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孩子的想法(2/3)
理论源于治身理论,只有从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去阐释道德经,才能明白老子伟大的哲学思想及其千古魅力。
先说“处无为之事”就治身而言,处无为之事,就是要求自我要有虚己守静、无私无欲、自失忘我的精神境界。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自我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让规律发挥作用。
“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
欲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采取辨证的观点:我不直接治身而首先解放心灵,解放心灵的过程就是凝聚真朴的过程,凝聚真朴的过程就是强身建体的过程,朴成则以朴治身,以朴治身才能健康长寿。
自我“无为”才能充分发挥体内每个细胞的内在协调作用,使真朴得以逐渐形成;自我“有为”则灵受制于魂,灵受制于魂则真朴不现。
自我的力量是有限的,朴的力量是无限的。
我“无为”事朴,朴“无不为”治身。
以朴治身,则百邪不侵,百病不生,自由、幸福、健康、长寿之目的也就达到了。
就治国而言,处无为之事,是要求统治者不要玩弄心计,搞统治,而是虚己谦下,无私忘我,还百姓以自由,充分利用全体人民的智慧,建设公平、公正、正义的国家法律。
总之,就是抛弃人治,实行法治。
统治者“无为”法律才会健全、神圣,以神圣的法律治国,国家必然有持久的繁荣和稳定。
统治者的智力是有限的,法治的力量是无限的。
“处无为之事”收获的却是无所不为的成果。
与之相对的是“有为之治”而有为之治是所有阶级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它强调的是统治者以一人之心或少数人之心奴役天下人之心。
有为的背后是个人英雄主义,是英雄史观。
有为之治正是阻碍社会发展,产生历史悲剧的根源。
现在,人们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认识不明,是几千年封建思想的余毒在作怪,人民群众还没有真正觉醒的缘故。
统治者的有为观念,必然导致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而官僚主义和个人崇拜又必然导致政治**和社会混乱。
“处无为之事”是言“治”“行不言之教”则是言“教”和“不言之教”相对的是设言施教。
设言施教是统治者希望利用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观点进行表面说教。
有人说,言教只是一种语言游戏和思想控制的拙劣形式。
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表面的说教不可能触及每个人的心灵,彻底改变并巩固所有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造就真正意义的人和健康向上的社会。
“不言之教”则是通过每个人的自身练功实践活动去参悟大道,实施自我教育,并自觉自愿地摒弃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自我意识,使之逐渐统一到客观规律上来。
所以“不言之教”所追求的教育成果是创造全社会的共识,形成共同的道德观念,因为世界的根本规律是至诚不移的。
这一共识的形成必然成为改造现实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不言之教”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