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举孝廉(2/3)
”嘛。
灵巧儿无奈,只得先来到老夫子面前,两人先是相互客气地行了礼,那动作、神情皆是透着一股文人之间的儒雅风范。
台上的老夫子捋了捋胡须,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目光中却透着几分审视之意,笑着说道:“凌公子,你的才情众人皆是有目共睹,着实出众得很呐,老夫怕是都要挡你不住咯。
那老夫便先出这楹联的上款了,上联是:‘燕云十六州,州州盼归,归心似箭穿云雾’,还请公子对出下联。
”
灵巧儿听了,不禁暗自叫苦,心中想着,这不是逼着自己原创嘛,可真是够难为人的。
幸好前世做编剧的时候,写过不少剧本,其中也有过不少对对子的桥段。
这种格式的对子,找一个大致上见过的,稍微改改应该就能应付过去。
她脑海中快速思索着,不多时,便想到了一个,于是开口道:“华夏万千众,众众祈愿,愿力如潮汇海河。
”她心里还在默默念叨着,自己说的这海河可不是后世天津的那个海河,可千万别让人误会了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言一出,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那声音如雷鸣般,瞬间打破了现场原本略显紧张的氛围。
老夫子也是眼睛一亮,那目光中满是惊喜与赞赏,他连连点头,抚掌赞道:“妙啊,妙啊!公子这下联对仗工整,且紧扣家国盼归之主题,实在是精妙绝伦。
不过,公子可莫要高兴得太早了,这才只是第一关,后面还有两关等着公子……”
灵巧儿听了老夫子的话,脸上不禁略显尴尬,心里暗自想着,就这?看来现在这楹联的要求还不是很高,案例也不像后世那般丰富,要是到了明清时期,想要对上一副高规格的对联,那可真是谈何容易。
见到灵巧儿如此顺利地过了第一关,刺史大人看向她,微微点头,表示认可,而后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凌公子果然才思敏捷,着实令人钦佩。
那且听本府再出一题,就以这诗会之盛景,作一首七言律诗,限时一炷香,公子可敢应战?”
“尽量吧。
”灵巧儿应了一声,随后便走到一旁的桌案前站定,她目光缓缓扫视着台下那热闹非凡却又略显杂乱不堪的诗会场景,脑海中词句如那灵动的鱼儿,飞速地组合排列着。
没一会儿,那香还未燃尽,灵巧儿已然成诗,她微微挺直了身子,声音清脆响亮地朗声道:“《诗会行》——吟声鼎沸一春除,夏风携暖入画图。
千卷万章层层墨,争将古词换今赋。
”
众人听了,先是微微一愣,随后细细品味起来,觉得这首诗虽说乍一听好像写得一般,可再一琢磨,又觉得并非那么普通,虽说感觉有些敷衍,却又透着一股别样的巧妙,总归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形式完成了诗作。
于是,现场又是一阵喝彩声响起,那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将这诗会的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刺史大人更是赞不绝口,脸上满是笑意,说道:“凌公子果然才情非凡呐,仅用这少许时间,便可将这诗会之景、之趣、之乐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如此看来,这第二关公子也轻松通过了,不过,这最后一关,那可就更有难度咯。
”
老方丈这时起身上前一步,双手合十,口中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而后看向灵巧儿,目光中透着几分期许,说道:“施主真是聪慧过人,世所罕见啊。
如今便到老夫的猜字谜这一关了,谜面是‘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还请公子解一解。
”
灵巧儿一听,心中暗喜,这字谜在后世那可是家喻户晓,谁不知道这谜底是什么。
再看周围众人,都在手上不停地比划着,眉头紧皱,苦苦思索着。
而她却已然不假思索地回道:“这谜底乃是‘日’字,画出来的时候,它是圆形的太阳,写出来却是方形的‘日’字,而且冬日里白昼时间短,夏日里白昼时间长,正合谜面所述。
”
众人听了灵巧儿的解释,顿时豁然开朗,纷纷点头,口中念叨着:“对,就是‘日’字,哎,怎么就没想到,凌公子果然厉害。
”
这诗会众人玩得着实尽兴,而最后这三关,灵巧儿也是过得十分巧妙,她心里清楚得很,这都多亏了自己前世做编剧的时候,常常看些碎片知识,没想到这会儿竟都派上用场了。
此时,诗会众人的兴致已然达到了顶峰,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