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三重新政惊雷炸,豪强震恐渤海摇(2/3)
腾的油锅里,又浇上了一瓢冷水,“将丁银总额,分摊到田亩之中,按土地多少缴纳。
有田者多缴,无田者少缴或不缴!”
这一下,不仅是乡绅,连一些中小地主都坐不住了。
“郡王!这万万不可!”一个中等地主模样的人急道,“我家虽有几亩薄田,可人口多啊,这样一来,我家的税负反而更重了!”
“你家有田,至少有生计来源。
”龙天策冷冷回应,“那些无田的佃农、流民,他们靠什么缴纳丁银?每年因缴不起丁银而家破人亡的百姓,还少吗?摊丁入亩,就是要让税负更合理,让有产者多承担,无产者少受苦!”
这项政策,看似对部分中小地主不利,实则击中了大地主和豪强的要害——他们土地最多,按田亩缴税,自然缴得最多,而且难以再通过隐瞒人丁逃税。
对于广大贫苦百姓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福音,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不再为“人头税”而日夜焦虑。
渤海最大的地主之一,前渤海望族高氏的旁支高显,此刻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家有良田万亩,佃户数百,以前靠着隐瞒人丁和免税特权,几乎不用缴税,如今两项政策叠加,他要缴纳的赋税,将是以前的十倍不止!
火耗归公:灰色收入被斩断
如果说前两项政策是剜肉,那么第三项“火耗归公”,就是直接断了官员和豪强的财路。
“火耗”,是指地方官在征收赋税(尤其是银两)时,以“熔化重铸有损耗”为由,额外向百姓征收的“附加费”。
这部分“火耗”,本是非法的灰色收入,却被历代官员视为“常例”,层层加码,有的地方甚至“正税一两,火耗三钱”,成为官员贪污、中饱私囊的主要手段,最终全部转嫁到百姓头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王规定,‘火耗’必须由官府统一核定标准(通常为正税的十分之一),纳入国库管理,统一分配——一部分补充地方办公经费,一部分作为官员的‘养廉银’,严禁任何官员私自加征火耗!”
这一下,彻底断绝了官员们最大的灰色收入来源。
“郡王!官员俸禄微薄,若无火耗补贴,如何维持生计?”一位老资格的官员忍不住反驳,他每年通过火耗获得的收入,是俸禄的十几倍。
“俸禄微薄,本王可以奏请朝廷增加。
”龙天策寸步不让,“但绝不能以‘火耗’为名,盘剥百姓!从今往后,凡私自加征火耗者,以贪腐论处,严惩不贷!”
“养廉银”——这个新词让官员们一愣,但随即明白,这不过是将以前的灰色收入,部分合法化、公开化,数额却远不及以前的“火耗”。
对于习惯了大肆搜刮的贪官而言,这无疑是断了他们的财路。
三重打击:豪强晕转向隅泣
“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三项改革,如同三把精准的利刃,分别从土地、人丁、财政三个方面,精准地刺向了豪强与贪官的要害,形成了一套组合拳,打得他们晕头转向,措手不及。
会后,渤海的豪强们聚在一起,往日的从容与傲慢荡然无存,只剩下恐慌与愤怒。
“龙天策这是疯了!他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逼啊!”高显气急败坏地将茶杯摔在地上,茶水溅了一地,如同他此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