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2/3)
十八。
邻人说,王十八昨天晚上走了。
刘晏更加怨恨,对着茅屋连连下拜,哭着返回来。
细推算王十八到县的日期,正是王十八在途中病死的时候。
刘晏派人去打开王十八的坟墓,空留有衣服罢了。
刘晏几个月以后回到京城,在朝中做官,偶然得了重病,快要断气了,全家人围着哭叫。
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看门的跑进来喊道:“有一个人自称是王十八,让我进来通报!”全家人都高兴地跳起来迎接拜见王十八。
王十八微笑着来到刘晏躺着的地方。
刘晏已经病得好长时间不认人了。
王十八就让所有的盖的挡的东西和汤药全都拿走,自己从腰间取出一个葫芦来打开,倒出来三丸小豆大小的药来,用苇筒将半盆水和药引灌进刘晏的口中,并摇动他的身体。
过一会儿刘晏肚子里有如雷鸣。
再过一会儿他便睁开眼,急忙坐起来,完全不像原先有病的样子。
夫人说:“王十八在这里!”刘晏便涕泪交流,扯起衣服再拜,不胜感激的样子。
妻子儿女及仆人也都哭了。
王十八凄惨地说:“为了报答旧情,所以来救你。
这药一丸可延寿十年,到时候我来自己拿。
”王十八喝了一碗茶就要走,刘晏坚决请他再留一会儿,他不答应。
又想要给他金帛,他又大笑,还是走了。
后来刘晏做了宰相,兼管盐铁事务,受一件事情牵连被贬到忠州。
三十年了,忽然一天又得了病。
王十八又来说要见相公,刘晏非常感动。
他把王十八迎进屋,又恳求。
王十八说:“你的病马上就好,暂且把那药还回来。
”于是他把一两盐扔到水里让刘晏喝。
刘晏喝完了就大吐,吐出来三丸药,药的颜色和三十年前吃的时候没什么两样。
王十八要来香汤把三丸药洗了。
刘晏的一个堂侄,此时正站在刘晏身边,他就抓了两丸吞下肚去。
王十八仔细看了看他笑着说:“你有道气,我本来知道能被你抢去。
”王十八快步走出去,并没有告别。
刘晏不久就康复了。
几个月以后,皇帝下诏书又要起用刘晏,刘晏却死了。
崔希真
大历初,锺陵客崔希真,家于郡西。
善鼓琴,工绘事,好修养之术。
二年十月初朔夜大雪,希真晨出门,见一老人,衣蓑戴笠,避雪门下。
崔异之,请入。
既去蓑笠,见神色毛骨,非常人也,益敬之。
问曰:“家有大麦面,聊以充饭,叟能是乎?”老父曰:“大麦受四时气,谷之善者也。
能沃以豉汁,则弥佳。
”崔因命家人具之。
间又献松花酒。
老父曰:“花涩无味。
某野人也,能令其醇美。
”乃于怀中取一丸药,色黄而坚。
老人以石碎之,置于酒中,则顿甘美矣挂素上,如有所涂,瞬息而罢。
崔少顷具馔献,受而不辞。
崔后入内,出已去矣。
遂践雪寻迹,数里至江,入芦洲中,见一大船,船中数人,状貌皆奇,而樵客在侧。
甚人顾笑曰:“葛三乃见逼于伊人。
”回谓崔曰:“尊道严师之礼,不必然也。
”崔拜而谢之。
归视幄中,得图焉。
有三人二树一白鹿一药笈,其二人盖方外之状,手执玄芝采药者;一仙;树似柏皆断;笈为风雨所败。
枯槁之状,根相连属,皆非常意所及。
后将图并丸药,诣茅山,问李涵光天师。
天师曰:“此真人葛洪第三子所画也。
”李君又曰:“写神人形状于朽木之下,意若得道者寿过松柏也。
其药乃千岁松胶也。
”(出《原化记》)
唐代宗大历初年,钟陵郡西住着一位叫崔希真的人。
他善于弹琴,精于绘画,又喜欢修养道术。
大历二年十月初一夜里下大雪。
崔希真早晨出门,看见一位老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门下避雪。
崔希真感到奇怪,就请他进来。
老人脱去蓑衣,摘下竹笠之后,看他的精神长相,不是个平常人。
崔希真对老人更敬重了。
他问老人说:“我家里有大麦面,我靠它当饭吃,你老人家能吃这种东西吗?”老头说:“大麦受四时之气,是谷物之中较好的,能浇上一点豉汁,就更好。
”崔希真就让家人备饭。
备饭其间又献上松花酒。
老头说:“这种花酒涩而无味。
我是个野人,能让它变得醇美。
”于是老人从怀里取去一丸黄色的挺坚硬的药来。
用石头把它捣碎,放到酒里,酒就立时变得甜美了。
老人又把几丸送给崔希真。
崔希真打听这是什么药,老人笑而不答。
崔希真进到屋里,从窗子偷偷地看,见老头在帏幄前挂的白绢上涂抹什么,很快就结束了。
崔希真不一会儿献上饭食,老人没有推辞就吃起来。
崔希真后来又进到屋里,再出来的时候老人已经走了。
于是崔希真踏着雪寻找老人的踪迹。
走了几里,来到江边,走进长满芦苇的江渚中,看见一条大船,船上有几个人,相貌都很奇特。
那个打柴的就站在一边。
那人回头笑着说:“葛三是被这个人逼住了!”又回身对崔希真说:“就是尊道严师的礼节,也不必这样!”崔希真下拜致谢。
他回去到帏幄中一看,得到一张图。
图上有三个人、两棵树、一只白鹿一个药箱。
其中两个人是世外异人的样子,手拿玄芝的采药人。
一位是仙人。
画上的树象柏树,枝干全都折断。
药箱被风雨吹打得样子很枯槁。
树根连在一起。
画上的一切都不是平常可能想到的。
后来他拿着图和丸药到茅山,向李涵光天师请教。
天师说:“这是仙人葛洪的三儿子画的。
”李天师又说:“在朽木下画神仙的形象,意思是,得道成仙的人,寿比松柏还长。
那药就是千年松的松胶。
”
韦老师
嵩山道士韦老师者,性沉默少语,不知以何术得仙。
常养一犬,多毛黄色,每以自随。
或独坐山林,或宿雨雪中,或三日五日至岳寺,求斋余而食,人不能知也。
唐开元末岁,牵犬至岳寺求食,僧徒争竞怒,问何故复来。
老师云:“求食以与犬耳。
”僧发怒慢骂,令奴盛残食,与乞食老道士食。
老师悉以与犬。
僧之壮勇者,又慢骂,欲殴之。
犬视僧色怒。
老师抚其首。
久之,众僧稍引去。
老师乃出,于殿前池上洗犬。
俄有五色云遍满溪谷。
僧骇视之,云悉飞集池上。
顷刻之间,其犬长数丈,成一大龙。
老师亦自洗濯,服绡衣,骑龙坐定,五色云捧足,冉冉升天而去。
僧寺作礼忏悔,已无及矣。
(出《惊听录》)
嵩山道士韦老师,性情沉默,少言寡语,不知他凭着什么样的道术成了神仙。
他曾经养了一只狗,是黄色的,毛很多,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