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彭城新沐仁义风,丹阳雄师誓靖民(2/3)
善待他们……让他们……过上太平日子……”
言罢,陶谦眼中光芒一闪,竟似回光返照般,精神好了几分,他转向一旁的陶商,用尽全身力气说道:“商儿……你……你当谨记……日后……日后徐州之事,皆……皆听凭林将军号令……不得……不得有违……”
话音未落,陶谦头一歪,便溘然长逝。
这位一生为徐州百姓操劳,却最终未能保得一方平安的老人,在临终之前,终于等来了他期盼已久的援军,并将整个徐州的未来,托付给了他最为信任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父亲!!”陶商见状,悲呼一声,伏在陶谦身上,泣不成声。
林凡亦是心中黯然,他对着陶谦的遗体,深深一揖:“陶使君一路走好。
林凡在此立誓,定不负使君所托,必将竭尽所能,保徐州百姓安宁,让这片土地,重现繁华!”
陶谦的离世,以及他临终前的托付,使得林凡接管徐州,变得名正言顺,也得到了徐州大部分官吏和士绅的认可。
在处理完陶谦的丧事之后,林凡立刻开始着手恢复徐州的民生与秩序。
他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设立粥棚,救济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食不果腹的贫苦百姓。
他又从军中抽调医者,并招募彭城本地的郎中,共同组建医疗队伍,全力救治那些在围城期间受伤或染病的军民。
对于那些在守城战中英勇牺牲的徐州将士,林凡下令以最高规格厚葬,并亲自为其撰写祭文,抚恤其家属。
对于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他也下令官府妥善安置,并发放抚恤金,确保他们日后的生活无忧。
林凡的这些举措,如同一股股暖流,迅速温暖了整个彭城,也让他那“仁义仙师”的声望,在徐州百姓的心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林凡心中清楚,白狼坡一战,虽然成功逼退了曹操,解了彭城之围,但自己麾下的阳安大军,亦是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尤其是林大壮的牺牲,以及玄甲铁骑和陷阵营的重大伤亡,更是让他感到阵阵心痛。
若想在未来与曹操乃至天下群雄的争霸中占据主动,当务之急,便是尽快补充兵员,恢复军队的战斗力。
他本以为,在经历了如此惨烈的战事之后,徐州百姓大多会心有余悸,对于参军入伍之事,或许会有些抵触。
却没想到,他刚刚在彭城张贴出招募新兵的告示,便立刻引来了超乎想象的热烈反响!
无数在曹军屠刀下失去亲人、家园被毁的徐州青壮年,在听闻林凡招兵的消息后,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招兵处,踊跃报名参军!他们的眼中,虽然也燃烧着对曹军暴行的刻骨仇恨,但更多的是对林凡这位“救世主”的无限崇敬与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他们渴望加入这支传说中的仁义之师,渴望追随这位英明的统帅,为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为这天下黎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要当兵!我要追随林将军,扫平这乱世,让天下再无战火,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一名衣衫褴褛,脸上带着未干泪痕,但眼神却异常坚定的年轻男子,嘶哑着嗓子,在招兵台前高声喊道,他的话语,引来了周围无数人的共鸣。
“林将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能成为林将军麾下的一员,是我等的荣幸!便是战死沙场,只要能换来天下的太平,亦无怨无悔!”另一名身材魁梧的壮汉,振臂高呼,声若洪钟。
短短数日之内,彭城内外,报名参军的徐州青壮,竟高达数万之众!其踊跃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初林凡在冀州招兵之时!
林凡看着眼前这些虽然衣衫褴褴褛、面带菜色,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的徐州子弟,心中亦是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将是他未来匡扶汉室、安定天下的重要力量!他们心中那份对太平的向往,将化作战场之上最为坚韧的意志!
他当即下令,从中挑选身体强健、意志坚定者,优先补充到玄甲铁骑、陷阵营、神机营等主力部队之中,并由赵武、雷远、张猛等经验丰富的将领,亲自负责训练。
同时,林凡决定,将这些在彭城招募的、经历过战火洗礼、对重建家园有着无比热忱的徐州子弟,单独编组成一支全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部队。
他要为这支部队,赋予一个响亮的番号,一个能够代表他们信念与使命的番号!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