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菌战到底(2/3)
迅速扩展,而是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意外的发现,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给林羽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日子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的迹象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一般,逐渐浮现出来。
这些迹象无一不在表明,那些源自酸败牛奶的微生物,的确对霉菌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
在实验组的区域里,原本萎靡不振的植物们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的生命力,它们的生长状况开始慢慢好转。
原本泛黄的叶片逐渐恢复了翠绿,原本低垂的枝干也重新挺直了腰板。
新生的嫩叶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鲜嫩欲滴,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然而,与实验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照组的情况。
在对照组中,许多作物最终都未能逃脱霉菌的侵蚀,它们的叶片逐渐变得枯黄,枝干也逐渐干枯,最终在霉菌的肆虐下枯萎死亡。
这一幕与实验组中植物的生机勃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样的对比结果,无疑是对林羽方法的有力证明。
它充分显示出了林羽所采用的方法的可行性,也让人们对这种利用微生物抑制霉菌的方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尽管初步实验取得了成功,但林羽并未因此而满足。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因为随着拮抗菌数量的增加,他很快意识到一个新的问题——土壤酸化。
由于这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导致土壤pH值不断下降,从而影响到其他植物的正常生长。
幼苗的叶片开始出现黄化,生长速度也明显减缓,这预示着新的危机正在酝酿。
面对这一新的挑战,林羽再次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要想实现长久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找到一种既能有效抑制霉菌又不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作物生长的方法,否则,他的努力将再次陷入循环。
经过反复思考和试验,林羽最终找到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撒草木灰。
草木灰,这种在末世前随处可见的物质,作为一种天然的碱性物质,不仅可以有效地中和土壤中的酸性成分,将其pH值调整到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还能为植物提供丰富的钾元素,促进根系发展。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清洁卫生,进一步抑制霉菌的生长。
于是,林羽开始定期向试验田中撒上适量的草木灰。
起初,他只是谨慎地控制用量,担心过量使用会对土壤造成负面影响。
但他通过不断的观察和记录,逐渐掌握了合适的比例,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令人欣慰的是,在采取这一措施之后,土壤的酸化问题得到了显着缓解,土壤变得更加健康,而霉菌的生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再像之前那样肆无忌惮地蔓延。
与此同时,林羽还注意到另一个积极的变化——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
在引入拮抗菌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之后,试验田内的作物发芽率从之前的不足5%(几乎是绝望的数字)提升至8%!虽然距离理想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是他在绝境中摸索出的又一个希望之光。
这意味着他的努力正在逐步见效,也为未来的持续改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在这个过程中,林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深刻体会到科学方法和严谨实验的重要性。
每一次实验、每一个数据记录都成为他宝贵的财富,帮助他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例如,在处理土壤酸化问题时,他就通过多次对比试验,找到了最适合当前条件的草木灰用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