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兵临坚城骄气堕,初遇虎痴挫锋芒(1/3)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冬,徐州,彭城外五十里,下邳、睢陵一线。
寒风卷着雪沫,拍打在阳安军将士们冰冷的盔甲之上,发出细密的“沙沙”声。
三万大军,如一条蓄势待发的黑色巨龙,盘踞在徐州这片苍茫的雪原之上,军容鼎盛,杀气凛然。
林凡身披玄色龙鳞甲,立马于中军帅旗之下,目光如电,遥望着前方那片被曹军视为第一道屏障的下邳、睢陵防线。
斥候早已探明,曹操在此处部署了近两万兵马,由其心腹大将夏侯惇、曹仁分别镇守,意图凭借地利,迟滞林凡大军的攻势,为他在彭城争取更多的时间。
“主公,夏侯惇、曹仁皆是曹操麾下宿将,勇猛善战,且所部多为百战精兵,不可小觑。
我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是否暂缓攻势,待将士们休整一夜,再做定夺?”随军参赞苏哲,看着前方那连绵不绝的曹军营寨和隐约可见的坚固工事,眉宇间带着一丝审慎。
林凡微微颔首,他自然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只是,徐州百姓水深火热,彭城危在旦夕,每一刻的耽搁,都可能意味着无数无辜生命的逝去。
他心中的焦灼,如同烈火般燃烧。
然而,就在他准备下令全军安营扎寨,明日再战之际,一名负责前线侦查的玄甲铁骑,却如旋风般疾驰而回,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与困惑:
“启禀主公!前方……前方曹军大营,帅旗……帅旗不见了!夏侯惇……夏侯惇竟率其本部兵马,连夜拔营,向彭城方向撤退了!”
“什么?!”林凡与苏哲闻言,皆是大吃一惊!
夏侯惇,那个以勇猛着称,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独眼猛将,竟然……不战而退?!
林凡心中疑窦丛生。
他知道夏侯惇在函谷关前,曾亲眼见识过“神威霹雳炮”的恐怖威力,或许因此心生忌惮。
但以夏侯惇的性格,以及曹操对其的信任,在如此重要的防线上,不发一箭,不放一枪,便仓皇撤退,这实在有违常理!
“其中必有蹊跷!”林凡当机立断,“传令赵武、林大壮,各率本部铁骑,立刻前出侦查!务必探明夏侯惇撤退之虚实,以及曹仁所部动向!其余兵马,原地戒备,不得轻举妄动!”
他隐隐感觉到,这看似轻易的“胜利”背后,可能隐藏着曹操更为阴险的图谋。
果然,半日之后,赵武与林大壮的斥候陆续回报:夏侯惇确实已率主力撤往彭城,其撤退途中,虽略显仓促,但阵型不乱,显然是早有准备,并非临时起意。
而驻守睢陵的曹仁所部,则依旧按兵不动,只是加强了戒备,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姿态。
“夏侯惇退,曹仁守……这曹孟德,究竟在玩什么把戏?”林凡看着沙盘,眉头紧锁。
他知道,曹操绝非庸碌之辈,此番用兵,必有深意。
苏哲在一旁沉吟道:“主公,依明允之见,曹操此举,或有三意:其一,夏侯惇或许真的畏惧我军‘神炮’之威,主动后撤,集中兵力,与主公在彭城之下决一死战;其二,此乃诱敌之计,夏侯惇佯退,实则在暗中设下埋伏,只待我军追击,便与曹仁所部前后夹击;其三,也是明允以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