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敕诸王及大臣皆诵之。
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
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赍所不决之事以问。
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
”帝即幸其庵,躬问之。
帝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域中‘四大’,王居其一。
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公即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俯仰而答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帝乃下车稽首曰:“朕以不德,忝统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
虽治世事而心敬道,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有以教之。
”公乃授
”言毕,失其所在。
须臾,云雾晦冥,天地泯合。
帝甚贵之。
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尽通,故神人特下教之。
而恐汉文心未至信,故示神变。
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耶。
(出《神仙传》) 有个不知姓名的人,汉文帝时在河边盖了间草房住,所以人们都叫他“河上公”。
当时汉文帝非常喜欢读老子的《
但《道德经》中有些地方弄不懂,当时谁也讲不明白。
后来文帝听说人们都说河上公非常理解老子经典中的深奥涵义,就派人拿着那几个不懂的问题找河上公请教。
河上公对文帝派的使者说:“研究老子的经典是件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怎么可以隔着很远的地方间接地研究呢?”于是文帝驾临河上公的草房,亲自向河上公求教。
文帝说:“《诗经》上说,普天之下都是君王的国土,国界之内都是君王的臣民。
老子也说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这就是说,君王也是‘四大’之一。
你虽然懂得道学,但你也是我的臣民嘛,为什么不能尊重我,却这么高傲呢?”河上公就拍着手坐着慢慢腾空而起,离地有好几丈,低头看着仰视他的汉文帝说,“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又不牵累人世的事,怎么能算你的臣民呢?”文帝这才下了车向河上公跪拜说:“我实在是无德无才,勉强继承了帝业当了皇帝,能力太小而责任大,常常担心不能胜任。
虽然身在皇位日理万机,但心中更敬仰的是道术,由于自己无知蒙昧,对道学的精义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唯望道君您对我多多指点教化。
”河上公就把两卷经书授给汉文帝,并对文帝说:“回去后好好研究这两卷书,道德经中的疑难问题就都解决了,我今天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我这两卷注解道经的著作,写了已经一千七百多年了,只传了三个人,算上你才四个人,希望千万不要把它给不相干的人看!”说罢就突然不见了,只见云雾蒸腾,天地一片迷茫。
文帝后来十分珍视那两卷经书。
有些人论述说,因为文帝喜欢研究老子的学说,然而不能都弄通,所以上天特派了河上公下凡来传授。
又怕文帝不能坚信。
才显圣变化给文帝看。
所谓圣人的心是永远和百姓的心相通的。
刘根 刘根者,字君安,京兆长安人也。
少明五经。
以汉孝成皇帝绥和二年,举孝廉,除郎中。
后弃世学道,入嵩高山石室,峥嵘峻绝之上,直下五千余丈。
冬夏不衣,身毛长一二尺,其颜色如十四五岁人,深目,多须鬓,皆黄,长三四寸。
每与坐,或时忽然变著高冠玄衣,人不觉换之时。
衡府君自说,先祖与根同岁者,至王莽时,频使使者请根,根不肯往。
衡府君使府掾王珍问起居,根不答。
再令功曾赵公,往山达敬,根唯言谢府君,更无他言。
后颖川太守高府君到官,郡民大疫,死者过半,太守家大小悉得病。
高府君复遣珍往求根,请消除疫气之术。
珍叩头述府君之言,根教言于太岁宫气上,掘地深三尺,以沙着其中,及酒沃之。
君依言,病者悉愈,疫气寻绝,每用有效。
后太守张府君,以根为妖,遣吏召根,拟戮之。
一府共谏君府,君府不解。
如是诸吏达根,欲令根去,根不听。
府君使至,请根。
根曰:“张府君欲吾何为耶?间当至耳。
若不去,恐诸君招咎,谓卿等不敢来呼我也。
”根是日至府,时宾客满座,府君使五十余人,持刀杖绳索而立,根颜色不怍。
府君烈声问根曰:“若有何道术也?”答曰:“唯唯。
”府君曰:“能召鬼乎?”曰:“能。
”府君曰:“既能,即可捉鬼至厅前,不尔,当大戳。
”根曰:“召鬼至易见耳。
”借笔砚及奏按,鎗鎗然作铜铁之声,闻于外。
又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须臾,厅上南壁忽开数丈,见兵甲四五百人。
传呼赤衣兵数十人,赍刀剑,将一车,直从坏壁中入来,又坏壁复如故。
根敕下车上鬼,其赤衣便乃发车上披。
见下有一老翁老姥,大绳反缚囚之,悬头厅前。
府君熟视之,乃其亡父母也。
府君惊愕流涕,不知所措。
鬼乃责府君曰:“我生之时,汝官未达,不得汝禄养。
我死,汝何为犯神仙尊官,使我被收,困辱如此,汝何面目立于人间?”府君下阶叩头,向根伏罪受死,请求放赦先人。
根敕五百兵将囚出,散遣之。
车出去南壁开,后车过,壁复如故。
既失车所在。
根亦隐去,府君惆怅恍惚,状若发狂,妻登时死,良久乃苏。
云“见府君家先捉者,大怒,言汝何故犯神仙尊官,使我见收,今当来杀汝。
”其后一月,府君夫妇男皆卒。
府掾王珍,数得见。
数承颜色欢然时,伏地叩头,请问根学仙时本末。
根曰:“吾昔入山精思,无所不到。
后如华阴山,见一人乘白鹿车,从者十余人,左右玉女四人,执采旋之节,皆年十五六。
余载拜稽首,求乞一言。
神人乃告余曰:‘尔闻有韩众否?’答曰:‘实闻有之。
’神人曰:‘我是也。
’余乃自陈曰:‘某少好道,而不遇明师。
颇习方书,按而为之,多不验,岂根命相不应度世也?有幸今日得遇大神,是根宿昔梦想之愿,愿见哀怜,赐其要诀?,神未肯告余,余乃流涕自抟,重请。
神人曰:‘坐,吾将告汝,汝有仙骨,故得见吾耳。
汝今髓不满,血不暖,气少脑减,筋息肉沮,故服药行气,不得其力。
必欲长生,且先治病,十二年,乃可服仙药耳。
夫仙道有升天蹑云者,有游行五岳者,有服食不死者。
有尸解而仙者。
凡修仙道,要在服药,药有上下,仙有数品。
不知房中之事,及行气导引并神药者,亦不能仙也。
药之上者,有九转还丹、太乙金液、服之皆立登天,不积日月矣。
其次,有云母、雄黄之属,虽不即乘云驾龙,亦可役使鬼神,变化长生。
次乃草木诸药,能治百病,补虚驻颜,断谷益气,不能使人不死也。
上可数百岁,下即全其所禀而已。
不足久赖也。
’余顿首曰:‘今日蒙教,乃天也。
’神人曰:‘必欲长生,先去三尸。
三尸去,即志意定,嗜欲除也。
’乃以神方五篇见授,云:‘伏尸常以月望晦朔上天,白人罪过,司命夺人算,使人不寿。
人身中神,欲得人生,而尸欲得人死,人死则神散,无形之中而成鬼。
祭祀之则歆飨,故欲人死也。
梦与恶人斗争,此乃尸与神相战也。
’余乃从其言,合服之,遂以得仙。
”珍又每见根书符了,有所呼召,似人来取。
或数闻推问,有人答对,及闻鞭挞之声,而悉不见其形,及地上时时有血,莫测其端也。
根乃教珍守一行气存神,坐三纲六纪,谢过上名之法。
根后入鸡头山仙去。
(出《神仙传》) 刘根字君安,是京城长安人,年轻时就精通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
汉孝帝绥和二年,刘根被举荐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
后来刘根辞去官职进山学道,在河南的嵩山里住进一个石洞,石洞在悬崖绝壁上,有五千多丈高。
刘根冬夏都不穿衣服,身上长出一二尺长的毛,面貌像十四五岁的人,眼眶很深,脸上有三四寸长的黄胡须。
有时他和人对面坐着,忽然就变成穿黑袍戴高帽的装束,也不见他换过衣服。
据衡太守自己说,他的先祖和刘根同岁的人,在西汉王莽时,多次派人请刘根,刘根不肯前去。
衡太守派他的副官王珍去向刘根问候致意,刘根没有答话。
太守又派姓赵的公曹去向刘根表达敬意,刘根谢谢太守,再也没别的话了。
后来陕西颖川太守高府君到任后,郡里发生了瘟疫,老百姓病死了一多半,高太守家大小都得了瘟疫。
高太守又派了王珍到山里去求刘根,请他传授消除瘟疫的方术。
王珍向刘根磕头后说了太守的请求,刘根就告诉王珍,回去后让太守在太岁(木星)方位之下的宫气(三十度为一宫)的地方,掘地三尺,把沙子填进去,然后洒上酒。
太守按照刘根的办法作了,果然得瘟疫的都好了,从此瘟疫也断绝了,后来只要一闹瘟疫,刘根的方法都好使。
后来有位张太守认为刘根是妖道,派人召见刘根,打算杀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