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官至春卿侍郎,当入三品,子弟将通由历于天官。
有僧泓者,善阴阳算术,与敬之有旧,谓敬之曰:“六郎无烦求三品。
”敬之曰:“弟子无所求,励此儿子耳。
”敬之弟讷之,为司礼博士,有疾甚危殆,泓师指讷之曰:“八郎今日如临万仞间,必不坠矣。
”皆如其言。
武三思乱政,寿春周憬,慷慨有节概,与驸马王同皎谋诛之。
事发,同皎遇害,憬遁于比干庙自刎,临死谓左右曰:“韦后乱国,宠树奸佞。
三思干上犯顺,虐害忠良。
吾知其灭亡不久,可悬吾头于国门,观其身首异处而出。
”又曰:“比干,忠臣也,傥神道有知,明我以忠见杀。
”三思果败。
神龙初,桓彦范与张柬之等发北军入玄武门,斩张易之等,迁则天于上阳宫。
柬之勒兵于景运门,将引诸武以诛之。
彦范以大功既立,不欲多诛戮,遽解其缚。
柬之固争不果。
既而权归三思,诸同谋者咸曰:“斩我项者,桓彦范也。
”彦范曰:“主上畴昔为英主,素有明断,吾留诸武,使自致耳。
今日事势既尔,乃上天之命,岂人事乎?”寻并流放,为三思所害,海内咸痛之。
节愍太子以武三思乱国,起北军诛之。
既而韦庶人与安乐公主翊中宗以登玄武门,千骑王欢憙倒戈击太子,太子兵散,走至鄠县,为宗楚客之党所害。
三思尝令子宗训与安乐公主凌忽太子,太子积忿恨,遂举兵而死,兆庶咸痛之。
睿宗皇帝即位,悼太子殒身殉难,下诏曰:“曾氏之孝也,慈亲惑于疑听;赵虏之族也,明帝哀而望思。
历考前闻,率由旧典。
太子,大行之子,元良守器,往罗构间,困于谗嫉,莫顾斧钺,轻盗甲兵,有此诛夷,无不愤惋。
今四凶灭服,十起何追,方申赤晕之冤,以抒黄泉之痛。
可赠皇太子谥曰节愍。
”先是,宗楚客、纪处讷、冉祖雍等奏言:“相王及太平公主与太子同谋,请收付狱。
”中宗命御史中丞萧至忠鞫之,至忠泣而奏曰:“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岂不能保持一弟一妹,受人罗织。
宗社存亡,实在于此。
臣虽至愚,窃为陛下不取。
《
’愿陛下详之。
且往者则天欲立相王为太子,相王累日不食,请迎陛下,固让之诚,天下传说。
且明祖雍所奏,咸是构虚。
”中宗纳其言,乃止。
十起未详。
◆节义第十 高祖命屈突仲通副太宗讨王世充,时通二子俱在充所。
高祖谓通曰:“东征之事,今且相属,其如两子何?”通对曰:“臣以朽老,诚不足当重任,但自惟畴昔就执事,岂以两儿为念!两儿若死,自是其命,终不以私害公也。
”高祖叹息曰:“徇义之夫,一至于此,可尚也。
” 李纲,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命。
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慕张纲为人,因改名曰纲,字文纪。
周齐王宪引为参军。
及宪遇害,无敢收视,其扶抚柩号恸,躬自埋瘗,时人义之。
仕隋太子洗马。
太子勇之废也,隋文帝切责宫寮,以其不存辅导。
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过,非太子罪也。
太子才非常品,性本常人,得贤明之士辅之,足嗣皇业。
奈何使弦歌鹰犬之徒,日在其侧。
乃陛下训导之不足,岂太子罪耶!”文帝奇之,擢为尚书左丞。
周齐王女孀居,纲以故吏,每加赡恤。
及纲卒,宇文氏被发号哭,如丧其夫也。
高祖入京城,隋代王府寮咸散,唯侍读姚思廉不离王侧。
义师将入殿门,思廉谓之曰:“唐公举义,本匡王室,不宜无礼于王。
”众伏其言,于是布列阶下。
须臾,太宗至,闻其义,令其扶主至顺阳门,泣拜而去。
众咸叹其贞,谓“忠烈之士也”。
节愍太子兵散遇害,宫窃莫敢近者。
有永和县丞宁嘉勖,解衣裹太子首号哭。
时人义之。
宗楚客闻之大怒,收付制狱,贬平兴丞,因杀之。
睿宗践祚,下诏曰:“宁嘉勖能重名节,事高栾、向,幽途已往,生气凛然。
静言忠义,追存褒宠,可赠永和县令。
” 禄山之难,御史中丞卢奕留司东都。
禄山反,未至间,奕遣家属入京,誓以守死。
贼至,奕朝服持印坐腰事以见贼徒,谓曰:“为人臣,识忠与顺耳,使不为逆节,死无恨焉。
”贼徒皆怆然改容,遂遇害。
◆孝行第十一 陈叔达,高祖尝宴侍臣,果有蒲萄,(叔达)为侍中,执而不食。
问其故,对曰:“臣母患口乾,求之不得。
”高祖曰:“卿有母遗乎?”遂呜咽流涕。
后赐帛百疋,以市甘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