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泥涂涤荡旧阀气,田垄重铸世家魂(3/3)
忍受的,是“身份”的落差。
平日里,他们是别人巴结的对象,如今却要被农夫呼来喝去;平日里,他们锦衣玉食,如今却只能啃干硬的窝头,喝带着土腥味的井水;平日里,他们天黑后便能安睡,如今却要累得倒头就睡在简陋的窝棚里。
一个月后,这些世家子弟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皮肤被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的粗布衣衫沾满了泥土和汗渍,再也看不出往日的光鲜。
他们学会了挥锄头、插秧苗、浇水施肥,虽然依旧笨拙,却不再像起初那样手足无措。
有一次,天降大雨,老农让他们去加固田埂,防止雨水冲毁秧苗。
这些平日里最怕淋雨的世家子弟,竟没有一个退缩,跟着老农冒雨劳作,浑身湿透,却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雨停后,看着保住的秧苗,崔家的小公子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满足。
新篇气象:民心凝聚风气新
世家子弟的田垄劳役,像一场无声的革命,悄然改变着大唐的风气。
百姓们看着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人,如今在田间劳作,虽然依旧有怨气,却也渐渐生出了几分理解。
他们发现,这些世家子弟并非天生就坏,只是被养坏了,在汗水的洗礼下,他们眼中的傲慢少了,多了几分踏实。
“那个崔家小子,今天帮王大爷挑水了,还挺有力气。
”
“卢家的胖子,虽然笨,倒也不偷懒了。
”
朝堂之上,少了世家的掣肘,新政推行得更加顺利。
土地兼并的现象得到遏制,寒门子弟有了更多晋升的机会,百姓的赋税减轻,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秦珪偶尔会微服私访,看着田垄间那些埋头劳作的“世家农役”,眼中没有幸灾乐祸,只有一种平静的坚定。
他要的不是毁灭世家,而是让他们明白,世家的荣耀,不是建立在欺压百姓之上,而是建立在与百姓同甘共苦、共同守护大唐的根基之上。
一年后,劳役期满。
当这些“农役”们回到长安,走进熟悉的府邸时,家人几乎认不出他们。
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眼神中多了几分沉稳与平和,少了往日的浮躁与傲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崔家的小公子,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书房,认真研读起农桑典籍。
他对崔玄龄说:“爷爷,我以前错了,百姓的辛苦,不是我们坐在书房里能想象的。
以后,我想做一个能真正为百姓做事的官。
”
崔玄龄看着孙子,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秦珪的这道旨意,虽然残酷,却真的改变了一些东西。
新篇永续:涤荡旧尘向新生
神凰六年的这场“世家劳役”,成了大唐“新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不仅惩罚了那些依附费党的世家,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世家与百姓之间的隔阂,涤荡了官场的浮华习气,让“与百姓共天下”的理念,真正深入到了每个阶层的心中。
费无极等人的最终审判,在劳役开始后不久便已进行——费无极、费衍、费英杰被判处凌迟处死,家产抄没,族人流放;替身“秦珪”被判处斩立决,曝尸三日,以儆效尤。
旧的阴影彻底散去,新的生机在大唐的土地上蓬勃生长。
秦珪与龙天策携手,继续推行新政,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开疆拓土,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
多年后,当人们回望神凰六年的这场变革,都会感慨:正是那场让世家子弟下田劳作的“苦役”,让大唐彻底摆脱了旧阀的束缚,真正迎来了属于万民的“新篇章”。
而田垄间那些沾满泥土的身影,也成了这段历史中,最鲜活、最深刻的注脚——它告诉世人,无论身份高低,都不能忘了脚下的土地,不能忘了支撑天下的万千百姓。
喜欢英烈传奇请大家收藏:()英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