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分封天下(3/3)
神农道:“我今日重新提起此事,就是不想这样的事继续下去。
尊重生命除了不虐杀生命外,还要想办法延续生命,除了战争灾难以外,人又有老死者、病死者、饿死者,也有人受制于自然而亡者。
轩辕黄帝,你如果真想做一个有益于人类的大帝,你当皆尽所能为人类之生存、发展做事。
有益于人生命之事便做,不益于人生命之事便不做。
此事是我对你所要求,你能做到吗?”
轩辕道:“我一定做到,一定会这样做的。
”
神农道:“如此,我方可放心到南方而去。
”
轩辕见神农平静下来,道:“我受神农炎帝启发,决定要造一部经典,此经书同天皇的《象易》、神农正做的《本草》一般,以人为本,取名曰《黄帝内经》,与我过去所记录的《外经》相对。
仓颉,你给众人讲一讲造字和《外经》的事吧!”
仓颉道:“昔日我与大饶、优伶三人奉命研究天皇的龟甲文字,为的是代替天皇发明的结绳记事,因为天皇有了龟甲文后,也不再结绳了。
可天皇文字,只有一百余字,不足以记录当今我们所说的话语啊!后来黄帝令我造字,我用象形之法又造了二百余个,可有些字也并非是用象形所能造出来的,后来阪泉、涿鹿二战发生便拖延下来了。
有一次我与神农论及甲骨之事,神农说已经形成的象形字也就依此为据了,而没形成的文字只要想出笔画来,便可为字。
他说字的流行关键不在于字之本身,而在于向民间如何普及。
只要民间认同了,那便是文字,否则不成文!”
轩辕黄帝看看神农,神农点头道:“对,我说的。
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可以象形,可不能看见而又存在的东西怎么象形呢?如,刚才黄帝所说的神字,说天皇是神,可他也是个人哪,而且是他在创造人,那么这个神字应该怎么造呢?所以我说,只要是能想出笔画来,又与已经成形的字不同,这便是一个字,只要黄帝让大家去传播便是了!”
黄帝拍掌道:“神农不愧是神农,能抓住字的根本,我想了这十几岁光阴,只是催着仓颉造字,却没想字本身是传播而成,以后造字便容易多了。
”
仓颉又道:“刚才黄帝所问的《黄帝外经》,过去叫《气经》,主要记录天师姬伯所教黄帝的内功心法,主要是指那些呼吸吐纳的过程,以及轩辕黄帝练功之法,也仅二百个字而已。
这些过程是否以后还记录下去呢?”
轩辕黄帝想了一会道:“不用了,那时我注重于武力,而今天下战事已结,还是以弘扬人的健康和睦为准绳。
为了表示我拒绝武力,力牧和常先,你二人将所获得的蚩尤方的金衣金甲,皆放于燃烧的炭窑中溶化,仅留下部分弓矢弩箭及戈、剑等利器用之于防身和对付野兽等。
”
力牧、常先得令道:“是!”
黄帝继续道:“你们二人将面具融化后,便与风后、大鸿一起与我管理太昊、火凤凰、有熊、穷桑等部落。
而南方原来的九黎部落,归神农炎帝管理。
我坐镇中央黄河岸边的新郑,以新郑为都部,以云岩宫为殿,来统管天下各地。
这次我们一定要放下屠刀,要顺应天地之法则,阴阳之变化,抱着养生送死的做人之道,用尽天下智者能人,来研究存亡发展之学。
容成,你在昆仑山呆了许久,也与天皇伏羲学了不少天文之道,自即日起,仍由你负责制定历法,可否?”
容成道:“可以。
不过,黄帝,我可不可以去昆仑山找伯高啊!”
黄帝道:“当然可以。
”
皇帝又对大饶道:“大饶,你可继续钻研建筑之术,以后所有建造,均由你设计施工可否?特别是人皇女娲宫和娲皇殿之建造,非你莫属啊!”
大饶道:“这……”
黄帝问道:“难道你有不同的想法吗?”
大饶道:“我在昆仑山时,曾看见天皇伏羲将一日分为若干时辰,我曾问他,这是为何?他说,这与化分春夏秋冬之十二节气差不多,人如果知道了每天的时辰,就知道了太阳何时出来,何时落山,也就知道了何时劳作,这才叫顺应天时。
天皇说得是对的,可惜,他还没研究出来,就去世间旅行了,所以,我想将这件事做完。
”
容成道:“大饶说得对,定天时与定历法一样,对黎民是大大有利的!”
黄帝听完点头道:“好,就依你等!不过,大饶,女娲宫和娲皇殿还是你的事!”
女娲坐在上首,却突然道:“建造我的女娲宫和娲皇殿,黄帝出一些人力和物料即可,至于建筑设计之类,我有大庭氏,就不劳大饶了。
”
黄帝看看大饶,道:“也好,也好,有关人力和物料,人皇尽可以和风后要便是。
”
然后对风后道:“风后,只要是人皇想要的人力和物料,要多少给多少,不得有误。
”
风后道:“是!”
这时,羲和站起来道:“黄帝,我觉得有件事我们可能忘了,现在战事已毕,昔日我与臾区、常先在穷桑之山所见大方鼎也该运回来了吧!”
黄帝皱皱眉问道:“大方鼎?”
臾区也站起来道:“黄帝可能忘了,在穷桑之山,当初祝融用窑炼制农具之时,曾炼成了一个大方鼎,当时我们还不知其名,今日轩辕已成黄帝,正好将鼎接回做祭祀大典用。
”
黄帝晃然道:“真是忘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羲和、臾区,明日你二人就筹备兵丁,车辆,将鼎运回。
其余人等与我一起负责筹备封禅大典一事。
”
待羲和、臾区将那大方鼎运回新郑之时,大鸿也已经从火族回来。
虽然失踪的人去向依然不明,可是从他去以后,安抚了火族部落,部落又重新稳定下来。
这样,黄帝封禅大典已是万事具备了。
黄帝围着大方鼎转了几圈问道:“此金鼎这么大,形状如此宏伟,器臂又这般厚重,你们说,祝融造它干什么?”
封宁子道:“昔日女娲娘娘制做泥具烧成陶器,主要是用来盛水、装果木和肉类。
用火以后,开始用灶,后来用窑烧制。
可这些制器用材全是泥土。
以后九黎族蚩尤有所改进,用炭窑烧冶矿石,炼出金斧、金戈、金斧以及金衣金甲等作战利器。
祝融烧制是在九黎之后了,我看,这个金鼎应该是煮肉的用具吧!”
羲和道:“我看不像。
炎帝神农反对屠杀,怎么会用它来煮肉呢?此器分明是祝融为炎帝而作。
”
众人一时争论不休。
黄帝道:“无许再争了,我们就叫它神品重器,以后,就用来祭祀,用作封禅大典之用吧!”
大典这日,轩辕黄帝与先蚕娘娘嫘祖各穿一件红色纱衣分外夺目,嫫母跟在黄帝和嫘祖身后。
此时,神农已经去了九黎没有回来,姬伯、少俞也站在大典中央。
黄帝请他们两人坐在上首。
正午时分,羲和宣布封禅时辰已到,黄帝领众人向天地祭拜。
所有的人都跪下,向苍天行大礼。
拜毕,黄帝朗朗说道:
“我,轩辕,承苍天之恩,负雷电之命来到人间,负有为黎民庶人造福之重任。
今神州大地已成和睦之五州,东达大海,有丸山与泰山为证。
西到空桐,有鸡头山为证。
南到长江,有熊耳山与湘山为证。
北到荤粥,有釜山为证。
今五州尽归一统,人们以土德之祥瑞之气,尊我为黄帝。
在我之前,有天皇伏羲氏,开创太昊部落,观天俯地,创河图、洛书、八卦、九针之学;又有地皇燧人氏,开创火族部落,钻木取火,给人类以温暖和熟食:又有人皇女娲氏,抗洪救灾,采石补天,训练家畜,创制陶器,抟土造人。
自神农氏以后,天下之主,称之为帝。
神农炎帝,为帝之首,他开创了九黎部落,并首次将九黎、火族、太昊、有熊组成强大的人类部落联盟。
又有献五谷察五味之能,为草谷之祖,创医病之先,应永享神农炎帝封号。
我今封为黄帝,也要为人类造万万之福。
我不但要发挥个人之能事,更要让天下人都发挥个人之能而为天下人谋福,这是我为帝之宗旨。
而我师姬伯自幼教导我成人做事,又是天皇之子,封为天师;
少俞既懂天地之术,也通治病救人之道,封为大监,监察诸方各州之事。
南方九黎部落仍由神农炎帝管理。
而太昊、火族、有熊、穷桑等部分由风后、大鸿、力牧、常先管辖。
封宁子为陶正负责制陶,容成负责制定历法,仓颉负责创造文字,大饶做天干地支,优伶做音律,羲和、常仪、臾区为太史令,记载天地人的大事统由太史令负责,各地诸侯不做记载。
货狄、共鼓仍做舟、楫,挥、牟二人仍然负责在荆山制作金器。
各人分管的事要尽力做好,要以创制为本,以创制而求生,以创制而求进取。
”
黄帝又道:“我以前作战,曾屡次败于战神蚩尤,蚩尤冶炼金器,开始了冶金大业。
此器用于战争虽然杀伤人类,可用于耕田、狩猎、防守、制器等诸方面,皆有益于人类,所以我们也应尊蚩尤为冶金之祖。
刑天虽也曾与我们为敌,可刑天曾尊天皇伏羲和炎帝神农之命,创造烽火台用以传信,终于使人类有了远方通讯之器,所以我辈应尊刑天为烽信之祖。
夸父在火族时听白阜之建议发明出了造酒,让世人有了饮品,白阜应为酒业之祖;而夸父年少时就开始追日,与太阳比跑,试人类的体能,量大地之广度,开长跑之先河,也应尊夸父为体能之祖,还有雍父,亲制棒杵等石器,应为杵祖。
这些人,以后皆应受到世人的尊重。
”
黄帝又道:“我母亲伏宝和父亲少典创有熊部落,终于奠定我今天统一各部落之根基,所以追奉母亲伏宝为有熊娘娘。
我父亲还曾最早研制书契,今尊少典为书典之祖。
”
轩辕黄帝分封完毕,将诸干人等请入云岩殿中,大摆宴席,众人无不处在欢宴之中。
轩辕皇帝虽然觉得一切完满,可是总感觉似乎忘记了什么,正思索间,忽听云岩宫盯梁上“啪啪啪”几声响过,一排暗器打在梁上,跟着一种似鹰叫般的声音传出来,一个红色的纱绸随着一个人影呼啦啦地向外面飞去,在不远出形成一团红云。
轩辕黄帝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