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膳香驱寒,宫闱焕新(一)(2/3)
,朱有建清了清嗓子,仿若即将发表演讲的演说家,开始滔滔不绝地给王承恩讲道理:
“大伴啊,你想想,朕吃不好,身体能好吗?
身体垮了,精力跟不上,还如何处理朝政、成就大事?
朕若做不了大事,这大明江山可就岌岌可危了,到时候百姓流离失所,这后果你担得起吗?
所以,你说朕该不该吃顿好的?”
王承恩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咂摸咂摸皇上这番话,虽说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可一时半会儿又挑不出理来,更何况,他心底深处,又何尝不想沾沾荤腥呢?
王承恩领了命,仿若领了圣旨的钦差大臣,出了御书房,赶忙叮嘱自己那群干儿子去办事。
干儿子们一听皇上要请大伙吃肉,顿时欢呼声响彻云霄,那股兴奋劲儿,仿佛要把御书房的房梁都掀翻,仿若炸开的鞭炮。
他们实在是太久没尝过荤腥了,一个个馋虫都快把心肝脾肺啃没了,仿若饿狼看见了鲜肉。
至于敢不敢从中克扣点银子?
他们压根儿没这心思,甚至琢磨着,要是银子不够,大伙凑份子也得把这席面办得风风光光,仿若齐心协力办大事的兄弟。
年轻些的太监们,心急火燎地跑回住处,翻箱倒柜地搜罗银子,嘴里还念叨着:
“皇上可说了要一百桌,少一桌都不行,必须得让大伙敞开肚皮吃个够!”
京城各大酒楼今日可是炸开了锅,仿若热油锅里溅入了水滴。
突然接到宫里的大订单,掌柜的们个个吓得一哆嗦,这可不敢有半点马虎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说如今大明境内四处都是起义军闹腾得欢,可皇城根儿底下,到底还是大明最有威严的地儿。
崇祯皇帝虽说性子有些急躁,时常朝令夕改,把大臣们折腾得苦不堪言,但其威严仍不逊色于开国那几代君主,京城百姓对皇家敬畏有加,仿若面对神明。
况且这两日,皇城内外豪门大户频繁走动,各方有头有脸的势力都跟商量好了似的,小动作不断,仿若暗流涌动的江湖。
酒楼里平日里就高朋满座,如今更是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仿若赶集的闹市。
武勋们的府邸门前,私兵们个个磨刀霍霍,严阵以待,那股子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浓得都能攥出水来,仿若暴风雨前的宁静。
高门大院里,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大人物们,带着一群随从吆五喝六,好不热闹,仿若得胜归来的将军。
又听闻宣府已然落入闯军之手,甭说是精明的生意人,就是街头巷尾的普通百姓,都嗅出了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仿若闻到了战争的火药味。
如今皇宫内订席,这不明摆着要有大事发生嘛!
谁能料到,就在文武勋贵和富商们忙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之际,皇帝却优哉游哉地惦记着开荤,而且还不是自个儿吃独食,是要让整个后宫都沾沾荤腥。
可恰恰是皇帝这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反倒让文武勋贵们愈发忙碌起来。
为啥呢?
他们心里琢磨着,皇帝这会儿还有心思大鱼大肉,想必是对收复失地胸有成竹啊!
这么一来,圣旨里那些让大伙发财致富的条款,肯定不是随口一说,是要玩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