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长安春暖万方乐,漠北雪寒千里哀(1/3)
开武十一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也更凛冽。
大唐的腹地,在秦正阳的励精图治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关中平原的麦田盖上了薄薄的瑞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洛阳的市集依旧热闹,南来北往的商队带来了各地的特产;神都的宫殿里,秦正阳正与大臣们商议着开春后疏浚黄河的事宜,眉宇间是对盛世的期许。
然而,大唐的北方邻居——突厥,却正经历着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史诗般的灾难”。
这场灾难,始于一场罕见的大雪。
起初,只是寻常的冬雪,牧民们还笑着说:“瑞雪兆丰年,明年草肯定长得好。
”他们像往年一样,将牛羊赶进避风的山谷,准备过冬。
但谁也没想到,这场雪,下起来就没完了。
雪越下越大,鹅毛般的雪花连下了三日三夜,覆盖了草原上的一切。
往日奔腾的河流冻成了厚厚的冰,连绵的山谷被积雪填平,放眼望去,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草原,哪里是沟壑。
更可怕的是低温。
草原的冬天本就寒冷,今年的气温却低到了极致。
呼出的气瞬间变成白霜,裸露的皮肤碰到铁器就会粘住。
牧民们裹紧了最厚的兽皮,还是冻得瑟瑟发抖。
灾难,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最先遭殃的是牛羊。
这些草原上的生灵,在严寒和积雪中,成批成批地倒下。
厚实的积雪覆盖了牧草,牛羊找不到食物,只能啃食冰雪,很快就虚弱不堪。
夜里,气温骤降,第二天清晨,山谷里、帐篷外,到处都是冻僵的牛羊尸体,有的甚至还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像一座座冰雕。
“我的羊……我的羊啊!”一个老牧民跪在雪地里,抱着一头冻硬的小羊,哭得撕心裂肺。
他毕生的积蓄,全家的生计,都系在这群羊身上,如今,只剩下一地冰冷的尸体。
这样的场景,在突厥的草原上,随处可见。
据后来的统计,这场大雪,冻死的牛羊超过了突厥总存栏数的七成。
对于一个以畜牧业为生的民族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牛羊没了,牧民们的食物也成了问题。
起初,他们还能宰杀病弱的牲畜充饥,可很快,连病弱的都没了。
人们开始挖雪下的草根,煮树皮,甚至煮皮带、煮兽骨,但凡能入口的东西,都被搜刮一空。
饥饿,像无形的瘟疫,在草原上蔓延。
老人和孩子成了最先倒下的人。
帐篷里,时常传来绝望的哭泣,那是失去亲人的牧民,在寒风中无助地哀嚎。
有entire部落,因为找不到食物,全族冻饿而死,只留下空荡荡的帐篷,在风雪中摇晃。
突厥的王庭牙帐,位于漠北的斡尔朵,同样笼罩在愁云惨雾中。
大可汗突摩勒,站在牙帐外,望着漫天飞雪,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是突厥历史上以勇武着称的可汗,曾率铁骑踏遍漠北,让周边部族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