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3/3)
匡复皇室。
及桓、敬败,福业放于番禺,(匿志)州参军敬元礼家,吏搜获之。
与元礼俱死。
福业将就刑,谢元礼曰:“子有老亲,为福业所累,愧其深矣。
”元礼曰:“明公穷而归我,我得已乎今贻亲以非疾之忧,深所痛切。
”见者伤之。
尹思贞为青州刺史,勉百姓农桑,吞有四登者。
巡察使路敬潜届于境,部人以原蚕茧书旌。
敬潜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此?”遂以闻,玺书旌赏。
或问思贞曰:“公敏行者,往与李承嘉忿竞,何几若斯?”思贞曰:“(不能)言者,时或有言。
承嘉恃权相侮,仆义不受,然不知言之従何而至矣!”
张柬之,进士擢第,为清源丞,年且七十余。
永昌初,勉复应制策。
试毕,有传柬之考入下课者,柬之叹曰:“余之命也。
”乃委归襄阳。
时中书舍人刘允济重考,自下第升甲科,为天下第一,擢第,拜监察,累迁荆州长史。
长安中,则天问狄仁杰曰:“朕要一好汉使,有乎?”仁杰对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资历,则今之宰臣李峤、苏味道,亦足为之使矣。
岂非文士龌龊,思大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务者乎?”则天悦曰:“此朕心也。
”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真宰相材也。
且久不遇,若用之,必尽于国家。
”则天乃召以为洛州司马。
他日,又求贤。
仁杰曰:“臣前言张柬之,尚未用也。
”则天曰:“已迁之矣。
”仁杰曰:“臣荐之,请为相也,今为洛州司马,非用之也。
”乃迁秋官侍郎。
及姚崇将赴灵武,则天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姚崇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年老,陛下急用之。
”登时召见,以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年已八十矣。
与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晖等,诛讨二张,兴复社稷,忠冠千古,功格皇天云。
张沛为同州刺史,任正名为录事参军,刘幽求为朝邑尉。
沛奴下诸寮,独呼二人为刘大、任大,若平常交。
玄宗诛韦庶人,沛兄涉为殿中监,伏法,并及沛。
沛将出就刑,正名时在假内,闻之遽出,止沛曰:“朝廷初有大艰,同州京之左辅,奈何单使一至,便害州将,请以死守之。
”于是覆奏,而理沛于狱,曰:“正名若死,使君可忧,不然无虑也。
”时幽求方立元勋,居中用事,遂免沛于难。
刘幽求既翊戴睿宗,后为中书令崔湜所构,放于番禺。
湜令南海都尉周利贞杀之。
时王晙为桂州都督,知利贞希时宰意,留幽求于桂州。
利贞屡移牒索之,晙终不遣。
湜又切逼晙遣幽求,晙报曰:“刘幽求有社稷大功,穷投于荒裔,无当死之罪,奈何坐观夷灭耶!”幽求惧不全,谓晙曰:“吾忤大臣而见保,恐势不可全,徒仰累耳。
”晙曰:“足下所犯,非辜明也。
晙如获罪,放于沧海,亦无所恨。
”竟不遣,俄而湜诛,幽求复登用也。
韩琬,少负才华,长安中,为高邮主簿,使于都场,以州县徒劳,率然题壁曰:“筋力尽于高邮,容色衰于主簿,岂言行之缺,而友朋之过欤景龙中,自亳州司户应制,集于京,吏部员外薛钦绪考琬,策入高等,谓琬曰:‘今日非朋友之过欤’昔尝与魏知古、崔璩、卢藏用听《涅槃经》于大云寺,会食,之旧舍,偶见题壁。
诸公曰:‘此高邮主簿叹后时耶’顾问主人,方知足下,即末有含蓄意,祈以相汲,今日方申。
”琬谢之曰:“士感知己,岂期十年之外,见君子之深心乎?”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疑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
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
嘉贞仪貌甚伟,神彩俊杰,则天甚异之。
因奏曰:“臣生于草莱,目不睹阙廷之事。
陛下过听,引至天庭,此万代之一遇。
然咫尺之间,若披云雾,臣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则天曰:“善。
”遽命卷帘。
翌日,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拜中书舍人,迁并州长史、天平军节度使。
有告其反者,鞠之无状。
玄宗将罪告事者,嘉贞谏曰:“准法:告事不实,虽有反坐,此则不然。
天下无虞,重兵利器,皆委边将。
若告事者一不当,随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为他日之患。
且臣备陛下腹心,不宜为臣以绝言事之路。
”玄宗大悦,许以衡轴处之。
嘉贞因曰:“臣闻时难得而易失,及其过也,虽贤圣不能为时。
昔马周起徒步谒圣主,血气方盛。
太宗用之尽其才,才五十而终。
向用稍晚,则无及已。
今臣幸少壮,陛下不以臣不肖,雅宜及时用之。
他日衰老,何能为也!”玄宗曰:“卿第往太原,行当召卿。
”卒用之为相。
在职尚简易,善疏决,论者称之。
姜皎荐源乾(曜,玄)宗见之,骤拜为相,谓左右曰:“此人仪形庄肃,似萧至忠,朕故用之。
”左右对曰:“至忠以犯逆死,陛下何故比之?”玄宗曰:“我为社稷计,所以诛之。
然其人信美才也。
”至忠尝与友人期街中,俄而雪下,人或止之。
至忠曰:“焉有与人期,畏雪不去。
”遂命驾径往,立于雪中,深尺余,期者方至。
及登廊庙,居乱后邪臣之间,不失其正。
出为晋州刺史,甚有异绩,晚徒失职,为太平公主所引,与之图事,以及于祸害。
玄宗谓宰臣曰:“従工部侍郎有得中书侍郎者否?”对曰:“任贤用能,非臣等所及。
”上曰:“苏颋可除中书侍郎,仍令移入政事院,便供政事食。
”明日,加知制诰。
有政事食,自颋始也。
及入谢,固辞。
上曰:“朕常欲用卿,每有一好官缺,即望诸宰臣论及,此皆卿之故人,遂无荐者,朕尝为卿叹息。
中书侍郎,朕极重惜。
自陆象先改后,朕每思无出卿者。
”俄而,弟诜为给事中,颋上表陈让。
上曰:“古来有内举不避亲者乎?”颋曰:“晋大夫祈奚是也。
”上曰:“若然,朕自用苏诜,何得屡言近日即父子犹同中书,兄弟有何不得卿言非至公也。
”他日,谓颋曰:“前朝有李峤、苏味道,时谓之苏李。
朕今有卿及李乂,亦不谢之。
卿所制文诰,朕自识之。
自今已后,进书皆须别录一本,云臣某撰,朕便留箧中也。
”至今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