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神仙二(3/3)
有光泽,虽年老而不衰弱,年岁越大见到的事越多。
长年在人间,冷热风湿伤不着,鬼神精怪不敢犯,五种兵器和百种毒虫都不能靠近,别人的褒贬议论都毫不在乎,这些都是最可贵的。
人生在世本来就接受着天地之荫之气,即使不懂得修道的方术,但只要有适当的修养,就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
如果稍微懂点道术,就可活到二百四十岁。
再要多懂些道术,就可以活四百八十岁。
真正弄通了修炼的原理,就能长生不死了,只是不能成仙而已。
延年益寿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要使身心受到伤害:要适应冬寒夏热的四季气候变化,使身体永远舒适;对美人女色和悠闲娱乐都要适可而止,不要被贪欲所诱惑,这样你的内心就可以安然洁净;对于作官时的车马仪仗服饰,都知足而不贪求,这就能使你志趣专一;音乐绘画使人赏心悦目,使你的心情能够得到启迪。
所有上面这些,都能养身益寿。
而不能掌握这些分寸,反而会对自己有所伤害。
古代的圣人,担心愚钝的人们,不掌握事情的分寸,沉浸在欲河中流连忘返,因而要断绝人欲之源。
所以有些非常高洁的雅士们不与妻子同床,其次的一些士人们则不和妻子同被。
就是吃上一百副药,也不如一个人独自静卧修养。
音乐听得过多会使人耳聋,美味吃得过了头反而败坏人的口味。
如果对一切都有所节制适可而止,正确地处理通畅和堵塞的关系,就不但不能减寿,还能够获得好处。
这一切种种都和水、火的使用一样道理,用得过了分,必然要受害。
人们常常不理解,如果经脉受到了损伤,血气不足,内脏虚弱,髓脑也不坚实,身体必然要生病。
而这病恰恰是因为受了外界的伤害,比如受了天气变化或酒色过度引起了内损,而并不是人自身就会生出病来。
思虑过多、用脑过度、过忧过喜、悲哀过度、愤怒气恼、过分企求、阴阳不能协调,这些都能伤人,但男女的房事过度则是最能伤人的。
这乍看很奇怪,其实不然。
男女相辅相成,像天地相生是同一个道理。
所以男女之间的事更要讲究以气养神,不能过分而失去协调。
天和地按着阴阳交接的规律就可以永无终极,人如果失去交接的和谐就会受到伤害。
人如果避开伤害而得到阴阳和谐之术,就得到了长生之道。
天与地是白天分晚上合,一年有三百六十次交接,天的阳气和地的阴气融合在一起,才使得万物滋生无有穷尽。
人如果能符合天道,就能够长存。
其次就是吐纳运气的法术,得到这种法术的人,邪气就不能侵害他,这是修炼自身的根本所在。
其它像吐纳导引、含影守形等等的方法有一千七百多条,以及四季睡觉时头应朝哪个方向、经常检讨自己的过错、睡眠和起床的早晚等等方法,都算不上修道的真谛,不过可以教那些初学修道的人入门而已。
一个人如果能够修身养性,运气炼身,那么万神都会来到他的心中。
如果不能很好的调养自身,把身体搞得十分衰弱,那万神也就自然离去,就是再悲伤也不会把神留住。
修道的人如果不能找到最根本的道理而去舍本逐末,有得道的人郑重指点还不相信,对那些讲解真正修炼道理的书籍不去认真阅读却说书上讲得太浅薄,一见到论述天界、北神的大部经典就嫌太难懂而不去攻读,这样的人到死也不会有什么收益的,不是很可悲的事吗?还有的人尽管苦于世间俗事缠身,但又不甘心抛开尘世独自到山中去居住修行。
这种人就是教给他修道的方法,他也不会去认真实行,因为他们没有仁人志士的那种真诚的心意,以为只要自己关上房门在屋里炼闭气的功夫,不想凡俗的事并节制饮食就可以得道了。
我的先师曾著过《九都》《节解》《指教》《韬形》、《隐守》、《无为》、《开明》、《四极》、《九灵》等论述道术的经典,共有一万三千条,用以教导那些刚入门学道的人,你可以拿去参照着使用吧。
”采女从彭祖那里得到了这些学道的要点,回去后教给君王,君王试了一下很灵验。
殷王得到了彭祖的道术后,一直想秘而不宣,并在国内下了命令说谁要敢传扬彭祖的道术就杀头,还想杀害彭祖以使他的道术失传。
彭祖知道以后就走掉了,也不知去了哪里。
过了七十多年以后,听说有人在流沙国的西部见到了彭祖。
殷王并不坚持按彭祖的道术修炼,但也活了三百多岁,气力还像五十岁的人一样强壮。
后来由于他得了一个妖冶的女子郑氏,骄奢淫逸,终于失去了道行而死。
民间流传说凡是传播彭祖道术就被杀,就是指的殷王禁传彭祖道术的事。
后来有一位黄山君按照彭祖的道术修炼,已经活了几百岁,面貌仍似少年。
彭祖成仙后,人们把他的论述记录下来,就成为《彭祖经》。
魏伯阳
魏伯阳者,吴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
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丹成,知弟子心怀未尽,乃试之曰:“丹虽成,然先宜与犬试之,若犬飞,然后人可服耳;若犬死,即不可服。
”乃与犬食,犬即死,伯阳谓诸弟子曰:“作丹唯恐不成,既今成而犬食之死,恐是未合神明之意,服之恐复如犬,为之奈何?”弟子曰:“先生当服之否?”伯阳曰:“吾背违世路,委家入山,不得道亦耻复还,死之与生,吾当服之。
”乃服丹,入口即死。
弟子顾视相谓曰:“作丹以求长生,服之即死,当奈此何?”独一弟子曰:“吾师非常人也,服此而死,得无意也。
”因乃取丹服之,亦死。
余二弟子相谓曰:“所以得丹者,欲求长生者,今服之即死,焉用此为?不服此药,自可更得数十岁在世间也。
”遂不服,乃共出山,欲为伯阳及死弟子求棺木。
二子去后,伯阳即起,将所服丹内死弟子及白犬口中,皆起。
弟子姓虞,遂皆仙去。
道逢入山伐木人,乃作手书与乡里人,寄谢二弟子,乃始懊恨。
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其说是《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
而世之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阴阳注之,殊失其旨矣。
(出《神仙传》)
魏伯阳是吴国人,出身门第很高,但非常喜欢道术。
后来,他带着三个弟子进山去炼丹。
丹炼成以后,魏伯阳知道有的弟子心不太诚,就故意试验他们说,“丹虽然炼成了,但最好还是先拿狗试一试。
如果狗吃了丹以后飞升腾空,然后我们才能吃。
如果狗吃了丹死了,那人就不能吃。
”于是就把丹给狗吃,狗当时就死了。
伯阳就对弟子们说,“炼丹时唯恐炼不成功,现在炼成了,狗吃后却死了。
我想恐怕是我们炼丹违背了神灵的意旨,如果我们吃了也会像狗一样死去,这可怎么办呢?”弟子说,“先生吃不吃这丹呢?”伯阳说:“我违抗了世俗的偏见,离家进山,没有得道,实在没脸再回去,不管是死是活,我都得把丹吃掉。
”说罢就把丹服下去了。
刚一吃完,伯阳就死了。
弟子们互相大眼瞪小眼,说,“本来炼丹是为了长生不死,现在吃了丹却死了,真是没法办了。
”只有一个弟子说,“我看老师不是平常人,吃丹后死了,大概不是他的真心吧。
”说罢就拿丹吃下去,也立刻死了。
剩下的两个弟子互相说,“咱们炼丹就是为求长生,现在吃了丹就死,要这丹有什么用呢?不吃它,仍可以在世上活它几十年。
”于是他俩都没有服丹,一块出山,打算给伯阳和已死的弟子寻求棺材。
两个弟子走后,伯阳就站起来了,把自己所服的丹放在那个死弟子和白狗的嘴里,弟子和狗都活了。
这个弟子姓虞,和伯阳一同升仙而去。
在路上他们看见一个上山砍柴的人,伯阳就写了封信让砍柴人捎给那两个弟子,两个弟子十分懊悔。
魏伯阳著了本书叫《参同契五行相类》,一共三卷,表面上是论述《周易》,其实是假借《易经》中的八卦图象来论述炼丹的要领。
后来的儒生们不懂得炼丹的事,把魏伯阳这部书当成论阳阴八卦的书来注解,这和书的原意就相去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