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精术之药,体甚轻健。
自云:父讳君乘,亦享遐寿。
尝事兖公陆象先,言兖公之量,固非凡可以测度。
兖公崇信内典,弟景融窃非曰:“家兄溺此教,何利乎?”象先曰:“若果无冥道津梁,百岁之后,吾固当与汝等。
万一有罪福,吾则分数胜汝。
”及为冯翊太守,参军等多名族子弟,以象先性仁厚,于是与府僚共约戏赌。
一人曰:“我能旋笏于厅前,硬努眼眶,衡揖使君,唱喏而出,可乎?”众皆曰:“诚如是,甘输酒食一席。
”其人便为之,象先视之如不见。
又一参军曰:“尔所为全易,吾能于使君厅前,墨涂其面,着碧衫子,作神舞一曲,慢趋而出。
”群僚皆曰:“不可,诚敢如此,吾辈当敛俸钱五千,为所输之费。
”其二参军便为之,象先亦如不见。
皆赛所赌,以为戏笑。
其第三参军又曰:“尔之所为绝易,吾能于使君厅前,作女人梳妆,学新嫁女拜舅姑四拜,则如之何?”众曰:“如此不可,仁者一怒,必遭叱辱。
倘敢为之,吾辈愿出俸钱十千,充所输之费。
”其第三参军,遂施粉黛,高髻笄钗,女人衣,疾入,深拜四拜。
象先又不以为怪。
景融大怒曰:“家兄为三辅刺史,今乃成天下笑具。
”象先徐语景融曰:“是渠参军儿等笑具,我岂为笑哉?”初、房琯尝尉冯翊,象先下孔目官党芬,于广衢相遇,避马迟,琯拽芬下,决脊数十下。
芬诉之,象先曰:“汝何处人?”芬曰:“冯翊人。
”又问:“房琯何处官人?”芬曰:“冯翊尉。
”象先曰:“冯翊尉决冯翊百姓,告我何也?”琯又入见,诉其事,请去官。
象先曰:“如党芬所犯,打亦得,不打亦得;官人打(“打”原作“官”,据明抄本改)了,去亦得,不去亦得。
”后数年,琯为弘农湖城令,移摄闵乡。
值象先自江东征入,次闵乡,日中遇琯,留迨至昏黑,琯不敢言。
忽谓琯曰:“携衾绸来,可以霄(“霄”原作“宾”,据明抄本改)话。
”琯从之,竟不交一言。
到阙日,荐琯为监察御史。
景触又曰:“比年房琯在冯翊,兄全不知之。
今别四五年,因途次会,不交一词。
到阙荐为监察御史,何哉?”公曰:“汝不自解。
房琯为人,百事不欠,只欠不言。
今则不言矣,是以为用之。
”班行间大伏其量矣。
(出“乾鐉子”) 在冯翊的东窟谷,有个叫赵存的隐士,元和十四年时,已年过九十。
服用黄精白术,身体特别轻捷矫健。
自称父亲名叫君乘,也是高寿,曾经事奉兖公陆象先。
说兖公的度量,绝对不是寻常人可以推测度量的。
兖公尊崇信任佛经,他的弟弟景融曾私下责备道:“哥哥您沉湎于佛教,有什么益处呢?”陆象先说:“如果真的没有通往冥府的桥梁,死了之后,我和你当然是相同的。
万一有罪福之分,我就理所当然要超过你。
”等到陆象先做了冯翊太守,手下的参军等人大多是贵族子弟,因为象先性情仁慈厚道,他们就和幕僚们共同约定打赌玩。
有一人说:“我能在大厅前旋转笏板,瞪着眼睛,扬眉举目给使君做揖,叉手行礼,呼叫着出去,信不信?”众人都说:“你真敢这么办,我们甘愿赔一桌酒席。
”那人便照着自己说的做了。
陆象先如同没看见。
又一个参军说:“你所做的很容易。
我能在使君的办公厅前,涂黑面孔,穿绿布衣服,扮作神跳舞,然后慢慢地走出去。
”大家都说:“不能。
你果然敢这样,我们聚集俸禄五千钱,作为赌注。
”第二个参军又照样做了,陆象先仍然像没看见。
大家都打赌比赛,作为玩笑。
第三个参军又说:“你们做的都太容易了,我能在使君办公厅前,学女人梳妆,学新嫁娘拜公婆四拜,又怎么样呢?”众人都说:“这样可不行,惹正派人生气,会遭到叱责辱骂的。
如果你敢这么做,我们甘愿拿出俸禄十千钱,充当输掉的费用。
”这第三个参军就施粉描眉,挽发髻插金钗,穿上女人服装,细步进入大厅,深拜四拜。
陆象先还是不以为怪。
景融生气地说:“哥哥身为三辅刺史,现在成了天下的笑具。
”陆象先慢悠悠地对景融说:“是那些青年参军等于笑具,我怎么成了笑具呢?”当初,房琯曾做冯翊尉,陆象先手下的孔目官党芬,和他在大街上相遇,党芬没来得及回避,被房琯拽下马来,脊背上挨了几十板子。
党芬告诉陆象先,陆象先说:“你是哪里人?”党芬说:“冯翊人。
”又问:“房琯是哪里的官儿?”党芬答:“他是冯翊尉。
”陆象先说:“冯翊尉打冯翊百姓,告诉我干什么呢?”房琯来见陆象先,也讲了那件事,请求解去官职。
陆像先说:“象党芬所犯的过错,打也使得,不打也使得;当官的打了,解去官职可以,不解去官职也可以。
”过了几年,房琯做了弘农湖城令,改为代管闵乡,赶上陆象先从长江以东调往京城,途中驻在闵乡。
一天中午遇到房琯,一直停留到昏黑,房琯没敢说话。
陆象先不经意地对房琯说:“带衾被来,晚上好谈一谈。
”房琯这么做了,竟然没说一句话。
到了京城的时候,陆象先推荐房琯当监察御史。
景融又问:“那些年房琯在冯翊,哥哥一点不知遇他,如今分别四五年,因旅途暂住而相遇,没谈一句话,到了京城却推荐他做监察御史,为什么呢?”陆象先说:“你不明白,房琯的为人,各种事都没什么缺欠,只是欠缺不说话,现在他不说话了,因此擢用他。
”同僚们非常佩服陆象先的度量。
严震 严震镇山南,有一人乞钱三百千,去就过傲(“傲”原作“活”,据明抄本改)。
震召子公弼等问之,公弼曰:“此诚不可。
旨辄如此,乃患风耳,大人不足应之。
”震怒曰:“尔必坠吾门,只可劝吾力行善事,奈可劝吾吝惜金帛?且此人不辨,向吾乞三百千,的非凡也。
”命左右准数与之。
于是三川之士,归心恐后,亦无造次过求者。
(原缺出处,明抄本出《
陈校本出《乾鐉子》) 严震镇守山南。
有一个人向他讨要三百千钱。
举止傲慢。
严震叫来儿子公弼等人问怎样处理。
公弼说:“这实在不行啊,总是这样,就败坏风俗了。
您不值得答应他。
”严震生气地说:“你一定要毁掉我这门风。
只能够劝我多做好事,怎么能够劝我吝惜金钱呢?况且此人不申辩理由,就向我要三百千钱,确实不一般。
”于是就命令手下人如数给他。
因此三川有识之士,争先恐后归附严震,也没有轻易过分要求的。
卢杞 卢杞为相,令李揆入蕃。
揆对德宗曰:“臣不惮远,恐死于道路,不达君命。
”帝恻然悯之,谓卢曰:“李揆莫老无?”杞曰:“和戎之使,且须谙练朝廷事,非揆不可。
且使揆去,则君臣少于揆年者,不敢辞远使矣。
”揆既至蕃,蕃长曰:“闻唐家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曰:“非也,他那李揆,争肯到此?”恐为拘留,以谩之也。
揆门地(“地”字原缺,据明抄本补),第一,文学第一,官职第一。
揆致仕归东都,司徒杜佑罢淮海,入洛见之,言及第一之说。
揆曰:“若道门户,门户有所自,承余裕也;官职遭遇耳。
今形骸凋悴,看即下世,一切为空,何第一之有?”(出《嘉话录》) 卢杞做宰相时,让李揆到吐蕃去。
李揆对唐德宗说:“我不怕远,只怕死在道上,不能完成皇上的使命。
”唐德宗动了恻隐之心很可怜他,对卢杞说:“李揆不老吗?”卢杞说:“同少数民族结盟的使者,必须熟悉朝廷事务,非李揆不行。
况且派李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