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二块过关令(1/3)
郭彪眼见着又有年轻书生出来“搅局”,心中顿时涌起一阵不悦,暗暗腹诽道:这一个个的,莫不是都想抢了我的风头去?哼,可这面上却不好显露出来,毕竟在场众人都瞧着,于是只得强压着心中的不满,朝着那书生微微点了点头,权当是回应了,那神色间却透着几分勉强。
卫吟霜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思不禁微微一动。
她心里想着,这诗会本就是为了以文会友,让大家各抒己见,其初衷便是唤起众人对家国之事的关心。
而这位年轻书生主动站出来吟诗,恰恰说明了这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已然是深深铭刻在每一个心怀家国情怀之人心中的殷切期盼。
想到这儿,她扭头看向灵巧儿,却见灵巧儿也正若有所思地望着那书生坐下的方向,便轻声开口问道:“你觉得这位公子的诗如何?”
灵巧儿听到她的问话,这才回过神来,微微点头,神色认真地说道:“这位公子的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都透着对燕云十六州的牵挂与收复的渴望。
虽说词句方面稍显稚嫩了些,可这份心意着实难得,在这诸多诗作争奇斗艳的诗会上,倒也称得上是一股别样的清流了。
”
卫吟霜听了,深以为然,不禁连连点头。
两人正说着话,又有几位才子佳人陆续起身,各自吟诵起自己精心创作的作品来。
一时间,现场的气氛再度变得热闹非凡,围绕着燕云十六州这一主题,各种角度、各种风格的诗词如百花齐放般不断涌现。
有的诗词满含悲愤之情,仿佛将那失地之痛、百姓之苦都融入其中;有的则激昂豪迈,尽显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还有的深沉内敛,蕴含着对家国命运的深刻思索,每一首都承载着众人对那片沦陷失地的深深牵挂,以及渴望收复它的坚定决心。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众人吟诵诗作的环节也渐近尾声,场面渐渐平稳了下来。
柴骏见状,便又款步走到水阁中央,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朗声道:“今日这第二轮的比试,果真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尤其是凌公子吟诵的那一首,依我看呐,怕是用不了今日,就会传入东京城了。
到时候,书场、青楼、艺馆这些地方,怕是少不了要传颂凌公子的大名咯。
”
说到这儿,柴骏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接着说道:“方才,夫子和刺史大人已然一致认为,这第二轮的诗作里头,还是凌公子的那首《破阵子》最为出彩。
而老方丈,则投了弃权票,他觉得大家的诗作各有千秋,都很不错。
如此一来,这第二轮的比试结果便是,每个人可得一分,凌公子独得三分。
所以,这第二轮的过关令,仍旧是归凌公子所有了。
”
柴骏这话一出口,坐席间顿时炸开了锅,众人皆是一片哗然。
这可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啊,以往的诗会里,还从未有过一个人能接连夺得两块过关令的情况。
要知道,以往那些才思敏捷之人倒也不是没有,可要么是在诗作细节上把控得好,却缺了几分气魄;要么就是气魄十足,可写出来的词句却不够工整。
总归是各有各的不足之处,却没有一个能像这位凌公子这般,好似全能一般,既能细腻地描绘出“小荷才露尖尖角”那般的清新雅致,又能气势磅礴地展现“沙场秋点兵”的豪迈壮阔,这等才情,着实是让人望尘莫及。
众人不禁暗自思忖,如此情形,还值得期待这第三场比试吗?
郭晟听闻结果,微微摇头,嘴角泛起一抹苦笑,暗自感叹了一句:“不可思议,呵呵,不可思议。
这个凌侨,还真是有些意思。
”一旁的幕僚们听了,也都跟着微微苦笑,其中一个小声嘀咕道:“公子爷,看这情形,只怕那位凌公子和四爷之间,是有些不对付啊。
”
郭晟听了,轻轻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老四这人呐,心眼儿倒是挺好的,热心肠,品性也纯良。
只不过有时候吧,心眼儿稍微小了些,还带着点儿孩子气。
所以,你能说和他不对付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吗?我看呐,未必如此,说不定只是人家比他更为成熟稳重些罢了。
”
那几个幕僚听了大公子的这一番话,纷纷点头,各自陷入了沉思之中。
郭彪这边,一听这结果,顿时气得脸都红了,他愤怒地将手中的扇子“啪”的一声折起来,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嚷嚷道:“哪有这样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