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3)
然他仍旧免不了伤心,但也清楚那不过是成王败寇,只会痛心于自己对扶苏的教育。
但他还杀了其他的兄弟姐妹。
他们对胡亥没有威胁,杀他们反倒是给李斯与赵高后来的掌权扫清了障碍。
嬴政自然无法接受。
可吕雉与其他刘姓子弟有什么关系?没关系!
那些刘姓子弟还会威胁到她的统治,会对她的权柄虎视眈眈,会对她的追随者视若仇敌。
吕雉自己倒是死得轻松,她所有的拥趸却被残杀干净。
赵馨愣了一下,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嬴政失笑:“本就有道理。
”
说完,他突然陷入沉思。
赵馨没有打扰他,坐在一旁等他。
觉得无聊,干脆拿起奏疏看了起来。
也是巧了,上面记载的正是她更了解的问题。
盐。
早在攻打百越之前,赵馨就意识到了盐的重要性,甚至想过用盐来给百越挖坑。
不过盐的获得渠道并不只有海盐,湖盐与井盐在战国时期反倒是朝廷和百姓获得盐分的主流渠道。
而百越这些隐于山林的部族,乃至于那些草原游牧民族,其实除了这两者获取盐分的方式,还有另一种。
从动物血液当中获取盐分。
古时候认为血液中蕴含力量,最大的原因就是喝了动物血液可以从中获取盐分。
虽然不如直接用盐方便,但在得不到的时候也能靠着动物血液勉强维持身体机能,支撑过了最艰难的适应期,对盐分的需求就不那么迫切了。
最后起到大作用的,还是酒石。
但这并不是说,盐就不重要了。
赵馨一直没放弃在海边寻找适合开辟盐田的地方,盐田法也直接交给了官员,让他们到海边晒盐。
后续肯定还有更方便快捷的制取海盐的方法,但目前只是盐田法也已经够用了。
这封奏疏,便是汇报盐田法出成果的“捷报”。
只要盐田法增加到一定数目,老百姓吃盐就不会再那么困难了,而且盐的价格也能被打落下来,降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地步。
赵馨正看得高兴,嬴政终于回神。
他提出了一个提议:“我记得吕雉父亲在当地也算书香门第?她自己能有后来的本事,应当也离不开小时候的教育。
你说,直接让范睢收她为弟子如何?”
赵馨一下子就明白了嬴政的打算:他这是想要开发吕雉的才能,让其为大秦所用。
毕竟嬴政的继承人如今还没影呢,以后生出来的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性子,又是否可以有本事守住偌大一个秦王朝都还是未知数。
万一这辈子的子嗣也如前世一般,所有子女全都不成器……
嬴政估计得呕死!
反倒吕雉,她是历史证明了的优秀。
也许不能如嬴政一般开疆拓土,让她守成却绰绰有余。
但嬴政的继承者,最需要的就是守成啊——
就算嬴政的继承者就算想要往外开拓,他难道还会给他机会?
关键是,吕雉还不会篡位!
至于越过君王独揽大权什么的,嬴政估计一点儿也不在乎。
这事儿,宣太后又不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