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快板声声传新政,乞丐亦成播火人(3/3)
艺。
张快板见人越聚越多,唱得更起劲儿了,把龙天策教的那些,还有自己编的新词,一股脑儿往外倒。
其他乞丐也分成几拨,有的去了菜市场,有的去了码头,有的守在城门洞,个个打起快板,唱得唾沫横飞。
“民用铺的米,三文钱一升,比王三那黑心肠的便宜一半还多!”
“官府贴的布告,咱庄稼人也能看懂了,上面写着,穷人家冬天能领救济粮!”
“学了本事的小伙子,能去军营当差,吃皇粮,不用再讨饭啦!”
他们的声音,带着街头艺人特有的沙哑和穿透力,比官府的铜锣声还管用。
大人小孩围着听,笑着,议论着,有的还给几个铜板(乞丐们摆摆手,说“咱现在是替太守办事,不讨钱”)。
不到三天,睢阳城里,从南街的商铺到城郊的破庙,从码头的纤夫到学堂的孩子,几乎人人都能哼上几句新政的快板词。
那些原本不知道新政的穷苦人,听了快板,才明白“女子夜校”不是要抓女人去坐牢,而是教她们认字;“六艺传习所”不是要抓壮丁,而是教他们学本事。
“原来传习所真能学手艺啊?”破庙的小石头,攥着讨来的半个窝头,眼里有了光,“我明天就去报名!”
“启明堂真的不收钱?”张快板的相好,偷偷攒了几个铜板,想去看看能不能学认字。
连那些原本对新政有抵触的老顽固,听着街头孩子们唱“太守办事明明白白,咱小老百姓心里暖开花”,也忍不住嘀咕:“难道这新政,真有这么好?”
太守府里,刘晔看着街头巷尾传唱快板的热闹景象,对龙天策叹道:“太守这招,真是……神了!那些酸儒写了几十篇文章,不如乞丐们唱三天快板管用。
”
玉倾城也笑着说:“他们天天在底层转,最懂百姓想听什么,也最知道怎么说百姓才信。
你这是把最不起眼的人,变成了最厉害的宣传员。
”
龙天策站在窗前,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快板声,金眸里闪着笑意:“能让百姓明白的,就是好办法。
管他是酸儒写的文章,还是乞丐唱的快板,只要能把新政的好处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就是有用的。
”
他知道,这些乞丐的快板声,不仅在传唱新政,更在悄悄改变着睢阳的风气——百姓开始相信,官府是真的在为他们办事;开始期待,这“新篇章”能带来更好的日子。
而那些曾经嘲笑龙天策“没文化”的老酸儒,看着街头乞丐唱着快板,把新政唱得家喻户晓,个个面红耳赤,再也不敢说“市井之语登不得大雅之堂”。
睢阳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街头,照在打快板的乞丐身上,照在围观的百姓脸上,暖洋洋的。
快板声、笑声、议论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生机勃勃的歌,唱着新政的希望,也唱着睢阳正在续写的、属于每个人的新篇章。
这篇章里,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口口相传的认同。
而那些拿着快板的乞丐,不经意间,竟成了播撒希望的火种,让新政的光芒,照进了睢阳最偏僻的角落。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英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