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弄阴风热心欲死 洒圣血枯骨回春(3/3)
。
”唐半偈大喜道:“昔年唐玄奘佛师西行,全仗三个徒弟护持。
我受唐天子钦命以来,已拚只身独往。
不期未出长安,蒙佛师指点,收了孙履真,又得履真讨了龙马,一师一徒已出万幸;何意五行余气山净坛后人猪守拙又奉佛教来归?今又蒙沙罗汉遣侍者沙弥相从,俨然与玄奘佛师规模相似。
此虽是四位尊者愿力洪深,却也是我大颠一时遭际,佛恩不浅也!吾誓当努力西行,以完胜果。
”小行者道:“来路各别,虽若遭际,若论道理,实是自然。
”唐半偈道:“怎见得自然?”小行者道:“譬如,自有一身,自有一心,一手一足,配合成功,岂非自然?”唐半偈连连点首道:“你也论得是。
”因又问沙弥道:“你曾有法名么?”沙弥道:“弟子已叫做沙弥了,哪有什么法名。
”唐半偈道:“你大师兄法名孙履真,二师兄法名猪守拙,你既没有法名,我也与你起一个,叫个沙致和吧。
”沙弥听了大喜道:“好好好!我一生最怕与人拗气,谢师父教诲。
”又拜了四拜。
小行者道:“致和虽好,也要和而不流。
”猪一戒道:“流沙河已过,再流些什么?”唐半偈道:“休得野狐禅!各奔前程去吧。
”小行者遂牵马请师父骑了。
猪一戒收拾行李,沙弥忙说道:“这行李该我挑了。
”猪一戒道:“怎好叫你独挑!我与你分做两担何如?”沙弥道:“听凭师兄。
”小行者道:“分开零星难照管,莫若轮流替换挑挑吧。
”猪一戒道:“依你依你!今日就是我挑起。
”小行者将唐半偈的马领上大路,师徒四人欢喜而行。
正是:
古佛终年远,真修何日成?
师徒求妙解,依旧又前行。
此时正值春夏之交,一路上绿暗红稀,甚有景致。
师徒们或谈些佛法,或论些往事,不知不觉又行了许多程途。
忽一日,黛烟扑面,岚气蒸人,一座高山阻路。
怎见得?但见:
烟云绕地,峰峦接天。
烟云绕地,度一度不知几千百里;峰峦接天,量一量足有亿万丈高。
冈陵远树木牵连,洞壑深猿猴出没。
峭石排牙开合处,势欲吞人;陡崖断壁隔别中,形难过鸟。
岭上云化作游龙,竟由脚下飞去;洞中水溅成细雨,直从头上喷来。
左一弯,右一曲,道路难穷;前千寻,后万丈,阶梯不尽。
不见樵人,已知山有虎;难逢采药,自是地无仙。
日照黛烟,浓过瘴气;云凝岩雪,冷作阴风。
惨雾腾腾,一望去只觉多凶;愁云霭霭,行将来定然少吉。
唐半偈在马上看见前山险峻,因说道:“一路来高山虽有,不似这山陡峻。
徒弟呵,你们须当小心,不可大胆!”小行者道:“小心也要过去,大胆也要过去,信着脚走便罢,小心些什么?”唐半偈道:“不是故要小心,只恐怕山中有甚妖魔!”小行者道:“有妖魔也要过去,没妖魔也要过去,管他有无做甚?师父只管大着胆跟我来。
”因取出金箍铁棒,吆吆喝喝在前领路。
唐半偈见小行者慷慨前行,十分欢喜,也自策马而进。
真是:
一心猛勇,百体追随。
却说这山叫做解脱山。
山中果有一个妖怪,自称解脱大王。
在山中聚集了千余小妖,逢人杀人,逢兽杀兽。
将山前山后的人与山上山下的兽,几几乎都杀尽了,故山中绝无人声。
虽四山口也有许多巡山的妖精各处巡绰,却常常无事,都只在草坡上或是睡觉,或是顽耍。
这日,因小行者使棒过山,吆吆喝喝,被巡山小妖听见,道:“这又是奇事了!甚人敢如此大胆?”因走上山头树里张看。
见他师徒四众欣然前往,又见小行者提一条铁棒在前边开路。
众小妖骇怕,不敢轻易出来,只得跑回山洞报与解脱大王道:“巡东山口小妖禀事。
”解脱大王道:“禀甚事?”小妖道:“禀奇事。
”解脱大王道:“禀甚么奇事?”小妖道:“自从大王逢人便杀,这山中并无一人敢走,就是不得已要走,也是或五更或半夜悄悄偷走。
今日不知是哪里来的四个和尚,竟吆吆喝喝过山,岂不是奇事!小的们看见,特来报知大王。
”解脱大王听了道:“果是奇事!但既只得四个和尚,你们许多人,何不去拿了他来见我!又空身来报我做甚?”小妖道:“若是拿得来,自然拿来了。
因为看他光景有些难拿,故来报知大王。
”解脱大王道:“那四个和尚如何形状,怎见得难拿?”小妖道: “四个和尚:一个骑马的,生得白白净净好个仪表,若要拿他,我看他忠厚老实,也还容易;一个长嘴大耳的,生得面似猪形,挑着担行李,摇头摆脑的走路;又一个黑黪黪晦气脸,拿着一条禅杖,跟定马走。
这两个生得十分凶恶,不象个肯轻易与人拿的;还有一个雷公嘴的和尚,更觉利害,使一条铁棒在前边开路,口里吆吆喝喝的,要寻人厮打。
他那条铁棒长又长,粗又粗,也不知有多少斤重,他拿着使得飕飕风响,躲着他还是造化,谁敢去拿他!”解脱大王听了大怒道:“咄!胡说。
我这解脱山有三十六坑,七十二堑,任是神仙也不敢走!什么和尚如此大胆?都是你们这些没用的奴才轻事重报。
谁敢与我去拿这四个和尚来?”说不了,只见众妖中闪出一个妖精来,连声应道:“我去拿来,我去拿来!”正是:
蛇思吞象,螳欲当车。
不知这妖怪是谁,果能拿得四个和尚否,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