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桔园,因霜后,诸桔尽收。
余有二大桔,如三四斗盎。
巴人异之,即令攀摘,轻重亦如常桔,剖开,每桔有二老叟,须眉皤然,肌体红润,皆相对象戏,身仅尺余,谈笑自若,剖开后,亦不惊怖,但与决赌。
赌讫,叟曰:“君输我海龙神第七女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枚,紫绢帔一副,绛台山霞实散二庾,瀛洲玉尘九斛,阿母疗髓凝酒四锺,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缟袜八两,后日於王先生青城草堂还我耳。
”又有一叟曰:“王先生许来,竟持不得。
信中之乐,不减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为摘下耳。
”又一叟曰:“仆饥矣,须龙根脯食之。
”即於袖中抽出一草根,方圆径寸,形状宛转如龙,毫厘罔不周悉,因削食之,随削随满。
食讫,以水噀之,化为一龙,四叟共乘之,足下泄泄云起,须臾风雨晦冥,不知所在。
巴人相传云:“百五十年已来如此,似在隋唐之间,但不知指的年号耳。
”(出《
他家有一座桔子园。
下霜之后,许多桔子都收下来了。
还剩下两个很大的桔子,像能容三、四斗那样大的罐。
巴邛人觉得这两个桔子很奇怪,便让人上去摘下来。
它们的重量也和平常的桔子一样。
把桔子剖开,每个桔子里都有两个老头儿,胡须眉毛都是白色的,全身肌肤红润,都面对面下象棋,身高只有一尺多,侃侃而谈,笑声朗朗,神态自若。
桔子剖开之后,他们也不惊慌,照样和对方赌胜负。
赌完之后,一个老头儿说:“你输给我海龙神第七个女儿的头发十两、智琼额黄十二枚、紫色绢披肩一副、绛台山的霞实散二庾(古代容量单位一庾为十六斗)、瀛洲的玉尘九斛(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阿母疗髓凝酒四盅、阿母女态盈娘子跻虚龙白袜八双。
后天在王先生青城草堂给我罢。
”又有一个老头儿说:“王先生答应来,终究等不及了。
桔中的乐趣,与商山相比并不减色,只是不能深根固蒂,还是让人家给摘下来了。
”又一个老头儿说:“我饿了,需要吃龙根脯了。
”说完就在衣袖中抽出一个草根,大小一寸左右,形状宛转像龙一样,头尾具备丝毫不差。
老头儿就削着它吃,边削边长,完整如初。
老头吃完,口含清水喷它,就变成一条龙。
四个老头儿一起骑上,龙的爪下排出云雾,片刻之间风雨茫茫,四个老头儿和龙不知哪里去了。
一百五十年来巴人一直如此相传。
此事好像是在隋唐之间,但没有指明具体年号。
章仇兼琼 章仇兼琼
有一鬻酒者,酒胜其党,又不急於利,赊贷甚众。
每有纱帽藜杖四人来饮酒,皆至数斗,积债十余石,即并还之。
谈谐笑谑,酣畅而去。
其话言爱说孙思邈。
又云:“此小儿有何所会。
”或报章仇公。
乃遣亲吏候其半醉,前拜言曰:“尚书令传语:‘某苦心修学,知仙官在此,欲候起居,不知俯赐许否。
’”四人不顾,酣乐如旧。
逡巡,问酒家曰:“适饮酒几斗?”曰:“一石。
”皆拍掌笑:“太多。
”言讫,不离席上,已不见矣。
使者具报章仇公,公遂专令探伺。
自后月余不至。
一日又来,章仇公遂潜驾往诣,从者三四人,公服至前,跃出载拜。
公自称姓名,相顾徐起,唯柴烬四枚,在於坐前。
不复见矣。
时玄宗好道,章仇公遂奏其事,诏召孙公问之。
公曰:“此太白酒星耳,仙格绝高,每游人间饮酒,处处皆至,尤乐蜀中。
”自后更令寻访,绝无踪迹。
(出《逸史》) 章仇兼琼尚书镇守西川,经常派他的手下人察访道家术士。
有一个卖酒的人,他的酒好,胜过他的同行。
他又不着急用钱,所以赊欠他酒钱的人很多。
经常有四个戴着纱帽拄着藜茎拐杖的人来饮酒。
他们的酒量都多至几斗,积累的酒债达到十多石,就一起还给酒家。
他们总是谈笑诙谐风趣,饮至尽兴而去。
他们谈话喜欢谈论孙思邈,一再说这个小子会什么?有人把此事报告给章仇公。
章仇公就派他的亲信役吏前去,等到他们四人喝到半醉,上前拜见说:“章仇尚书让传他的话:‘我苦心修行学习,知道仙官在这里,想在你们的身边侍候起居,不知肯屈尊应允否?’”那四人闻而不顾,照样尽兴饮酒作乐。
一会儿,他们问酒家说:“刚才我们喝几斗酒了?”酒家回答说:“一石了。
”他们都拍掌大笑说:“太多了!”说完,没见他们离开席位,已经不见了。
章仇公派去的人把所见都报告给章仇公。
章仇公于是派专人去打探他们的消息。
从这以后,他们一个月没来。
有一天又来了。
章仇公听到报告后就秘密地亲自前往,有三、四个人跟随。
穿着公服来到他们跟前,跃出参拜。
章仇公说出自己姓名。
那四人相互看了看慢慢地站起,人已不见,只有四根柴烬立在座位之前。
从此以后,他们再不出现了。
当时唐玄宗皇帝喜好道术,章仇公就向玄宗皇帝奏明了这件事。
唐玄宗下诏召见孙公询问此事。
孙公说:“这是太白酒星,仙人品格极高,常常漫游人间饮酒,各处都去,尤其喜欢蜀中。
”从此以后唐玄宗皇帝更加派人四处寻访,但却没有一点踪迹。
石巨 石巨者,胡人也,居幽州。
性好服食。
大历中,遇疾百余日,形体羸瘦,而神气不衰。
忽谓其子曰:“河桥有卜人,可暂屈致问之。
”子还云:“初无卜人,但一老姥尔。
”巨云:“正此可召。
”子延之至舍。
巨卧堂前纸槅中。
姥径造巨所,言甚细密。
巨子在外听之,不闻。
良久姥去。
后数日,旦有白鹤从空中下,穿巨纸槅,入巨所,和鸣食顷,俄升空中,化一白鹤飞去。
巨子往视之,不复见巨。
子便随鹤而去,至城东大墩上,见大白鹤数十,相随上天,冉冉而灭。
长史李怀仙,召其子问其事,具答云然。
怀仙不信,谓其子曰:“此是妖讹事,必汝父得仙。
吾境内苦旱,当为致雨,不雨杀汝。
”子归,焚香上陈。
怀仙使金参军赍酒脯,至巨宅致祭。
其日大雨,远近皆足。
怀仙以所求灵验,乃於巨宅立庙,岁时享祀焉。
(出《
唐代宗大历年间,得病病了一百多天,身体虽然消瘦,但精神不减。
一天,忽然对他的儿子说:“河桥有卜卦的人,可暂且委屈他,把他召来问一问。
”他的儿子回来说:“并没有什么卜卦的人,只有一个年老的妇人而已。
”石巨说:“正是这个人,可以呼唤来。
”石巨的儿子邀请老妇人到家里。
石巨躺在正屋前的纸槅中,老妇人直接到石巨的住处去。
同石巨说话的声音很细很小。
石巨的儿子在外面听他们说话,但听不见。
过了好长时间,老妇人才离开。
后几天,早晨有一只白鹤从空中下来,穿过石巨的纸槅,进入石巨的住处,和鸣了大约有一顿饭的工夫。
过了一会儿,声音升到空中,变成一只白鹤飞走了。
石巨的儿子去看他,不见石巨了。
石巨的儿子便追随白鹤而去。
到了城东的大土堆上,看见几十只大白鹤,一个跟一个地飞上天,慢慢飞远消失了。
长史李怀仙,呼唤石巨的儿子,询问那件事。
石巨的儿子一五一十地回答了。
但李怀仙不信,对他的儿子说:“这是妖讹之事,你父亲如果真是得道成仙了,我们境内大旱,你父亲就应该给我们送雨来,如果天不下雨就杀你。
”石巨的儿子回来,焚香上告苍天。
李怀仙派金参军拿着酒脯,到石巨的住宅来,进行祭祀。
那天下了大雨,远近的雨水都很充足。
李怀仙因为所求很灵验,就在石巨的住宅立了庙,每年都按时节用酒食在那里进行祭祀。
李山人 李中丞汶,在朝日,好术士。
时李山人寓居门馆,汶敬之。
汶有子数人,其长曰元允,先与襄阳韦氏结婚,乃自京之襄阳,远就嘉会。
发后,山人白汶曰:“贤郎有厄,某能相救;只要少时不交人事,以图静处。
”汶许之。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