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歧路终必归一路(1/3)
在珍卿家做客的这些人,说说笑笑一会,渐渐正经谈起各自的毕业去向。
邓扬和说他有两个出路,一是去老家冀州谋一个公职,不然就去哪个大学教经济学,一定不出两者之中。
已跟邓扬和结婚的胡莲,说她少不得要夫唱妇随,不过无论到谁的家乡,她的工作肯定跟化学、制药有关。
珍卿听胡莲说到化学、制药,忽然想到吴二姐夫妇的医药事业,觉得胡莲可以去给他们工作,一者可与志同道合者专攻专业,二者不必入社会走许多弯路。
而学经济的邓扬和在海宁出路更广。
珍卿虽有这样的思议,还是决定私下跟他们提建议,免得其他人听了多心。
而学采矿工程学的范宣明,说蜀州老家已为他在政府谋好职位,等回去跟卓蕊馨办完婚礼便就职。
卓蕊馨老家本是南方的,跟范宣明结婚就要到蜀州去,她学的是英国文学专业,志愿就是做教书育人的老师,倒不介意是哪里教,教中学或大学。
大家议论卓蕊馨的工作,论调大多都很实际,他们各举亲朋好友的例子,说大学教师一月薪水两三百,中学教师了不得一百多块,再偏远的地区怕就更少,还是做大学教师更划算。
珍卿的锦添表哥说要回禹州,当初学法律就是为振兴禹州,千年人治社会和宗法制度,给他们的乡镇城市留下太多糟粕,社会里头有太多黑暗不公的事,他回去就是要锄强扶弱,替民谠言,建立一个珍卿口中方方面面都有光明的社会。
看锦添表哥摩拳擦掌,准备回去大干一番事业。
珍卿心内太多犹疑,锦添哥有这等拳拳报国之心,任何人都不该给他泼冷水,但中国社会盘根错结的权贵军阀、地痞洋人,并非仅仅一番赤诚之心就能摆平,“锄强扶弱,替民谠言”谈何容易呢?又恐性格爆烈的锦添表哥,将来有一日会过刚而折。
而且禹州毕竟太靠北方了。
珍卿心里再三纠结,终究还是出口劝说:“锦添哥,我看做律师的话,还是大城市更能出人头地,听说表姑、表姑父的意思,也想叫你到大城市攒攒资历。
”珍卿就不避嫌疑地数说着,像禹州这种几易州主的地方,那些省主席和军阀就是流水的兵,各种盘根错结的势力才是铁打的营盘,锦添哥要没有应付他们的好办法,倒不如先去大城市攒攒资历,比如在海宁就可以靠靠亲友了。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劝他。
锦添表哥也很犹疑矛盾,他当初考入塔夫茨大学苦读法律,就是想为禹州民众伸张正义,若回禹州果然才志难伸,那便白白浪费了他的苦读,可是学成了偏偏不回禹州做事,又何尝不是另一方面的浪费?不过最终还是得由他做决定。
出人意料的是,一直跟继云哥在旁商议晚餐事宜的三哥,忽然间语出惊人:“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在梁州有所大学在建,部分专业已开始招生,准备秋季就开始上课。
令人遗憾的是,还有相当一些专业,缺乏资质合格的授课教师。
若非梁州学校地处偏僻,又是人人恐怖的瘟疫流行区,我恨不得一一给诸位送上聘书。
虽然路远山高,不比中部富庶升平之地,我还是不揣冒昧地提一提,衷心希望在座哪位高材生,愿意到我的梁州学校屈就。
当然,待遇自然是从优的。
”
三哥之言引起众人的兴趣,那些就业去向已经明确的,主要对珍卿丈夫办学大感兴趣,纷纷打听校长、教务是谁,是综合大学还是专科大学。
珍卿在一旁冷眼观察,就属上官楚和卫君涵最有兴趣。
三哥大致讲了综合大学的各种设置,又点明哪些院系人材最为紧缺,请在座的各位高材生考虑,但他没有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