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曰:“仆妾幸多,何为自苦若是?”勣对曰:“岂无人耶顾姊年长,勣亦年老,虽(欲长)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冯元常阖门孝友,天下无比。
或居兄弟服制,昼则従事,夜则尽会礼堂,虽病亦各卧东西壁,一床而已,除服乃归私室。
历官左右丞,多所厘革,朝无留事。
高宗大渐,敕诸长史曰:“朕四体不好,百司奏事,可共元常平章以闻。
”其委任如此。
则天深忌之。
及高宗崩,四方多说怪妄,以为祥瑞。
嵩阳令樊文进瑞石,则天命示百寮。
元常奏论其妖妄,不可诬罔士庶。
则天甚不悦,出为陇州刺史,寻构害之。
神龙初,诏旌其门为“忠臣门”。
元常忠孝正直,冠绝古今,而神理福善,眇然无依,天下咸惜之。
元常祖慈明,李密之乱,为贼所执。
慈明乃潜使人奉表江都,论贼形势,密义而释之。
慈明知天命有归,劝密归国,密不纳。
贼帅翟让怒骂慈明,明曰:“天子使我剪除尔辈,不图为贼所执,合杀但杀,何烦骂也!”让大怒,乱斫而死。
炀帝闻而伤之,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壮武公,拜二子为承务郎。
毕构,为益州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
玄宗降玺书以慰之:“卿孤洁独行,有古人之风。
自临蜀川,弊讹顿易。
览卿前后执奏,何异破柱求奸。
诸使之中,在卿为最。
”乃赐以衣服。
终于户部
构性至孝,初丁继亲忧,其萧氏、卢氏两妹,皆在襁褓,亲乳之,乳为之出。
及其亡也,二妹皆恸哭,绝者久之,言曰:“虽兄弟无三年之礼,吾荷鞠育,岂同常人。
”遂三年服。
朝野之人,莫不涕泗。
构弟栩,任太府主簿,留司东都,闻构疾,星驰赴京,侍医药者累月。
既而哀毁骨立,变服视事,逾年未尝言笑,深为朝野所重。
薛王业母早亡,为贤妃亲自鞠养。
开元初,业迎贤妃归私第,以申供养。
业同母妹淮阳、凉阳二公主亦早亡,业抚爱其子如己子。
玄宗以业孝友,特加亲爱。
尝疾,上亲为祈祷;及瘳,幸其第,置酒宴乐,更为初生之欢。
因赋诗曰:“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
今逢庆诞日,犹谓学仙归。
棠棣花重发,鸰原鸟再飞。
”其恩遇如此。
陆南金,博涉经史,言行修谨。
开元初,太常少卿卢崇道犯赃,自岭南逃归,匿于南金家。
俄为仇人所发,侍御史王旭按之。
崇道词引南金,旭处以极法。
南金弟赵璧请代兄死。
南金执称弟实自诬,以身当死。
兄弟争死,旭问其故,赵璧曰:“兄长有能干,家亡母未葬,小妹未嫁,自惟幼劣,生无所益,身自请死。
”旭上其状。
玄宗嘉而宥之。
张说、陆象先等咸相钦重,累迁库部员外。
南金祖士季,为隋王侗记室兼侍读。
侗称制,授侍郎。
王充将行篡夺,侗谓士季曰:“隋有天下三十余载,朝庭文武遂无忠烈乎?”士季对曰:“见危授命,臣之夙心。
今请因其启事,便加手刃。
”后事泄,充遂亭士季侍读。
贞观初,为太学博士而卒。
◆举贤第十三 李大亮,隋末为贼所获,同辈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
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
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
”太宗即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
房玄龄每称曰:“李大亮忠贞文武,有大将节,比之周勃、王陵矣。
”后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
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
临终,叹曰:“吾闻礼:男子不死妇人之手。
”于是命屏妇人,(言毕)而卒。
家无余财,无珠玉以为含。
亲戚孤遗,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五十人。
天下叹伏之。
高祖以唐公举义于太原,李靖与卫文升为隋守长安,乃收皇族害之。
及关中平,诛文升等,次及靖。
靖言曰:“公定关中,唯复私仇;若为天下,未得杀靖。
”乃赦之。
及为岐州刺史,人或希旨,告其谋反。
高祖命一御史按之,谓之曰:“李靖反,且实便可处分。
”御史知其诬罔,与告事者行数驿,佯失告状,惊惧,鞭挞行典,乃祈求于告事者曰:“李靖反状分明,亲奉进旨,今失告状,幸救其命,更请状。
”告事者乃疏状与御史,验与本状不同。
即日还以闻。
高祖大惊,御史具奏,靖不坐。
御史失名氏,惜哉! 封德彝,在隋见重于杨素。
素乃以従妹妻之。
隋文帝令素造仁智宫,引德彝为土工监。
宫成,文帝大怒,曰:“杨素竭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
”素惶恐,虑得罪。
德彝曰:“公勿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赏。
”明日,果召素,良久方入对。
独孤皇后劳之曰:“大用意,知吾夫妻年老,抚以娱心,盛饰此宫室,岂非孝顺。
”赏赉甚厚。
素退问德彝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虽见而怒,然雅听后言。
妇人唯丽是好,后心既悦,圣虑必移。
所以知耳。
”素叹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也。
”素时勋略在位,下唯激赏德彝,无其床曰:“封郎后时,必据吾座。
”后素南征,泊海曲。
素夜召之,德彝落海,人救而免,乃易衣见素。
深加嗟赏,亟荐用焉。
薛收,隋吏部侍郎道衡之子,聪明博学。
秦府初开,为记室参军。
未几卒,太宗深追悼之,后谓房玄龄曰:“薛收不幸短命,若在,以中书令处之。
” 魏征、王珪、韦挺俱事隐太子,时或称东宫有异图,高祖不欲彰其事,将黜免宫寮以解之。
流挺、珪于隽州,征但免官。
而征言于裴寂、封德彝曰:“征与韦挺、王珪,并承东宫恩遇,俱以被责退。
今挺、珪得罪,而征独留,何也?”寂等曰:“此由在上,寂等不知。
”征曰:“古人云,成王欲杀召公,周公岂得不知?”无何,挺等征还。
马周,少落拓不为州里所敬,补州助教,颇不亲事。
刺史达奚怒杖之,乃拂衣去曹州,为浚仪令崔贤育所辱,遂感激,西之长安,止于将军常何家。
贞观初,太宗命文武百官陈时政利害,何以武吏不涉学,乃委周草状。
周备陈损益四十余条,何见之,惊曰:“条目何多也不敢以闻。
”周曰:“将军蒙国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