山相刘惠早已备下盛宴,为林凡大军接风洗尘。
席间,刘惠再次表达了对林凡的感激与敬佩,并主动提出,愿将中山国所有军政大权尽数交予林凡,自己则退隐养老。
林凡婉言谢绝了刘惠的“全退”之意,反而请他继续担任中山国相,协助自己治理地方,并任命其子刘琦为自己的幕僚。
他知道,稳定一个新占领区,需要当地有声望的人物来过渡和协助,操之过急反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反弹。
刘惠对此安排自然是感激涕零,表示定当竭尽所能,辅佐将军。
接下来的数日,林凡在中山国大刀阔斧地推行起他在阳安早已行之有效的政策。
首先是民生。
开仓放粮,赈济贫苦;组织百姓修缮在战火中被毁坏的房屋和农田;派遣“赤脚仙医”巡回义诊,推广卫生防疫知识;设立“启蒙学堂”的筹备处,准备在中山各地推广基础教育。
其次是经济。
统一货币(推广“阳安通宝”),打击囤积居奇,鼓励商贸流通。
阳安的精盐、铁器、“云锦”等特产,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山,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市场,也为林凡带来了持续的财政收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次是军事。
整编中山国原有的少量守军,择其精壮者补充入阳安军,淘汰老弱病残。
同时,在中山各地招募青壮,参照阳安模式,组建新的地方守备部队,负责维持治安和辅助主力作战。
林凡的这些举措,无不以改善民生、发展生产为核心,与袁绍等诸侯只知盘剥百姓、扩充军备的行径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山国的百姓,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和压迫之后,终于看到了安居乐业的希望,对林凡的拥戴之情日益高涨。
“林仙师真是咱们老百姓的救星啊!”
“跟着林将军,往后有好日子过了!”
这样的赞誉,开始在中山国的街头巷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