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汴州烟月迷虎眼,醉翁之意不在酒(1/3)
大唐开武二十六年深秋,汴州的菊花正开得热烈,满城烟霞般的黄,遮掩着这座中原重镇下涌动的暗流。
龙天策的新幕僚集团尚未完全到齐,他本人却已在汴州城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风波”——只不过,这风波并非来自新政的雷霆手段,而是源于他那看似“不务正业”的行径。
自微服私访三日后,龙天策正式入驻汴州都督府。
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在睢阳以铁腕着称的新上司,会立刻烧起“三把火”,整顿吏治,清查积弊,毕竟那些堆在城门口的农书,已隐隐透出他的锋芒。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却让所有等着看“雷霆手段”的人,大跌眼镜。
龙天策没有召集官员训话,没有核查府库账目,更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新政推广”的只言片语。
他做的第一件事,竟是让人备了一艘画舫,沿着汴河,游赏两岸风光。
画舫上,置着美酒佳肴,龙天策与玉倾城相对而坐,时而指点两岸的秋景,时而品茗对弈,竟真有几分“寄情山水”的闲逸。
消息传到汴州长史王晏耳中时,他正在府中与心腹商议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清查”,听闻此事,手中的茶杯顿了顿:“游河?龙大人这是……何意?”
心腹摇着头:“谁知道呢?或许是睢阳七年太过辛劳,想来汴州松快松快?”
“不像。
”王晏皱着眉,“此人绝非贪图安逸之辈。
睢阳初定时,他尚在田埂间查看农情,如今到了汴州,怎会突然转了性子?”
而此时,在汴水县令王二狗的府中,气氛却截然不同。
王二狗,本名王苟,因出身微末,靠着巴结费无极的门生才爬上县令之位,为人贪婪而短视,最是看不起“武夫出身”的官员。
听闻龙天策整日游山玩水,他当即嗤笑出声:“我就说嘛,一个只会在睢阳摆弄锄头的武夫,到了汴州这等繁华地,还能沉得住气?我看呐,他是被汴州的烟月迷了眼,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
身边的师爷连忙附和:“大人说得是!那睢阳不过是穷乡僻壤,哪比得汴州的富庶?龙大人怕是这辈子没见过这等景致,自然要好好享受享受。
”
“享受?”王二狗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眼中闪过一丝轻蔑,“享受也得有个分寸!身为河南道观察使,整日流连风月,置军政要务于不顾,我看他是浪得虚名!”
话虽如此,王二狗骨子里却带着几分警惕。
他久在官场,深知“故弄玄虚”的套路,生怕这是龙天策的“欲擒故纵”,因此暗中吩咐手下,密切关注都督府的动向,不敢有丝毫懈怠。
接下来的日子,龙天策的“闲逸”,更是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他不再局限于游河,开始“寄情山水”。
今日去城外的相国寺烧香,与方丈谈禅论道,一坐便是半日;明日去西郊的汴水亭垂钓,渔获寥寥,却乐得自在;后日又带着玉倾城,逛遍了汴州城的老字号绸缎铺、瓷器行,仿佛一对寻常的富贵夫妻,专事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