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按照要求去做,一年多以后,神情飘逸,精气旺成,年龄更高了,精力却不减。
一年多以后,罗公远离去,不知他去了什么地方。
天宝年末,玄宗幸游蜀地避难,罗公远又在剑门迎接皇驾,护送到成都,然后拂衣而去。
等到玄宗从蜀地回京城,才明白他给自己送来蜀地当归的意思。
仆仆先生 仆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自云姓仆名仆,莫知其所由来。
家于光州乐安县黄土山,凡三十余年,精思饵杏丹,衣服饮食如常人,卖药为业。
开元三年,前无棣县令王滔寓居黄土山下,先生过之。
滔命男弁为主,善待之。
先生因授以杏丹术。
时弁舅吴明珪为光州别驾,弁在珪舍。
顷之,先生乘云而度,人吏数万皆睹之。
弁乃仰告曰:“先生教弁丹术未成,奈何舍我而去。
”时先生乘云而度,已十五过矣,人莫测;及弁与言,观者皆愕。
或以告刺史李休光。
休光召明珪而诘之曰:“子之甥乃与妖者友,子当执。
”其舅因令弁往召之,弁至舍而先生至,具以状白。
先生曰:“余道者,不欲与官人相遇。
”弁曰:“彼致礼,便当化之;如妄动失节,当威之,使心伏于道。
不亦可乎!”先生曰:“善”。
乃诣休光府。
休光踞见,且诟曰:“若仙当遂往矣;今去而复来,妖也。
”先生曰:“麻姑、蔡经、王方平、孔申、二茅之属,问道于余,余说之未毕,故止,非他也。
”休光愈怒,叱左右执之。
龙虎见于侧,先生乘之而去,去地丈余,玄云四合,斯须雷电大至,碎庭槐十余株,府舍皆震坏。
观者无不奔溃,休光惧而走,失头巾。
直吏收头巾。
引妻子跣出府,因徙宅焉。
休光以状闻。
玄宗乃诏改乐安县为仙居县,就先生所居舍置仙堂观,以黄土村为仙堂府,县尉严正诲护营筑焉,度王弁为观主,兼谏议大夫,号通真先生。
弁因饵杏丹却老,至大历十四年,凡六十六岁,而状可四十余,筋力称是。
其后果州女子谢自然,白日上升。
当自然学道时,神仙频降,有姓崔者,亦云名崔,有姓杜者,亦云名杜,其诸姓亦尔,则与仆仆先生姓名相类矣。
无乃神仙降于人间,不欲以姓名行于时俗乎。
后有人于义阳郊行者,日暮不达前村,忽见道旁草舍,因往投宿。
室中唯一老人,问客所以。
答曰:“天阴日短,至此昏黑,欲求一宿。
”老人云:“宿即不妨,但无食耳。
”久之,客苦饥甚。
老人与药数丸,食之便饱。
既明辞去,及其还也,忽见老人乘五色云,去地数十丈。
客便遽礼,望之渐远。
客至安陆,多为人说之,县官以为惑众,系而诘之。
客云:“实见神仙。
”然无以自免,乃向空祝曰:“仙公何事见,今受不测之罪。
”言讫,有五色云自北方来,老人在云中坐,客方见释,县官再拜。
问其姓氏。
老人曰:“仆仆野人也,有何姓名。
”州司画图奏闻。
敕令于草屋之所,立仆仆先生庙,今见在。
(出《异闻集》及《
他自己说姓仆名仆,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
他的家在光州乐安县黄土山。
他共用去三十多年的时间,精心研制出一种叫做“杏丹”的药,自己食用。
他穿衣吃饭与平常人一样,以卖药为业。
开元三年,以前的无棣县县令王滔住在黄土山下。
仆仆先生从王家门前经过,王滔让儿子王弁以主人的身份很好地款待了仆仆先生,仆仆先生就把杏丹术传授给王弁。
那时王弁的舅舅吴明珪是光州别驾,王弁住在吴明珪家里。
一会儿,仆仆先生乘着云朵而过,官吏百姓上万人都看到了。
王弁仰脸对仆仆先生说:“先生教我杏丹术还没有教成,为什么弃我而去呢?”那时仆仆先生乘着云朵已经走过十五次了,人们没有知道是怎么回事的。
等到王弁与他说话,见到的人都很惊愕,有人把这事报告给刺史李休光。
李休光把吴明珪叫来问他说:“你的外甥居然和妖怪交朋友,你应该把他抓起来。
”王弁的舅勇于是就让王弁把仆仆先生找来。
王弁去到仆仆先生家中时,仆仆先生也回到家中。
王弁详细地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仆仆先生说:“我是道人,不想和当官的接触。
”王弁说:“他们对你有礼貌,你就应该感化他们,他们如果失礼妄动,就应该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使他们对道家心服口服,不也很好吗?”仆仆先生说:“也好。
”于是就来到李休光府中。
李休光没有站起来接见他,而且还骂他说:“你如果是神仙应当立即就离去了,现在去而复返,一定是妖怪!”仆仆先生说:“麻姑、蔡经、王方平、孔申、二茅等人,都向我请教道术,我没有讲完,就住下了,不是因为别的。
”李休光更生气,喝令左右把他拿下。
这时候有龙虎出现在仆仆先生身边,他骑上去就离地而去。
离地一丈多高的时候,黑云四起,顷刻间雷电大作,击碎院子里的十几棵槐树,房舍全都震坏,围观的人没有不奔逃的。
李休光吓得逃跑,头巾都跑丢了。
他让一个小官为他收起头巾,自己领着妻子儿女光着脚跑出府门。
因此他搬家到别处去住了。
李休光把这事儿写成奏章报给皇上,唐玄宗就下令改称乐安县为仙居县,在仆仆先生住的地方建了仙堂观,把黄土村改为仙堂村,让县尉严正诲看护营地施工建筑,让王弁做仙堂观观主兼谏议大夫,名号叫通真先生。
王弁因为服用杏丹,推迟了衰老,到大历十四年,他已经六十六岁,而形貌还像四十多岁,力气也和四十多岁的人相当。
这以后有一位叫谢自然的果州女子,白日里升天成仙。
当年谢自然学习道术的时候,众神仙频频下降。
有一个姓崔的,也说名字叫崔;有一个姓杜的也说名字叫杜。
其他各种姓氏的人也这样,这就和仆仆先生的姓名类似了。
莫非神仙来到人间,不想把姓名留传在世俗间。
后来有一个在义阳郊外走路的人,天晚了还没走到前村,忽然见道旁有一所草房,就前去投宿。
屋里只有一位老人。
老人问他来干什么,他说:“天阴,白天的时间又短,走到这儿天就黑了,想借住一宿。
”老人说:“宿是可以的,只是没有吃的东西。
”过了挺长时间,这个投宿的客人饿得难受,老人就送给他几丸药,吃了就饱了,天亮后离去。
等到他回来,忽然看到老人驾着五色的云朵,离地几十丈,他便急忙下拜行礼,望着老人渐渐飘远。
他来到安陆,多次向人们说起这事,县官以为他是谣言惑众,把他捉去盘问。
他说他确实是看过神仙。
但是他没有办法解脱,他就向空中祷告说:“老神仙因为什么事让我看见了,如今让我受这意外的罪!”说完,有五色的云朵从北方飘来,老人就坐在那云中,他这才被释放。
县官又向老人下拜,问老人的姓名。
老人说:“我是仆仆野人,有什么姓名!”州中有关部门画图把这事报到皇帝那里,皇帝下令在那草屋的附近,建起了一座仆仆先生庙。
这庙至今还在。
蓝采和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
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
一脚着靴,一脚跣行。
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
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
老少皆随看之。
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
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唱(唱原作言。
据明抄本改。
)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
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歌词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
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
或散失,亦不回顾。
或见贫人,即与之,及与酒家。
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至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
后踏歌于濠梁间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出《续神仙传》) 蓝采和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
他经常穿着一件破旧的蓝色衣衫,腰带带上有六块黑色的木质装饰物,腰有三寸多宽。
他一只脚穿着靴子,另一只脚光着走路。
夏天,他就在单衣里絮上棉絮;冬天,他就卧在雪地上,呼出的气像蒸出的气一样。
他经常在城市里唱着歌乞讨,拿着一副三尺多长的大拍板。
常常是醉着踏歌。
老老少少都跟在他后边看,他机智敏捷,善于说些诙谐有趣的话。
别人问他什么,他应声就答,逗得人们捧腹大笑。
他似狂非狂,走路则踢踏着靴子唱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
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
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
”歌词极多,大体都是看破红尘的仙意,人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只要有人给他钱,他就用长绳穿起来,拖在地上走路,有时拖丢了,他也不回头看;有的时候看到穷人,他就把钱送给人家,以及送给酒家。
他周游天下,有的人从儿童时直到老了都见过他,见他脸色形貌始终一个样。
后来他在濠梁间的一家酒楼上踏歌,趁着醉意,有云鹤笙箫的声音传来,他忽然轻轻抬身到云中去,把靴子、衣衫、腰带、拍板全扔下来,冉冉地升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