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一体纳粮掀巨浪,群僚泣诉撼天听(1/3)
幽州的吏治改革,如同投入湖面的第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龙天策便抛出了第二记重磅——推行“官绅一体纳粮”。
这政策,并非他首创,早在定远县任上,他便试行过。
彼时阻力虽有,却因县域狭小,他铁腕推行,终见成效。
如今在广袤的幽州重提,意义却截然不同——它直指盘踞中原数百年的特权阶层命门:自魏晋以来,士族官绅便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大量土地被他们兼并,却不向朝廷缴纳分毫,沉重的赋税徭役,全压在普通百姓身上,这正是王朝积弊的根源之一。
“官绅一体纳粮,即所有官员、士绅,无论爵位高低、门第贵贱,名下土地,一律按亩缴纳赋税,不得豁免。
”龙天策在幽州军政联席会议上,声音铿锵,掷地有声,“此举,一是为充实府库,支援北疆防务,修复战后民生;二是为均平税负,让百姓喘口气,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
刘晔作为幽州别驾,深知其中利害,他补充道:“将军已核算过,若推行此政,幽州每年可增收粮食三十万石,赋税银二十万两,足以支撑边防和水利建设。
”
消息传出,幽州乃至整个河北道,瞬间炸开了锅。
如果说吏治改革只是“挖蛀虫”,那“官绅一体纳粮”就是要动士族的“根基”!
清河崔氏的宗祠内,族长崔应龙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掼在地上,上好的青瓷碎片四溅。
他须发皆张,指着幽州方向,声音因愤怒而颤抖:“龙天策!你这是要掘我崔氏祖坟!我族历代为官,良田千顷,凭什么要与泥腿子一同纳粮?!”
博陵崔氏的族老们,聚在密室中,面色凝重如铁。
“一体纳粮,看似公平,实则是要断绝我士族的生路!”白发苍苍的崔氏族长,拄着龙头拐杖,重重顿地,“我博陵崔氏,自汉魏以来,世代簪缨,从未受过如此羞辱!”
范阳卢氏的反应更为激烈。
卢氏不仅是士族,更是军功世家,在幽州军中有不少姻亲故旧。
现任族长卢玄,连夜召集族中子弟:“龙天策小儿,欺人太甚!他以为靠着一场胜仗,就能颠覆千年规矩?传我命令,联络太原王氏、荥阳郑氏,还有河东的裴氏、柳氏,咱们联名上奏,务必让陛下废除此政!”
这些盘踞河北、关中的顶级士族,平日里虽有竞争,甚至偶有摩擦,但在“维护士族特权”这一核心利益面前,却瞬间达成了共识。
他们如同被触动的蜂巢,群起而攻之。
数日后,一支庞大的“请愿团”,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神都洛阳。
为首的,正是清河崔氏的崔应龙、博陵崔氏的崔成、范阳卢氏的卢玄。
紧随其后的,是太原王氏的王思政、荥阳郑氏的郑元寿、河东裴氏的裴寂、柳氏的柳奭。
这些人,皆是当朝重臣或士族领袖,跺跺脚,整个朝堂都要抖三抖。
更让人心惊的是,被禁足在家的费无极,竟也通过关系,暗中联络了这些士族,承诺在朝中为他们“摇旗呐喊”。
他虽自身难保,却恨不得龙天策立刻倒台,哪怕是与这些平日里瞧不上的“地方士族”联手,也在所不惜。
太极殿上,当秦正阳处理完政务,准备退朝时,崔应龙等人突然出列,齐齐跪倒在地。
“陛下!臣等有要事启奏,关乎大唐国本!”崔应龙的声音,带着刻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