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相逢不识(2/3)
“皇上,臣怀疑,桓军早与薄贼和岳藩有勾结。
”
皇帝早就这事想了多日,冷声道:“三方一起发难,自是早已勾结好了的。
”
“他们三方互通声气,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而且三方都各有各的消息来源,如果配合行事,咱们面对的便是一张逐渐收紧的网,不将这张网给破了,只怕会被他们困死在这张网内。
”
“如何破?”
裴琰道:“还在这虚虚实实四字。
”
皇帝逐渐明他用意,点头道:“南边岳藩,还有南诏山挡着,小庆德王又娶了谈铉的女儿,暂成不了大气候,薄贼和桓军,得想办法让他们打起来。
”
“是,微臣算了一下,咱们北线和东北线的人马,包括长乐、河西、娄山、小镜河再加上京畿的这几个营,统共不过二十万。
薄贼十万人马,桓军十五万,兵力上咱们处于劣势,如果还让两方联手行事,一味坚守,不是长久之计。
”
皇帝眉头轻皱:“继续说。
”
“其实桓军和薄贼都有他们的弱点。
桓军吃亏在战线拉得过长,而且他们是游牧民族出身,性情凶残好杀,烧杀抢掠。
而薄贼虽号称十万大军,据陇州起事,但他军中将士,仍有一部分不是陇州本地人士。
”
皇帝微微而笑:“那你打算在这上面怎么做文章?”
“皇上。
”裴琰跪地磕首:“臣冒死奏请皇上,臣若上战场,届时经内阁递上来的军情,请皇上不要相信,也不要对臣起疑。
”
皇帝轻“哦”一声,裴琰磕头道:“所以臣恳请皇上,派一名信得过的人入臣军中为监军,但此人递上来的折子,万不可经内阁及大臣内侍之手。
”
皇帝点了点头:“朕明白你的意思。
”
“战场瞬息万变,臣要同时与桓军和薄贼开战,并无十分的胜算,或需诈败,或需设伏,或需以粮为饵,或需以民为牺牲,而且各个计谋之间需环环相扣。
臣恳请皇上准臣便宜行事,统一调度。
”
皇帝站起身来,长久凝望着地形图,声音沉肃:“好,朕就将前线的十六万人马统统交给你,再调云骑营给你。
粮草由董学士亲自负责,朕再派一名监军入你军中,你的军情,表面上做一套由内阁递上,真实情况,均由此监军秘密送达朕的手中。
”
裴琰伏地叩道:“皇上圣明,臣当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
皇帝俯身将他拉起,轻拍着他的手,良久方道:“少君,朕知道,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
”他顿了顿道:“你叔父前几日回了京,朕已下旨,复了他的震北侯,入内阁参政,你母亲,朕会另有恩旨。
裴氏一门自开朝以来便是满门忠烈,朕会命人建祠立传,以为世人旌表。
”
裴琰忙行礼谢恩,皇帝道:“你既心中有数,估计要筹备几日?”
“臣得和董学士商议一下运粮的事情,还得将云骑营作一些安排,需得四五日。
”
“嗯,朕已让钦天监择过日子,这个月初八,你带上云骑营,离京吧。
”
裴琰再下跪叩道:“臣遵旨。
”
裴琰打马回了相府,直奔西园。
他推门而入,崔亮正在图上作着标记,也不抬头,笑道:“相爷快来看。
”
裴琰走到长案前,细细看着地形图,良久方望向崔亮,二人相视一笑,裴琰道:“辛苦子明了。
”
“相爷客气。
”
裴琰再看向地形图,笑道:“不愧是鱼大师的杰作,比皇上那幅要详尽多了。
”
崔亮叹道:“时间不够,我只来得及绘出潇水河以北的,潇水河以南的还得花上几个月时间才行。
”
“现在重点是对抗桓军和薄云山,够用了,以后再慢慢绘便是。
”
崔亮有些迟疑,取过一边数本抄录的军情折子,裴琰接过细看,道:“这些你都传给我看过了,有什么不对吗?”
崔亮斟酌了一会,方缓缓道:“相爷,桓军之中,必有熟悉我华朝地形,且善于工器之人。
”
“嗯,看军情我也想到了,这个人定是宇文景伦的左膀右臂,咱们得想办法把这个人找出来,除掉才行。
”
崔亮却低着头,不再说话。
裴琰眼中神光一闪,微笑道:“子明,眼下形势危急,你得帮我一把。
”
见崔亮不答,裴琰正容道:“子明,你比谁都清楚,无论是薄军或是桓军攻来,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
桓军烧杀掳掠,薄贼也向来对手下的屠城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还请子明看在华朝百姓的面上,入军中助我一臂之力。
”说完长身一揖。
崔亮忙上前还礼:“相爷折杀崔亮。
”
裴琰搭住崔亮的双手,满面恳切之色:“子明,如今正值国家危机存亡之际,裴琰身负皇恩重托,心系社稷安危,子明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请助我一臂之力。
”
崔亮迟疑良久,似是下定决心,抬头直视裴琰:“好,相爷,我就入长风骑,陪相爷与他们打这一仗。
”
裴琰大喜:“有子明助我,定能赢这场生死之战,裴琰幸甚!”
崔亮心中苦笑,又想起一事:“对了,相爷,小慈呢?”
裴琰淡淡笑道:“我赶着进宫见皇上,快马入京的,她在后面坐马车,不是今晚便是明日会到。
”
见裴琰出园,安澄笑着过来。
裴琰笑骂道:“你倒心情好,见着老相好了?”
安澄嘻然:“属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