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1/3)
卷第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许宣平刘清真张殖萧静之朱孺子
许宣平
许宣平,新安歙人也。
唐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
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
颜色若四十许人,行如奔马。
时或负薪以卖,担常挂一花瓠及曲竹杖,每醉腾腾拄之以归。
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尔来三十余年,或拯人悬危,或救人疾苦。
城市人多访之,不见,但览庵壁题诗云:“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
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好事者多咏其诗。
有时行长安,于驿路洛阳同华间传舍是处题之。
天宝中,李白自翰林出,东游经传舍,览诗吟之,嗟叹曰:“此仙诗也。
”及诘之于人,得宣平之实。
白于是游及新安,涉溪登山,累访之不得。
乃题其庵壁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是冬野火燎其庵,莫知宣平踪迹。
百余年后,咸通七年。
郡人许明奴家有妪。
常逐伴入山采樵,独于南山中见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
问妪曰:“汝许明奴家人也?我明奴之祖宣平。
”妪言:“常闻已得仙矣!”曰:“汝归,为我语明奴,言我在此山中。
与汝一桃食之,不可将出。
山虎狼甚多,山神惜此桃。
”妪乃食桃,甚美,顷之而尽。
宣平遣妪随樵人归家言之,明奴之族甚异之,传闻于郡人。
其后妪却食,日渐童颜,轻健愈常。
中和年已后,兵荒相继,居人不安,明奴徙家避难,妪入山不归。
今人采樵,或有见其妪,身衣藤叶,行疾如飞。
逐之,升林木而去。
(出《续仙传》)许宣平是新安歙县人。
唐睿宗景云年间,他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盖了一所小草房居住。
不知他在进行服食,只知他不吃饭。
他的脸色像四十来岁的人,走起路来像奔跑的马。
他有时候担着柴到城里来卖,柴担上常常挂着一只花葫芦和一根弯曲的竹杖,常常醉后腾腾地拄着竹杖回山,独自吟唱道:“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
”三十多年来,有时候他把人从危难中拯救出来,有时候他把人从疾病中救治出来,很多城里人都去拜访他。
并不能见到他,只见到他住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说:“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明朝饮碧泉。
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许多好事者都诵读他的诗,使他的诗在长安盛行一时。
在官道上从洛阳到同华之间的传舍里,到处题着他的诗。
天宝年间,李白从翰林院出来,向东游历路过传舍,看了他的诗吟咏之后,感叹地说:“这是神仙的诗啊!”于是李白就向别人打听这是谁写的诗,知道了许宣平的情况。
李白于是就到新安游历,越岭翻山,多次求访也没有找到许宣平,就在他的小草房的墙壁上题诗道:“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
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
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这年冬天,野火烧了这所小草房。
不知道许宣平的行踪。
一百多年以后,咸通七年,郡中人许明奴家有一位老妇人,曾经结伴进山打柴,独自在南山中见到一个人坐在石头上,正在吃桃。
桃子很大。
那人问老妇人说:“你是许明奴家的人吧?我是许明奴的祖先许宣平。
”老妇人说她曾经听说他已经成仙了,他说:“你回去,替我对许明奴说,我在这山里头。
我给你一个桃吃,不能拿出去。
这山里虎狼很多,山神很珍惜这桃子。
”老妇人就把桃子吃了。
味道很美,不一会儿就吃光了。
许宣平打发老妇人和打柴的人们一起回家说了此事。
许明奴的家族非常惊异,全郡的人都传闻此事。
后来老妇人就不爱吃饭,一天天变得年轻,比平常轻捷健壮。
中和年以后,连连发生兵乱,百姓不安。
许明奴搬家避难,老妇人进山就不再回来。
现在有人进山打柴,有见到那位老妇人的。
她身穿藤叶,行走如飞。
追赶她,她就升到林木之上离去。
刘清真
唐天宝中,有刘清真者,与其徒二十人于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
至陈留遇贼,或有人导之令去魏郡,清真等复往。
又遇一老僧,导往五台。
清真等畏其劳苦,五台寺尚远,因邀清真等还兰若宿。
清真等私议,疑老僧是文殊师利菩萨,乃随僧还。
行数里,方至兰若。
殿宇严净,悉怀敬肃,僧为说法,大启方便。
清真等并发心出家,随其住持。
积二十余年,僧忽谓清真等曰:“有大魔起,汝辈必罹其患,宜先为之防;不尔,则当败人法事。
”因令清真等长跪,僧乃含水遍喷,口诵密法。
清真等悉变成石,心甚了悟,而不移动。
须臾之间,代州吏卒数十人,诣台有所收捕,至清真所居,但见荒草及石,乃各罢去。
日晚,老僧又来,以水噀清真等成人,清真等悟其神灵,知遇菩萨,悉兢精进。
后一月余,僧云:“今复将魔起,必大索汝,其如之何,吾欲远送汝,汝俱往否?”清真等受教,僧悉令闭目,戒云:“第一无窃视,败若大事。
但觉至地,即当开目。
若至山中,见大树,宜共庇之。
树有药出,亦宜哺之。
”遂各与药一丸云:“食此便不复饥,但当思惟圣道,为出世津梁也。
”言讫作礼,礼毕闭目,冉冉上升,身在虚空。
可半日许,足遂至地。
开目,见大山林。
或遇樵者,问其地号,乃庐山也。
行十余里,见大藤树,周回可五六围,翠阴蔽日。
清真等喜云:“大师所言奇树,必是此也。
”各薙草而坐。
数日后,树出白菌,鲜丽光泽,恒飘飘而动。
众相谓曰:“此即大师所云灵药。
”采共分食之。
中有一人,绐而先食尽。
徒侣莫不愠怒,诟责云:“违我大师之教。
”然业已如是,不能殴击。
久之,忽失所在,仰视在树杪安坐。
清真等复云:“君以吞药故能升高。
”其人竟不下。
经七日,通身生绿毛。
忽有鹤翱翔其上。
因谓十九人云:“我诚负汝,然今已得道,将舍汝,谒帝于此天之士。
宜各自勉,以成至真耳。
”清真等邀其下树执别。
仙者不顾,遂乘云上升,久久方灭。
清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