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恍如宇宙之云埃(2/3)
武装,在住处后面的小花园散步,眺望纽约山城的冬日原野,是如此的清旷宁静,颇有涤尘清心的功效。
回到室内的时候,有时留声片放起缠绵的美国民谣,三哥会给珍卿看国内带来的相册,指说照片是在哪里留的影像,岁月风霜是否刻到画中人脸上。
看到相册里的人或闭着眼,或有其他不合宜的举动,珍卿也会好玩地笑起来。
当然也不会天天去看相册。
有时候就坐下来弹琴唱歌,三哥总希望珍卿多弹弹钢琴,而珍卿于此乐器真是疏懒得很。
着实没有想到,三哥把赠给她的古琴也带来,说多弹古琴也对精神好。
珍卿极端好奇他怎么过的海关。
甭管怎么过得海关吧,珍卿不得不重新操练起古琴。
饭后例常的娱乐活动过去,珍卿和三哥就在壁炉前的桌上各忙各的。
傍晚到地下室添煤烧暖气,三哥打着手电筒在前探路,珍卿就牵着他的衣角同去,在明明昧昧的楼梯和通道中走,颇有洞穴探险的奇异感觉。
所以珍卿乐此不疲跟到地下室。
有时候写作或改论文疲劳了,珍卿也会擦掉窗玻璃上的雾气,看窗外偶尔出现的人与动物,想着他们为冬季的衣食各自忙碌着。
重新回到桌前进行文字工作,看着三哥拿着两本《牛津字典》,审慎地校读着她的韵译诗。
珍卿忽然生出微妙的幻觉,这玄妙的异时空,似乎将起居室里的两个人,缩微成为宇宙间的云埃。
恬静美好的冬日时光,忽让珍卿生出一种紧张,觉得它流逝得过于快了。
三哥也乐于宅居家中了,他们本该平静度过今年的冬季。
不过,三哥把珍卿的古琴带来了,她练习时被巴瑞尔太太看见,就嚷得镇上几十户人家都晓得,镇上自诩格调高标的人家,争先恐后邀请珍卿去表演中国乐器。
珍卿对此倒是不大排斥,好歹能宣传一下国粹吧,三哥也觉得没啥不妥。
他们当然先去巴克尔夫妇家演奏,且表演时名士架势拿得充足,净手焚香的流程挺能镇唬人。
珍卿还跟洋人观众们说,古琴之音是大德高人之音,聆听者必须屏气凝神地听。
珍卿演奏时的现场听众,总是不明觉厉的样子,一看珍卿架势摆起来,每个人都乖乖地排排坐。
珍卿想起那些说中国没艺术的鬼佬,看着眼前情景就暗爽了。
在巴克尔家表演一次后,其他人家络绎不绝地来请,珍卿也和三哥一样架子十足,说表演一次就要独处以清心,不然琴音中就会有浮躁杂念。
大家听了她的理由都颇信服,过一阵便有三顾茅庐的举动,珍卿和三哥选较有能量的人家去。
向后,他们融入社区愈加顺利得过分。
————
珍卿和三哥在小镇岁月静好着,对山外的风云变幻其实不大关切,因他们想听的好消息几乎,而坏消息却是层出不穷的。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珍卿听三哥说起来才知道,应天政府的财政部长甄嘉廉先生,带着韩领袖的特殊使命赴美展开外交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外交努力,上月签订了一份让人难以评述的《美华棉麦借款协定》。
这个协定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应天政府从美国某金融公司借款五千万,这一大笔款子被应来政府借来,大部分就地用来购买美国棉花,小部分用来购买美国的麦子和面粉。
而这笔借款就地花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