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坐论教学论短长(2/3)
二十年来偏爱人物甚于景物。
这些年一步步地涉世愈深,对环境人事的感受在变化,心境和趣向也在悄悄变化。
她近来对风景画越发有兴趣,决定在绘画上顺应自己的趣向,有机会多做一些风景写生。
她精通英、法、德、希腊、东洋、世界语,学得不精的外语也有几门子,自然也有自己的翻译规划。
除了按计划向外国人译介中国古典诗文,向老外传递中国的古典美学,她最近正在翻译的纯文学作品,包括莫泊桑作品的外译中,还有S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外译中。
现在翻译纯文学作品的人不少,再凑这样的热闹没有大意义。
珍卿预备以后多翻名人传记、文艺科技论著等。
她的《中国散失海外文物图书目录》已出版,普通老百姓买不起也没有兴趣买,但此书在学界反响不错。
珍卿还跟学术协会研讨过文物问题,也应海宁学校邀请做过主题演讲。
再有就是,海大希望她扩写《中国“法”的渊源》,作为政治系和法律系开新课的教本。
回国以后,她跟编译所的彭寿曾叔叔讨论过,要面向中国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针对青年人做个“国学新注系列”。
这也是珍卿深思熟虑许久的,与其淘神费力向外国人推介国学,不如先以现代思想深入浅出地注释经典,让国学经典先来滋养青年人的精神。
————
不觉间六月份又快过完,珍卿回国教课已有两个月。
六月底的一个礼拜天,珍卿带着娇娇到中古文艺书馆玩,恰遇慕先生等艺专同仁聚坐谈事,正在进行总结教学经验的阶段,珍卿来了自然也加入进去。
珍卿说起当初慕先生教导她,很注重培养她的“视觉记忆力”,要求她画完素描再默写一遍,这样作画时头脑和眼睛就知道,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无论对学习国画、油画都有益处。
珍卿一直用此方法自我培养,绘画事业于中获益匪浅。
但她在艺专教学实践两个月,发现这些学生比她懒惰得多,不够重视“视觉记忆力”的训练,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连一些平常勤奋又乖觉的学生,都会为了省事而阳奉阴违。
这个现象在艺专相当普遍,珍卿问慕先生和师姐师兄这算正常吗?秦间间就对珍卿笑骂,你以为人人都是你这等天材?你的学生不止一个跟我们告状,说你的要求定得太高了,这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啊。
叶知秋也跟珍卿大解密,说当年他们还做学生时,慕先生叫他们一周默写两三副素描,在座的这些人也未必回回都能做到啊,就是珍卿这个怪胎傻丫头,慕先生要求什么她就老实做什么,让他们这些人老是被慕先生骂。
珍卿傻傻地看着大家,忽然对一些事恍然大悟。
说起来,她发现学生不重视“视觉记忆力”,但她也不会轻易放弃学生啊,便设法让他们看到技术纯熟的意义。
先让低年级学生观摩高年级作画,但是效果不理想。
她就把学生拉到花山玩赏写生,还亲身下场给这些愣头青示范:炉火纯青的技术对于保存瞬间的灵感多重要。
她亲身示范的效果也不错,不少学生比从前专心多了,珍卿便不时亲身示范一下。
但也有不少学生被打击到,说永远达不到易先生的水准,甚至想放弃努力了。
珍卿又得跟助教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原来是她定下的标准太高吗?大家看她愣愣地发了半天傻,竟然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说天才艺术家总是高出众人太多,而显得格格不入了,珍卿捧着脸更加无语了。
慕先生按着她脑袋叹了口气,但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