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碧血剑电影93版金蛇郎君免费> 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乱世坏长城

第一回 危邦行蜀道 乱世坏长城(3/3)

举都料想他们是一帮声势浩大的盗伙,远避之惟恐不及,怎敢再去招惹?张朝唐道:“我和这位朋友要赶赴广州,圣峰嶂是不去了。

    ” 姓黄的脸带怒色道:“再过三天就是八月十六,我们千里迢迢的赶来粤东,你们到了这里,怎不上山?”上山做甚么,八月十六有甚么干系,张朝唐和杨鹏举两人全不知情,可是又不敢直认。

    张朝唐硬了头皮,说道:“兄弟家有急事,须得马上回去。

    ” 姓黄的怒道:“上山也耽搁不了你两天。

    你们过山不拜,算得甚么山宗的朋友?”张朝唐更加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山宗”是甚么东西。

     杨鹏举终究阅历多,见这情势,知道圣峰嶂是非去不可的了,虽有凶险,也只有听天由命,而且瞧他们神色语气,也似并无恶意,便道:“三位既然如此美意,我和张公子同上山去便是。

    ”说着向张朝唐使个眼色,示意不可违拗。

     姓黄的霁然色喜,笑道:“本来嘛,我想你们也不会这般不顾义气。

    ” 六人结伴同行,一路打尖住店,都由那姓黄的出头,他只做几个手势,说了几句古里古怪的话,沿途饭馆客店便都不收钱,而且招待得加意的周到客气。

     走了两天,将近圣峰嶂山脚,只见沿途劲装结束之人络绎不绝,都是向圣峰嶂而去,肥瘦高矮,各色各样的人都有,神色举止,显得都是武人。

    这些人与姓黄的以及刘氏兄弟大半熟识,见了面就执手道故。

     张杨两人抱定宗旨决不再窥探别人隐私,见他们谈话,就站得远远的,但听这些人招呼的声音南腔北调,辽东河朔、两湖川陕各地都有。

    瞧他们的行装打扮,大都是来自远地,人人都是风尘仆仆。

    张杨两人暗暗纳罕,又是栗栗危惧。

     杨鹏举心想:“看来这些人是各地山寨的大盗,多半是要聚众造反。

    我是身家清白的良民,跟反贼们混在一起,走又走不脱,真是倒霉之极了。

    ” 这天晚上,张朝唐等歇在圣峰嶂山脚下的一所店房里,待次日一早上山。

    众人正要吃晚饭,忽然一人奔进店来,叫道:“孙相公到啦!”此言一出,店中客人十之八九都站了起来,涌出店去。

    杨鹏举一扯张朝唐的衣袖,说道:“瞧瞧去。

    ” 走出店房,只见众人夹道垂手肃立,似在等甚么人。

    过了一阵,西面山道上传来一阵马蹄声,众人都提高了脚跟张望,只见一个四十来岁的书生骑在马上,缓缓而来。

    他见众人站在道旁迎接,催马快行,驰到跟前,跳下马来。

    人群中一名大汉抢上前去,挽住马缰。

     那书生一路过来,和众人逐一点头招呼。

    他走到张朝唐跟前,见他也是书生打扮,微微一愕,双手一拱,问道:“这位是谁?”张朝唐道:“在下姓张,请教阁下尊姓大名。

    ”那书生道:“在下姓孙,名仲寿。

    ”张朝唐拱手说道:“久仰,久仰。

    ”孙仲寿微微一笑,进店房去了。

     晚饭过后,杨鹏举低声对张朝唐道:“这姓孙的书生相公显是很有权势。

    张公子,你去跟他说说,请他放咱们走。

    大家是读书人,话总容易说得通。

    ” 张朝唐心想不错,踱到孙仲寿门口,咳嗽一声,举手敲门。

    只听到房里有诵读诗文之声,他敲了几下,读书声就停了。

     房门打开,孙仲寿迎了出来,说道:“客店寂寞,张兄来谈谈,最好不过。

    ”张朝唐一揖进去,见桌上放着一本摊开手抄书本,一瞥之下,见写着“辽东”、“宁远”、“臣”、“皇上”等等字样,似是一篇奏章。

    张朝唐只怕又触人所忌,不敢多看,便坐了下来。

     孙仲寿先请问他家世渊源,张朝唐据实说了。

    孙仲寿说道:“张兄这番可来得不巧了。

    中华朝政糜烂,不知何日方得清明。

    以兄弟之见,张兄还是暂回浡泥,俟中华圣天子在位,再来应试的为是。

    ”张朝唐称是,说道正要归去。

    接着把自己如何躲避官差、杨鹏举如何相救、如何得到竹牌等事说了一遍,只是夜中见到箱内人头一事略去不提。

     孙仲寿道:“我们在此相遇,可算有缘。

    明日张兄随小弟上山。

    也好知道我中土的一件千古奇冤。

    只要此行所见所闻,不向外人泄露,小弟担保张兄决无危害。

    ”张朝唐谢了,却不敢多问。

     孙仲寿问起浡泥国人的风土人情,听张朝唐所述,皆是闻所未闻,喟然说道:“不知几时我中华百姓才得如浡泥国一般,安居乐业,不忧温饱,共享太平之福?” 两人直谈到二更天时,张朝唐才告别回房。

    杨鹏举已等得十分心焦,听他转告了孙仲寿之言,才放下了心。

     次日正是中秋佳节,张朝唐、杨鹏举和张康随着大众一早上山。

    中午时分,半山里有十多人担着饭菜等候,都是素菜,众人吃了,休息一阵,继续再行。

     此后一路都有人把守,盘查甚严。

    查到张杨三人时,孙仲寿点一点头,把守的人便不问了。

    张朝唐暗叫:“好险!要是昨晚没跟他这一夕谈话,今日是死是活,实所难料。

    ” 傍晚时分,已到山顶,数百名汉子排队相迎。

    中间一人身材魁梧,似是众人的首领,见到孙仲寿上来,快步下来迎接,携手走入屋内。

     山上疏疏落落有数十间房屋,最大的一座似是一所寺庙。

    这些屋宇模样也甚平常,并无碉堡望楼等守御设备,却又不像是盗帮山寨。

     杨鹏举在山上见了众人的势派,料想山上建构必定雄伟威武,壁垒森严,哪知浑不是这么一回事,心下暗暗称奇。

    他在江湖上混了十多年,见闻算得广博,这一次却半点摸不着头脑。

    更有一件奇事,这些人万里来会,瞧各人神情亲密,都是知交好友,但相见时却殊无欢愉之意,每人神色间都显得十分悲戚愤慨。

     张杨三人被引进一间小房,一会儿送进饭菜。

    四盘都是素菜,还有二十多个馒头。

    当晚张朝唐和杨鹏举悄悄议论,猜不透这些人到底在干甚么,对孙仲寿所说“千古奇冤”云云,更是难明所指。

     次日张杨二人起身后,用过早点,在山边漫步,只见到处都是大汉。

    有的头上疤痕累累,有的断手折足,个个是身经百战、饱历风霜的模样。

    张杨两人怕生事惹祸,走了一会就回进房中,一直不再出去。

    这天整日吃的仍是素菜。

    杨鹏举肚里暗骂:“他妈的贼强盗死了老祖宗,叫老子吃这般嘴里淡出鸟来的素菜。

    ” 傍晚时分,忽听得钟声嘡嘡。

    不久一名汉子走进房来,说道:“孙相公请两位到殿上观礼。

    ”张杨二人跟他出去。

    张康也想跟去,那人手一摆,道:“小兄弟,你早些睡吧。

    ” 张杨二人随着他绕过几间瓦屋,来到寺庙跟前。

    张朝唐抬头一看,见一块横匾上写着“忠烈祠”三个大字,心想:“原来是座祠堂,不知供的是谁?”随着那汉子穿过前堂和院子,见两旁陈列着兵器架子,架上刀枪斧钺、叉矛戟鞭,十八般兵刃一应俱全,都擦得雪亮耀眼。

     来到大殿,但见殿上黑压压的坐满了人,总有两三千之众。

    张杨二人暗暗心惊,原来这荒山之上,竟聚集了这许多人。

     张朝唐抬头看时,只见殿中塑着一座神像,本朝文官装束,但头戴金盔,身穿绯袍,外加黄罩甲,左手捧着一柄宝剑,右手手执令旗。

    那神像脸容清癯,三绺长须,状貌威严,身子微侧,目视远方,眉梢眼角之间,似乎微带忧态。

    神像两侧供着两排灵位。

    张朝唐隔得远了,看不清楚神主上所书的名讳。

    大殿四壁挂满了旌旗、盔甲、兵刃、马具之类,旌旗或红或蓝,也有黄色镶红边,有的是白色镶红边。

     张朝唐满腹狐疑,但见满殿人众容色悲戚,肃静无声。

    忽然神像旁一个身材瘦长的汉子站了起来,点烛执香,高声叫道:“致祭。

    ”殿上登时黑压压的跪得满地,张朝唐和杨鹏举也只得跟着跪下。

     孙仲寿越众而前,捧住祭文朗诵起来。

    杨鹏举不懂祭文中文绉绉的说些甚么,张朝唐却愈听愈惊。

     只听得祭文文意甚是愤慨激昂,既把满清鞑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而对当今崇祯皇帝竟也丝毫不留情面,说他“昏庸无道,不辨忠奸”、“刚愎自用,伤我元戎”、“自坏神州万里之长城,甘为黄帝苗裔之罪人”。

    对当今皇上如此肆口痛诋,岂不是公然要造反了吗?张朝唐听得惊疑不定。

    哪知祭文后面愈来愈凶,竟把崇祯皇帝的列祖列宗也骂了个痛快,甚么“功勋盖世而魏公被毒,底定中土而青田受鸩”,那是说明太祖杀害徐达、蓝玉、刘基等功臣之事;后来又骂神宗乱征矿税,荼毒百姓;熹宗任用奄珰,朝中清流君子,不是杀头,便是入狱,如熊廷弼等守土抗敌大臣,都惨遭杀害。

     这篇祭文理直气壮,一字一句都打入张朝唐心坎里去,他虽远在外国,但中土大事,却也知闻。

    祭文后半段却是“我督师威震宁远,歼彼巨酋”等一大段颂扬武功的文字,更后来又再痛骂崇祯杀害忠良。

     张朝唐听到这里,才知道这神像原来是连破清兵、击毙清太祖努尔哈赤、使清人闻名丧胆的蓟辽督师袁崇焕。

    他抬头再看,见那神像栩栩如生,双目远瞩,似是痛惜异族入侵,占我河山,伤我黎民,恨不能复生而督师辽东,以御外侮。

     这时祭文行将读完,张朝唐却听得更加心惊,原来祭文最后一段是与祭各人的誓言,立誓:“并诛明帝清酋,以雪此千古奇冤,而慰我督师在天之灵。

    ”祭文读毕,赞礼的人唱道:“对督师神像暨列位殉难将军神主叩首。

    ”众人俯身叩头。

     一个幼童全身缟素,站在前列,转身伏在地下向众人还礼。

    张朝唐和杨鹏举又吃了一惊,原来这幼童便是那天所遇的杀虎牧童。

     众人叩拜已毕,站起身来,都是泪痕满面,悲愤难禁。

    孙仲寿对张朝唐道:“张兄大才,小弟这篇祭文有何不妥之处,请予删削。

    ”张朝唐连称:“不敢。

    ”孙仲寿命人拿过文房四宝来,说道:“小弟邀张兄上山,便是要借重海外才子手笔,于我袁督师的勋业更增光华。

    也好教世人知道,袁督师蒙冤遭难,普天共愤,中外同悲,并非只是我们旧部的一番私心。

    ” 张朝唐心想,你叫我上山,原来为此,不由得好生为难,袁崇焕被朝廷处死,是因崇祯胡涂昏庸,不明忠奸是非,听信了奸臣和太监的挑拨,天下都知冤枉,自己在浡泥之时,也曾听得几个广东商人痛哭流涕的说起过。

    但既由皇帝下旨而明正典刑,再说冤枉,便是诽谤今上。

    皇帝若是知道了,一纸诏书来到浡泥国,连父亲都不免大受牵累。

    可是孙仲寿既这么说,在势又不能拒绝,情急之下,忽然灵机一动,想起在浡泥国时所看过的两部小说,一部是《三国演义》,一部是《精忠岳传》。

    他读书有限,不能如孙仲寿那么骈四骊六的大做文章,当下微一沉吟,振笔直书:“黄龙未捣,武穆蒙冤。

    汉祚待复,诸葛星殒。

    呜呼痛哉,伏维尚飨。

    ”他说的是古人,万一这篇短短的祭文落入皇帝手中,也不能据此而定罪名。

     孙仲寿本想他是一个海外士人,没甚么学问,也写不出甚么好句子来,只盼他称赞几句袁督师的功绩,也就是了,待见他写下了这六句,十分高兴。

    张朝唐把袁崇焕比之于诸葛亮和岳飞,自是推崇备至,无以复加。

    清人为金人后裔,皆为女真族,满清初立国时,国号便仍称为“金”。

    岳飞与袁崇焕皆抗金有功而死于昏君奸臣之手,两人才略遭遇,颇有相同之处,倒不是胡乱瞎比的。

     孙仲寿把这几句话向众人解释了,大家轰然致谢,对张杨两人神态登时便亲热得多,不再以外人相待了。

    孙仲寿道:“张兄文笔不凡,武穆诸葛这两句话,荣宠九泉。

    小弟待会叫他们刻在祠堂旁边的石上,要令后人得知,我们袁督师英名远播,连万里之外的异邦士民也尽皆仰慕。

    ”张朝唐作揖逊谢。

     各人叩拜已毕,各就原位坐下。

    那赞礼的人又喊了起来:“某某营某将军”、“某某镇某总兵”,喊了一个武将官衔,便有一人站起来大声说话。

    张朝唐听了官衔和言中之意,得知这些人都是袁崇焕的旧部,他被害之后,各人愤而离军,散处四方,今日是袁督师遭难的三周年忌辰,是以在他故乡广东东莞附近的圣峰嶂相聚,祭奠旧主。

    听他们话中之意,似乎尚有甚么重大图谋。

     当赞礼人叫到“蓟镇副总兵朱安国”时,一人站了起来,张朝唐和杨鹏举都心头一震,原来这人便是引导他们躲入密室的那个农夫。

    杨鹏举心想:“原来他是抗清的蓟辽大将,那么我败在他手里,也不枉了。

    ” 只听他朗声说道:“袁公子这三年来身子壮健,武艺大有进步,书也读了不少,我和倪、罗两位兄弟的武功都已传给了他,请各位另推明师。

    ”孙仲寿道:“咱们兄弟中,还有谁武功更高得过你们三位的,朱将军不必太谦。

    ”朱安国道:“袁公子学武聪明得很,我们只稍加点拨,他马上就会了。

    我们三个已经倾囊以授,的确要另请名师,以免耽误他功夫。

    ”孙仲寿道:“好吧,这事待会再议。

    诛奸的事怎么了?” 那姓倪的杀虎英雄站起身来,说道:“那姓范的奸贼是罗参将前个月赶到浙江诛灭的。

    姓史的奸贼,十天前被我在潮州追到。

    两人的首级在此。

    ”说罢从地上提起布囊,取出两个人头来。

     众人有的轰然叫好,有的切齿痛骂。

    孙仲寿接过人头,供在神像桌上。

     张朝唐这才明白,他们半夜里在箱中发现的人头,原来是袁党的仇人,那定是与陷害袁崇焕一案有关的奸人了。

    这时不断有人出来呈献首级,一时间神像前的供桌上摆了十多个人头。

    听这些人的禀报,人头中有一个是当朝姓高的御史,他是魏忠贤的党羽,曾诬奏袁崇焕通敌卖国,众人对他愤恨尤深。

     各人禀告完毕,孙仲寿说道:“小奸诛了不少,大仇却尚未得报,鞑子皇太极和昏君崇祯仍然在位。

    如何为大元帅报仇雪恨,各位有甚么高见?”一个矮子站了起来,说道:“孙相公!”孙仲寿道:“赵参将有甚么话请说。

    ”那矮子说道:“依我说……” 刚说了三个字,门外一名汉子匆匆进来禀道:“李闯将军派了人来求见。

    ”众人一听,都轰叫起来。

    孙仲寿道:“赵参将,咱们先迎接闯军的使者。

    ”赵参将道:“对。

    ”首先抢了出去,众人都站起身来。

     大门开处,两条大汉手执火把,往旁边一站,走进三个人来。

    杨鹏举已久闻李闯的名头,知他名叫李自成,这几年来杀官造反,威势极大,倒要看看他部下是何等英雄人物。

     只见当先一人四十多岁年纪,满脸麻皮,头发蓬松,身上穿一套粗布衫裤,膝盖手肘处都已擦坏,到处打满了补钉,脚下赤足,穿一双草鞋,腿上满是泥污,纯是个庄稼汉模样。

    他身后跟着两人,一个三十多岁,皮肤白净;另一个廿多岁,身材魁梧,面容黝黑,也是农夫模样。

    这三人看上去忠厚老实,怎知他们竟是横行秦晋的“流寇”。

     当先那人走进大殿,先不说话,往神像前一站。

    那白脸汉子从背后包袱中取出香烛,在神像前点上,三人拜倒在地,磕起头来。

    那小牧童在供桌前跪下磕头还礼。

     三人拜毕,脸有麻子的汉子朗声说道:“我们李将军知道袁督师在关外打鞑子,立了大功,心里很是佩服。

    后来袁督师被皇帝冤枉害死,天下老百姓都气愤得很。

    李将军派我们来代他向督师的神位磕头。

    现今官逼民反,我们为了要吃饭,只好抗粮杀官。

    求袁大元帅英魂保佑,我们打到北京,捉住皇帝奸臣,一个个杀了,给大元帅和天下的老百姓报仇。

    ”说完又拜了几拜。

     众人见李自成的使者尊重他们督师,都心存好感,听了他这番话,虽然语气粗陋,却是至诚之言。

     孙仲寿上前作揖,说道:“多谢,多谢。

    请教高姓大名。

    ”那汉子说道:“我叫刘芳亮。

    李将军得知今日是袁大元帅忌辰,因此派我前来在灵前拜祭,并和各位相见。

    ”孙仲寿道:“多承李将军厚意盛情,在下姓孙名仲寿。

    ”那白净面皮的人道:“啊,你是孙祖寿将军的弟弟。

    孙将军和鞑子拚命而死,我们一向是很敬仰的。

    ” 孙祖寿是抗清大将,在边关多立功勋,于清兵入侵时随袁崇焕捍卫京师。

    袁崇焕下狱后,孙祖寿愤而出战,在北京永定门外和大将满桂同时战死,名扬天下。

    孙仲寿文武全才,向为兄长的左右手,在此役中力战得脱,愤恨崇祯冤杀忠臣,和袁崇焕的旧部散在江湖,抚育幼主,密谋复仇。

    他精明多智,隐为袁党的首领。

     孙祖寿慷慨重义,忠勇廉洁,《明史》上记载了两个故事: 孙祖寿镇守固关抗清时,出战受伤,濒于不起。

    他妻子张氏割下手臂上的肉,煮了汤给他喝,同时绝食七日七夜,祈祷上天,愿以身代。

    后来孙祖寿痊愈而张氏却死了。

    孙祖寿感念妻恩,终身不近妇人。

     他身为大将时,有一名部将路过他昌平故乡,送了五百两银子到他家里。

    在当时原是十分寻常之事,但他儿子坚决不受。

    后来他儿子来到军中,他大为嘉奖,请儿子喝酒,说:“不受赠金,深得我心。

    倘若你受了,这一次非军法从事不可。

    ”《明史》称赞他“其秉义执节如此。

    ” 孙仲寿为人处事颇有兄风,是以为众所钦佩。

     『注:明成祖应浡泥国苏丹之请,封其山为“长宁镇国山”,亲制碑文,并题诗一首,译意如下: “在热带的海上,是浡泥国所处的地方。

    人民亲近仁义,只有归顺,没有违逆。

    贤王勤恳谨慎,仰慕中华教化。

    大明管理外国的官员加以指导,就到中国来朝拜了,带了你的妃子、世子、兄弟、陪臣,来到大明宫殿阶下磕头,陈奏道:‘皇上就象是天一样,将温暖和愉乐普赐天下,对任何人都一样眷顾,没有偏爱,没有歧视。

    ’但我自己反省,德行不够,没有你所说的这样伟大。

    你冒着风浪,远涉重洋,乘船来到,实在是很辛苦。

    查考历来远邦的臣属,归顺的时候就来朝拜,不服的时候就不来了,自己前来都不容易,何况还带了家室?你国王秉志贞诚,象金石一样坚固。

    西南各国的蕃邦君主,哪一位能及得上你?你国内有一座巍峨的高山,镇宁邦国。

    现在在石碑上刻了文字,以发扬你国王的美德。

    但愿你国王美德光大,国泰民安,今后千秋万岁,都归附我大明。

    ”』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浪漫事故 情终 路过人间 小翻译讨薪记 星星为何无动于衷 深处有什么 烈酒入喉 对校草的信息素上瘾了 全员黑莲花 眼泪酿 直播时人设崩了 总裁的混血宝贝 男神总想退圈卖保险[娱乐圈] 催稿不成反被撩 全世界都觉得我们不合适 夕照 伺机而动 游弋的鱼 跌入温床 直男室友总想和我贴贴 分手后我们成了顶流CP 小可怜在娃综成了大佬团宠 野生妲己上位需要几步? 情敌 沉迷撒娇 情终 离婚后我和他成了国民cp 平安小卖部 图书馆基情实录 眼泪酿 夏日长 烽火1937 不息 别慌!我罩你! 小可怜在娃综成了大佬团宠 狭路相逢我跑了 被抱错的原主回来后我嫁了他叔 他儿子有个亿万首富爹 非典型NTR 共同幻想 国色天香 动物爱人 天真有邪 挚爱白鹭 老大,你情敌杀上门了 色易熏心 撒谎精 错位符号 黎明之后 悲惨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