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县试报名(1/3)
秋风渐起,吹落了庭院里梧桐树的第一片黄叶,打着旋儿落在李明刚写完的大字上。
墨迹未干,被那枯叶一衬,倒显出几分肃杀来。
空气里浮动着桂子若有似无的清甜,也掺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绷感。
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识毒救人,已过去月余。
邻里间的感激与赞誉渐渐沉淀,化作一种更为踏实的邻里情谊。
然而,县衙后院里,另一股无形的压力,却随着赵文瑞一家的正式入住,悄然弥漫开来。
赵家的仆役往来穿梭,原本清静的后衙官舍区,平添了几分外来的喧嚣。
偶尔在回廊或甬道里与赵文瑞照面,对方依旧是那副温润如玉、礼数周全的模样,含笑招呼一声“贤弟”,眼神却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如同绵密的秋雨,无声无息地浸润着李明的神经,带来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冷潮气。
李明搁下笔,指尖还残留着墨锭的微凉。
再过几日,便是县试报名的日子了。
景朝的科举,童生试是那登天之梯的第一级,由县试、府试、院试三场构成。
过了县试,方有资格称一声“童生”,才能踏入后续更广阔的天地。
这第一步,至关重要。
“明儿,”父亲李承宗的声音在书房门口响起,沉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他今日未着官袍,只一身半旧的靛青直裰,更显清癯,“时辰差不多了,随为父去礼房。
”
李明心头一跳,深吸一口气,迅速整理好案头的笔墨,应道:“是,父亲。
”他知道,今日是去县衙礼房办理县试报名手续的日子。
这并非简单的登记,而是踏入科举正途的庄严仪式。
礼房位于县衙前衙东侧,专司科举、祭祀、学务等文教事宜。
推开那扇略显沉重的黑漆木门,一股陈年纸张、墨锭和淡淡樟脑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
光线有些幽暗,几个穿着同样半旧青衫的书吏伏在堆满卷宗的条案后,运笔如飞,室内只闻沙沙的书写声和偶尔翻动纸页的脆响。
“李大人!”一位年约五旬、留着山羊胡、面容清瘦的主簿闻声抬起头,见到李承宗,立刻放下笔,起身拱手,态度恭敬却不谄媚。
他目光随即落在李明身上,带着职业性的审视,微微颔首,“这位便是令郎了吧?果然少年俊朗,气度不凡。
请随我来。
”这位主簿姓陈,在礼房多年,经办过不知多少童生报名,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陈主簿引着李承宗父子走到里间一张稍大的条案前,案上早已备好了一叠印着朱红格子的厚纸、笔墨砚台,还有一盒鲜红的印泥。
“李大人,按规矩,县试报名,需有本县在籍、身家清白的廪生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