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神仙一(3/3)
变成了一具枯骨了。
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为徐甲求情,并自愿替老子还欠债。
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给徐甲,徐甲立刻复活了。
令尹喜就给了徐甲二百万钱打发他去了。
令尹喜向老子恭敬地执弟子之礼,老子就把长生之道的秘方授给了令尹喜。
令尹喜又向老子请求更进一步的教导训诫,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后记了下来,这就是老子著名的经典《道德经》。
令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去修行,果然也成了仙。
汉代的窦太后崇尚老子的著作,孝文帝及窦氏家族人人都必须读老子的书,读后都获益匪浅。
所以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天下太平国运兴盛,而窦氏三代也保住了他们的富贵和皇帝的恩宠。
太子的老师疏广父子也深深理解老子的道义,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父子二人同一天辞官回家,把他们的财富散给了穷人,以保持高贵的节操。
后来的那些隐士们,凡是遵从老子道术的,都是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着力于养身修性,而没有在险恶的乱世遭到颠沛坎坷。
老子的学说和道术渊博深遂,流传很广,这难道不是乾坤所定,值得后代万世向他师法学习的吗?所以庄周一派的门徒,也都把老子奉为他们的宗师了。
木公
木公,亦云东王父,亦云东王公。
盖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也。
冠三维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
居于云房之间,以紫云为盖,青云为城。
仙童侍立,玉女散香。
真僚仙官,巨亿万计。
各有所职,皆禀其命,而朝奉翼卫。
故男女得道者,名籍所隶焉。
昔汉初,小儿于道歌曰:“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时人皆不识,唯张子房知之。
乃再拜之曰:“此乃东王公之玉童也。
盖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
”或云,居东极大荒(“荒”原作“芦”,据明抄本改。
)中,有山焉,以青玉为室,深广数里。
僚荐真仙时往谒,九灵金母(“母”原作“丹”,据本书卷六十三骊山姥条改)一岁再游其宫,共校定男女真仙阶品功行,以升降之,总其行籍,而上奏元始,中开玉晨,以禀命于老君也。
天地劫历,阴阳代谢,由运兴废,阳九百六,举善黜恶,靡不由之。
或与一玉女,更投壶焉。
每投,一投十(说郛七引“十”作“千”)二百枭。
设有入不出者,天为口醫(呼监切)嘘(醫呼者,言开口笑也)。
枭而脱悟不接者,天为为嗤。
儒者记而详焉。
所谓王者,乃尊为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
世人以王父王母为姓,斯亦误矣。
(出《仙传拾遗》。
明抄本作《神仙传拾遗》)
木公,有些地方称他为“东王父”,或者称他为“东王公”,说他产生于春天阳光的元气中,是万物的始祖。
木公头上戴着象征着天、地、人三界的帽子,穿着九色云霞制成的袍服,人们也称他为“玉皇君”。
木公住在九霄云中,以紫云作他的车伞盖,以青云筑成他的城池。
他的身边侍立着仙童和身上散发着异香的玉女。
他所管辖的仙官有亿万名,都各司各的职务,恭谨地遵奉着他的圣命,朝拜护卫着他。
这些仙官,都是人间男女中得道的人,人们得道之后就隶属于仙籍了。
过去汉朝初年时,有一个小孩在道旁唱道:“着青裙,入天门。
揖金母,拜木公。
”当时人们都不懂这首儿歌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有张良(字子房)知道,就向小孩恭敬地下拜,并说:“这孩子就是东王公身边的玉童。
他说的就是人间能够成仙的人都要向金母、木公叩拜啊。
”还有一种传说,说极东的大荒之中有一座高山,木公就住在这山中用青玉盖的房子里,这房子的长和宽都有好几里地。
神界的仙人们时常到这里来朝拜木公。
九灵金母也每年到这个宫中来考查男女神仙们的品行功德,以决定他们的升降,并把他们的功绩上奏给元始天尊,同时报到玉晨宫中的太上老君那里听候裁定。
天地的劫数,阴阳的替代、运行和兴衰,每九千九百年轮回一次的“阳九”和“百六”,以及惩恶扬善等具体事情,都是这样决定的。
有时也由一名玉女用投壶的方式来决定,用箭向特制的猫头鹰口中投掷,每一局投一千二百次。
如果箭落入猫头鹰口中不出来,天神就会开口大笑。
如果箭落在猫头鹰嘴外边,天神就会撇着嘴冷笑。
有些学士的著作中对这些情况记述得很详细。
人们常说的“王”,是对贵人的一种尊称,并不代表神人的姓氏和宗族。
比如,人世间以王父、王母为姓,是完全错误的。
广成子
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
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
曰:“敢问至道之要。
”广成子曰:“尔治天下,禽不待候而飞,草木不待黄而落,何足以语至道?”黄帝退而闲居三月,后往见之,膝行而前。
再拜请问治身之道。
广成子答曰:“至道之精,杳杳冥冥,无视无听。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净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
慎内闭外,多知为败。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
得我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土。
将去汝入无穷之门,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
人其尽死。
而我独存矣。
”(出《神仙传》)
广成子是古代的一位神仙,住在河南临汝西南崆峒山的一个石洞里。
黄帝听说后曾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修炼道术的要诀。
广成子对黄帝说,“你所治理的天下,候鸟不到迁徙的季节就飞走,草木还没黄就凋落了,我和你这样的人有什么可谈呢?”黄帝回去后三个月不理朝政,什么事都不干,然后又去见广成子,很恭敬地跪着走到广成子面前,再三叩拜求教修身的方法。
广成子回答说:“修道所达到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漠,即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
凝神静修,你的肉体必然就会十分洁净,你的心神也会非常清爽。
不使你的身体劳顿,不使你的精神分散,你就可以长生。
注重内心的修养,排除外界的干扰,知道过多的俗事会败坏你的真性。
我能牢牢的专注于养性,永远心境平和清净无为,所以活了一千二百岁,而形体上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
得到我道术的可以成为君王,失去我道术的只能成为凡俗之辈。
我的道将把你引向无穷之门,游于无极的原野,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凡人都将死去,而得我道的人却会长存于天地之间。
黄安
黄安,代郡人也。
为代郡卒,云卑猥不获,处人间执鞭。
推荆(明抄本、陈校本“推”作“怀”。
荆下有“而”字。
)读书,画地以计数,一夕地成池。
时人谓安舌耕。
年可八十余,强视若童子。
常服朱砂,举体皆赤,冬不著衣。
坐一龟,广长三尺,时人间此龟有几年矣,曰:昔伏羲始造网罟,得此龟以授吾,其龟背已平矣。
此虫畏日月之光,二千年则一出头,我生此虫已五出头矣。
”行则负龟而趋,世人谓安万岁矣。
(出《洞冥记》)
黄安是代郡人,在郡衙里当差。
上司见他形象丑陋,就让他当车夫,拿着荆条鞭子赶马。
然而他常常把荆条鞭子别在腰间去刻苦读书,用手指在地上画着记数。
一天晚上,他画字的那块地变成了水池子。
当时人们都说黄安是一个勤奋读书的“舌耕人”。
黄安八十岁时,眼力还像少年一样锐利。
他经常吃朱砂,全身都光着,冬天也不穿衣服,坐在一个三尺宽三尺长的大乌龟上。
有人问他那龟有多少年了,黄安说:“远古时伏羲氏造了网,捕到了这个龟送给了我。
现在这龟背让我骑得都磨平了。
这个家伙怕日月的光亮,两千年才伸一次头出来看看。
我生下来时,这只龟已经伸了五次头了。
”黄安要出门就背着乌龟走路,人们都说,黄安已经活了一万年了。
孟岐
孟岐,清(清原作青。
据明抄本、陈校本改。
)河之逸人,年可七百岁。
语及周初事,了然如目前。
岐时侍周公升坛上,岐以手摩成王足。
周公以玉笏与之,岐常宝执,每以衣裾拂拭。
笏厚七分,今锐欲折。
恒饵桂叶,闻汉武帝好仙,披草莱(明抄本莱作盖。
《洞冥记》同。
)而来,武帝厚待之。
后不知所之。
(出《洞冥记》)
孟岐是清河的一位隐居的高士,已经有七百岁了。
他说起周朝的事十分熟悉,就像昨天的事一样。
他曾侍从着周公姬旦登上拜相的神坛,还用手摸过西周成王姬诵的脚。
周公曾送给他一个玉制的笏板,他十分珍爱,经常用衣襟擦它。
这只玉笏有七分厚,天长日久,被他擦得非常薄了,薄得都快断了。
孟岐长期以桂叶当饭吃,他听说汉武帝爱好求仙问道,就披着草编的斗蓬去见他。
汉武帝非常优厚地接待了他,后来孟岐就不知去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