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勿卷入政治是非(1/3)
这年三月中旬之始,珍卿收到波城使馆文化参事庄先生的秘信,说鉴于易先生对中国教育、医疗、慈善、文化等事业的卓越贡献,以及在教化民众、鼓舞人心上的伟大努力,应天政府预备大张旗鼓地表彰易宣元先生,却到处找不到易先生本人。
现在本邦的官方民间的华人,四处寻觅易先生的踪迹。
三哥也从不同渠道察觉到此事。
更糟糕的是,身在美国总领馆的龚则仕大哥与孙离叔叔,也先后来函以不同态度告知珍卿此事。
龚家的则仕大哥讲了一些闲事,他说近来有人劝他去从军,他给那人讲了汉末党锢之祸时,曾平羌乱的凉州三明之一段颎,因功被征召入朝后,一直做到当时的最高军职——太尉,却因附从当时的权宦王甫,卷入了实权宦官与士大夫和贵族的斗争,且纵兵马踏太学并捕杀太学生,一举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他党附的权宦王甫倒台后,他也被牵连下狱,在狱中饮鸩而死。
在边地与羌族作战一百八十次,斩杀羌人近四万的名将,最终落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则仕大哥在信中讲了这件事,没有明示任何的立场和观点。
但珍卿和三哥都心知肚明,“易宣元”对应天的韩领袖来说,是个可以无限利用的文化符号,但利用完了会怎么对付,他们有太多的前车之鉴了。
比如算是珍卿忘年交的明戈青,在对付社会党时为韩领袖做急先锋,背上了屠杀社会党人的恶名,现在不但在坊间名声坏了,也被他所在的社会党边缘化。
还有从北伐时期就支援韩某的江越财团,他们老实给韩某提供资金则罢,一旦违逆韩领袖的命令旨意,等待他们的就是大棒加身。
正是鉴于这样的教训太多,谢公馆的所有人都不去从政。
当初谢董事长和龚同恩老先生,因为慈善赈济事业被当局表彰,也有很多入朝为官的机会,但大家一定不会去。
龚则仕大哥作为龚老先生长子,很不愿见通家之好的年轻天才,被一些无良政客卷入局中,肆无忌惮地利用她蛊惑民众,甚至于作为党派斗争的工具。
他的信违背了他对领袖的责任,他也依然写了。
可是孙离叔叔态度截然相反,他在信中无不希冀地跟珍卿说,欲要平定邦国、抵御外侮,必须有一个强大有力的中央政府,像珍卿这样广受推戴的青年文化名流,在海内外都有一呼百应的浩大影响力,应该主动帮助内外交困的政府和领袖,去感召那些敌对、分裂、观望的势力,让更多爱国人士团结在韩领袖的周围。
孙叔叔说他相信,珍卿一定不会计较个人恩怨,将家国天下放在最前面。
珍卿看孙离叔叔的信,一直摇着头哭笑不得。
她觉得孙叔叔还是适合做学问,他还是教授学者的时候,她觉得没有比他德性更好的人,她真愿意孙叔叔是自己爸爸。
可是当他开始参与政治生活,他忽然成了难以褒贬的人。
珍卿没有给任何人回信,在中国官方大张旗鼓寻她时,她跟三哥连忙收拾好行李,反正得先藏起来避开中国官面的人。
就算对三哥有救命之恩的甄嘉廉先生亲来,就算跟珍卿有一点交情的甄嘉廉太太也亲自来,珍卿和三哥也不能见他们。
他们都算自由的民生主义者,跟韩领袖和甄先生理念多有不和,从前攀扯一点私人交情就罢了。
现如今珍卿和三哥也算驰名中?,甄先生又签了毁誉参半的《华美棉麦借款协定》,未免节外生枝通通不见得好。
——————————————
珍卿和三哥从小镇出发时,三哥才确定酝酿了许久的目的地。
他要去拜访初到时就该拜访的尊长,只因一时不知他的音讯才迁延许久。
三哥说在本邦念经济学时,加大文学系主任瓦格纳先生对中国学生很友善,常叫大家到他的家里吃饭聚会,其妻待客劳累又颇嫌恶中国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