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风月场中换天地,学堂商铺启新篇(2/3)
“那么多姑娘、龟奴,突然没了生计,可怎么办?”
也有人好奇:“真要改办学堂?咱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进去读书?”
王二狗看着告示,吓得手里的茶杯都掉了——他刚参股了一家新开的花楼,投进去的银子还没回本!他跌跌撞撞地跑到王显府上,哭丧着脸:“大人,这可如何是好?龙天策这是疯了!连风月场都敢动,他就不怕得罪所有权贵吗?”
王显的脸色比锅底还黑,他不仅在烟雨楼有股份,更常利用画舫进行一些秘密交易。
龙天策这一招,不仅断了他的财路,更像是在他脸上扇了一巴掌。
“他这是……要把所有人都逼到绝路!”王显咬牙切齿,“召集人,去都督府!我就不信,他能一手遮天!”
然而,这一次,响应者寥寥。
清欠令的二十大板还历历在目,没人愿意再当出头鸟。
更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龙天策的“计中计”早已启动。
就在他们准备串联反抗时,风影的人突然出手,将几个在风月场中从事人口买卖、逼良为娼的老板和打手抓了起来,罪证确凿,直接押入大牢。
这些人,多是王显、王二狗等人的爪牙,他们的落网,像砍断了反抗者的臂膀。
同时,邓铿带着工匠,迅速进驻那些被查封的风月场。
烟雨楼的大堂,被连夜清理出来,换上了简陋的桌椅,挂上了“汴州第一平民学堂”的牌子;最大的一艘画舫,被改造成流动书坊,装满了从睢阳运来的书籍,沿着汴河免费供百姓借阅;一些小的妓院,则被改造成民用铺的分店,售卖平价的布匹、农具。
对于原从业人员的安置,龙天策也早有安排。
花蓉亲自出面,在原烟雨楼的后院开设了“技能教习所”,请来睢阳的绣娘、厨娘,教那些姑娘们刺绣、烹饪;对于愿意返乡的,官府发放足够的盘缠,并派人护送,防止被地痞骚扰;对于那些身无长物又不愿离开的,则安排到新开设的民用铺或学堂里做杂役,虽不富裕,却能糊口。
一个曾经在烟雨楼弹琵琶的姑娘,握着刚领到的绣线,眼中含着泪:“我以为这辈子就只能卖笑了,没想到……还能学门手艺。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那些原本准备反抗的权贵富商,看着被迅速改造的风月场,看着有了生计的从业人员,看着百姓们对学堂、商铺的期待,突然发现,自己的反抗,不仅师出无名,更可能激起民愤。
王显看着窗外不远处“平民学堂”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他引以为傲的权势和人脉,在龙天策这招“釜底抽薪”面前,竟如此脆弱。
而龙天策,在政策颁布后,又恢复了他那副“游山玩水”的模样。
他甚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