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铁腕整肃清积弊,官商震栗惧新规(2/3)
钱,还想跑?”
汴州司马张成,是个老油条,不仅自己吃空饷,还虚报了二十个“衙役名额”,把空饷揣进自己腰包。
他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手脚冰凉——二十个名额,三年下来,要补交的银子,几乎掏空了他的家底。
“拼了!”张成咬牙,“我就不交!我看他敢不敢真的扒我的官服!”
三日期限一到,都督府的衙役,带着巡防营的士兵,开始挨家挨户“讨债”。
李谦最终还是补交了银子,虽然心疼得掉眼泪,但终究没敢拿自己的体面去赌。
而张成,果然硬抗到底,还对着上门的衙役放狠话:“我是朝廷命官,你们敢动我?”
回应他的,是夜凌冰冷的眼神:“大人有令,抗命者,先扒官服,再论罪。
”
片刻后,张成被两个士兵架着,拖出了司马府。
他身上的官服被粗暴地扒下来,换上了一身粗布囚衣,押向城门口。
城门口早已围满了百姓,看到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张司马,穿着囚衣,戴着枷锁,被推到岗亭边“站岗”,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哄笑与叫好。
“这不是张司马吗?怎么不穿官服了?”
“听说他吃空饷,被龙大人扒了皮!”
“该!让他也尝尝被人看笑话的滋味!”
张成低着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脸颊被百姓的唾沫星子和嘲讽声,打得火辣辣地疼。
第一天站下来,他就被晒脱了一层皮,晚上躺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泪水混着汗水,浸湿了粗布囚衣。
有了张成这个“榜样”,那些还在犹豫的官员,再也不敢侥幸。
第二天,补交银子的官员排起了长队,府库的银子,像流水一样涌进来。
商界恐慌:功名与商铺的存亡
相比于官场的“丢人现眼”,商界的“剥夺功名、查办商铺”,则更直接地触及了根本利益。
汴州最大的绸缎商王元宝,是个捐来的“同进士出身”,靠着这个功名,不仅偷税漏税,还欺压同行,垄断了汴州的绸缎生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看到“剥夺功名”四个字,王元宝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
他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别人喊他“王相公”,这个捐来的功名,是他花钱买的“体面”,也是他欺压百姓的“护身符”。
“五日内补交?还要罚一倍?”账房先生拿着算盘,脸色发白,“东家,咱们偷税的数目太大,连本带罚,怕是要……要倾家荡产!”
“倾家荡产也得交!”王元宝死死抓住桌角,指节发白,“没了商铺可以再开,没了功名,我就是个普通商人,那些以前被我欺负过的,还不把我生吞活剥了?”
他连夜变卖田产、豪宅,甚至把珍藏的古董字画都拿出来拍卖,只求能在五日内凑齐银子。
但并非所有人都像王元宝这般“识时务”。
粮商赵四,靠着与王二狗勾结,偷税漏税多年,自以为有王二狗撑腰,态度嚣张:“我姐夫是县令!他龙天策想查我?先问过我姐夫再说!”
结果,还没等王二狗出面,风影的人就查到了赵四偷税的铁证,甚至还牵扯出他与王二狗分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