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揭阳村头晨露重,少年向学意渐浓(2/3)
比起练武,读书识字对阿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他自小在渔村长大,父母早亡,跟着叔父打鱼为生,从未进过学堂,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扭扭。
“师娘,这字太难了,比搬渔网还费劲。
”油灯下,阿武看着纸上自己写得像蚯蚓一样的字,皱着眉头,有些泄气。
罗嘉儿正坐在他对面,借着灯光缝补衣物。
她放下针线,拿起阿武的习字纸,仔细看了看,温和地说:“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
我小时候在苗寨,也没人教我读书,是后来跟着族里的老祭司,一个字一个字学的,比你现在还慢呢。
”
“真的?”阿武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当然,”罗嘉儿笑了,“那时候,我总把‘山’字写成三座歪歪扭扭的土堆,把‘水’字画成几条波浪线,老祭司总笑我,说我画的不是字,是画。
”
阿武被逗笑了,心中的挫败感消散了不少。
罗嘉儿拿起毛笔,蘸了蘸墨,在纸上写下一个“海”字:“你看这个‘海’字,左边是三点水,代表水;右边是‘每’,可以理解为‘每天都有的水’,就是大海。
你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最熟悉,这样记,是不是就容易些?”
阿武盯着“海”字,若有所思:“水……每天都有的水……是海。
嗯,我记住了!”
他拿起笔,学着罗嘉儿的样子,一笔一划地写起来。
虽然还是有些歪,但比之前工整了许多。
罗嘉儿的教学方法很特别,她从不强求阿武死记硬背,而是结合他熟悉的事物,讲解字的含义和写法。
教“鱼”字时,她会让阿武画出不同的鱼;教“船”字时,她会讲船上的结构;教“德”字时,她会结合揭阳村的事,告诉他人要讲道德,不能像鱼老大那样横行霸道。
“师娘,‘侠’字是什么意思?”阿武指着书上的一个字,好奇地问。
“侠,”罗嘉儿放下针线,认真地说,“左边是‘人’,右边是‘夹’,可以理解为‘在别人危难时,能夹在中间帮助别人的人’。
但真正的侠,不是只靠武力,更要有智慧和担当,就像你师父那样。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侠”字写了一遍又一遍,仿佛要把这个字的含义刻进心里。
成长的印记:从鲁莽到沉稳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武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清晨的空地上,他的拳脚越来越舒展,招式间多了几分苗疆武术的灵动与中原武术的沉稳,眼神也愈发专注锐利。
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懂得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能沉下心来,一遍遍打磨基础。
油灯下的书桌前,他的字越来越工整,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
他开始能读懂一些简单的故事,甚至能给龙天策的孩子们讲书上的趣事。
遇到不懂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