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书柜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衣香鬓影锦烛高烧> 第二十六记 一九四一年十月·陪都重庆

第二十六记 一九四一年十月·陪都重庆(3/3)

两人对视。

     如豆灯光无声摇曳,将两个影子投在墙上。

     苏从远转过脸,回避似的,草草在本子上写了几笔,分明又写得心神不属。

     “她被抓回来的当晚,孩子就堕掉了,”她忽又低低地开口,“我被关在她隔壁的牢里,听见她哭了一整晚,哭到最后再也哭不出声才停下。

    ” 问完了犯人,录好了新的供词,苏从远的差事就算办完了。

     风尘仆仆赶了大半天路来到这里,眼前过了晌午,再不动身天黑前就回不了师部了。

    苏从远却索性在老乡家里住了下来,到夜里又去了那个粮仓改建的牢房,也不进去,就站在一堵土墙外边,不知听什么听得专注。

     老乡跟过去,依稀听见关押在里面的女犯哼哼叨叨,在唱着什么歌。

     苏从远一声不响地听了许久,转身走开。

     老乡追上去问那女子在唱什么呢,苏从远笑笑,说没什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喑哑幽微的歌声,断断续续,一直徘徊耳边。

     她唱的是《满江红》。

     回到屋里,苏从远在炕上坐下,就着一盏如豆昏灯,翻看原先的审讯记录。

     萦绕心头的那双眼神,徘徊耳边的歌声,又扰得他不能安宁。

     月上中天,窗外寂静,苏从远披了外衣,端起油灯出门。

     到了门外,听见她还在唱,直到听见开锁的声音,骤然停了。

     油灯灯芯很短,豆苗似的一点火光,照不到缩在炕角的人影。

     但他感觉得到她从黑暗里投来的警戒目光。

     “为什么一直在唱《满江红》?”他端着灯,温和地问她。

     她不回答。

     他又问:“岳飞冤死在风波亭,你反反复复唱这个,是想借此陈冤?” 她却一声嗤笑。

     苏从远走到炕边放下油灯,正色说:“你既认为自己是被冤枉的,我也愿意为你陈述实情,你就应该老实交代清楚你的身份来历,什么家庭,什么职业,你若心中无愧,这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白天劝了那么多,你还是不肯说,凭这一点,我就没法再帮你澄清冤屈,你就算唱一整宿的《满江红》,也无济于事。

    ” “什么冤?”她蓦地笑出声,语声全不掩讥讽,“我说过要杀就杀,犯不着陈冤求情。

    这《满江红》是我幼时所学的第一首歌,是父亲一句一句教会我唱的,我想起他,念起他,唱一唱这首歌又怎样?” 苏从远怔住,只见她伸手拨开脸上散乱的发丝,倔傲地扬起脸,下巴尖削,轮廓分明,清瘦苍白的一张脸,修眉浓睫,眼睛又深又亮,“你要问我是什么出身来历,我就告诉你,我的父亲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英名容不得半点玷污,我宁可一死,也不会让你们把诬陷我的罪名栽赃到他的姓氏上,他的名讳,你也不配听!” 屋子里一时寂静无声。

     只有油灯的一小簇光跳动着,映得大片浓重阴影不住伸缩,像伏在角落里的一只异兽,随时会将那伶仃身影吞没。

     灯光照耀之下,苏从远清楚地看见了她脸颊上闪闪的水光,以及肩膀剧烈的颤抖。

     他再也无话可说,也知道从她口中再也问不出什么。

     已入秋的天气,深夜里屋里潮气极重,阴嗖嗖的凉意令人手脚发僵。

    看着她只有一件单衣蔽体,破絮御寒,苏从远叹了口气,褪下披在肩头的外衣,放在炕沿上,转身离开。

     回到师部驻地,天色已暗,苏从远风尘仆仆地刚踏进屋就得知一个令他错愕的消息。

     就在他回来前半个小时,上面派来专门调查沈雨林案子的干部刚刚离开。

     苏从远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么一件在押犯人自杀的小案子能惊动到上面去,何况他的调查报告还没往上交,上面又怎会知道这事……心下琢磨着,越发一头雾水,隐隐感到上面这人来得不是那么简单。

     听说来人是一位女同志,姓章,以前倒是没听说过。

     “她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苏从远向负责接待的老赵追问究竟。

    老赵想了想说:“说是先找到团部,知道那女犯已经押走,才又找来这里。

    调了案卷给她看,她立刻就要赶到南庄去。

    我说十好几里呢,晚上怕是赶不回,她也不听……我寻思着你也在南庄,出不了差错,没想到她刚走你就回来了,恰好在路上错过了。

    ” 看苏从远脸色略沉,老赵有些不安,压低声音问:“该不会有啥问题吧,我看她也是上面来的,首长特别打了招呼,来头不小的样子……” “没事,我随便问问。

    ”苏从远笑了笑,以打消老赵的顾虑,想从他口中再问些关于那位章同志的情况。

    老赵却吭吭哧哧说不上来,反倒问他,那沈雨林是个什么来头,怎么会惊动上面的人。

     这话问到了苏从远心坎上,恰恰是他此刻最想知道的疑问。

    若说之前对沈雨林的话还半信半疑,此刻心中猜测,却已隐隐有种被证实的预感。

     从老赵的话中听出蹊跷,那位章同志先到了团部,才得知沈雨林去向,转而寻到师部来,可见她是循着沈雨林起初的去向找来的。

    沈雨林只是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倘若不是因罪入狱,又闹出自杀的事,谁会特别留心到她的存在? 苏从远越想越迷惑,临到睡前还在琢磨老赵的话,琢磨那姓章的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会不会节外生枝再出什么问题……想得最多的,仍是那翻来覆去的一个问题。

     熄了灯,闭了眼,黑暗中却仿佛有双清寒照人的眼睛一晃而过,仿佛冬夜流星撕裂天幕,逝去的余光灼痛他的眼底。

     那倔强的女子在蒙尘发霉的牢狱里,以帝女般高傲的姿态对他说—— “我的父亲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英名容不得半点玷污,我宁可一死,也不会让你们把诬陷我的罪名栽赃到他的姓氏上,他的名讳,你也不配听。

    ” 是什么让她在幽暗的牢狱里也闪闪发光?是那个让她宁死也不肯玷污的姓氏?还是流在她血管里炽热的英雄的血……他知道再不能说服自己去反驳,在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便已然不由自主信了,信了她的话,也信了她的人。

     沈雨林,你究竟藏着多少隐秘,究竟是怎样的身份来历? 苏从远霍地坐起,在黑暗里怔怔地盯着门口,有一种夺门而出的冲动,想即刻就到那黑漆漆的小牢房去——心底猫爪子挠着似的,有无数的疑问盘桓不去;更想插翅赶到十余里外,将那伶仃女子好好地护起来,不让她瑟缩于破絮冷炕,不让她夜半再唱那悲怆的《满江红》,不让任何来意叵测之人伤害她。

     她若是清白的,他定要争一个公正来还她。

     门外远远的不知是哪里传来一两声野犬低嗥,午夜听来备觉凄凉。

    这声音和着窗外风声,凉飕飕钻进耳朵,像几滴凉水浇下来。

     大半夜的竟似魔怔了吗?苏从远定了定神,起身下炕,到水盆边掬起冷水浇脸。

    一时间神志清明了些,心里又想,明日开完会再赶去南庄也不迟。

    那姓章的这么晚才动身,到南庄也是天黑了,等她明天问过沈雨林的话,再看是什么情形也好。

     然而苏从远没有想到,一念之差,便让他追悔莫及。

     当他次日上午匆匆赶到南庄,赫然发现,那间小牢房已人去屋空。

     就在昨天夜里,姓章的那人,将沈雨林当作重要犯人连夜带走,去向无人得知。

     苏从远焦急之下,一口气追出去两个庄子的路程,却再也追不上了。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赶回去向上级报告了此事,得到的反馈是停止调查,不必再过问这案子,沈雨林的案件就此了结。

    他是太低估了姓章的那人,竟不知她有这么大的神通,将一个大活人说带走就带走,连同案子也一并抹掉了。

     老赵知道了此事,蹊跷之余回过味来,也劝他别再多事,只作不知道的好。

     可惜是迟了,若他从未见过那个女子,自然是不知道的好。

     苏从远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忘却那样一个午后与那样一个夜晚。

     他仅仅与她见过两次,就在那光线模糊的小牢房中。

     甚至不能确定她是否看清了他的模样,像他那样清清楚楚地看过她。

     大半个月过去了,被带走的沈雨林和那个姓章的人,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苏从远沮丧之余想起沈雨林留下来作为物证的大衣,再要去找,却得知案件已撤销,大衣作为无主之物,早已退回团部去了。

     当苏从远再找到团部时,得到的消息令他大吃一惊——团部的人竟然告诉他,沈雨林已自杀死了,大衣和其他几样遗物已叫她在卫生队时结识的伙伴领了回去。

     这显然是将沈雨林与另一个在狱中自杀的女犯混淆了。

     苏从远想要纠正此事,那边的人却根本不理会他的解释,一口咬定死的就是沈雨林,连骨灰都存了,从此死无对证,总之世上是再没有一个叫沈雨林的人了。

     到这时候,苏从远再傻也明白了。

     这是有人故意的。

     有人想要彻底抹去沈雨林存在过的痕迹,不但带走了人,销毁了案底,还趁机将她的身份混淆,以另一个女犯的名义“杀死”了她,并以活灵活现的骨灰、遗物为证,以此假象来骗人。

     那人想骗谁? 那人在遮掩什么? 那人如此神通广大,又是什么来头? 那人是善意还是恶意? 唯一的答案只能在沈雨林的身上找到。

     可是这个不知是否真叫“沈雨林”的女子,日后还有机会相见吗? 一九四二年,全世界都在血与火中煎熬。

     在无休止的战争与动荡中,在每时每刻都有人死去的浩劫中,一个女人的生死去向只是汇入无数弱小者命运海洋的一滴水珠。

     或许再没有人会记得一个名叫沈雨林的女子曾经存在过。

     然而他会。

     认死理的苏从远一直都记得,记得她在黑暗里唱起《满江红》的凄怆,记得自己暗自许诺还她以清白。

    他不单记得,还在往后漫长的三年里随部辗转作战,每到一个村庄一个驻地,都不忘打听那样一个女人是否出现过。

     那些起初笑话他的人,如老赵,久而久之也习惯了他的古怪。

     他们说,找不到的,大海捞针你到哪里去找。

     苏从远也觉得找不到了,一面之缘到哪里去找。

    只是总要问问看看,总想着或许有万一,不然便像少了什么,欠了什么。

    日子久了便成了一个习惯,或是叫念想吧。

     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三年、一九四四年……日子就在硝烟炮火里翻过一年又一年。

     太平洋上的战争步步进逼,快了,快了,日本人的命数就快要尽了。

     这场仗已打了七八年,中国人的苦难也该到尽头了。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我叫我同桌打你 路过人间 被男神意外标记了 过分尴尬 深处有什么 对校草的信息素上瘾了 放不下 他的漂亮举世无双 方寸 农村夫夫下山记 玄学大佬回到豪门之后 反派病美人开始养生了 六零年代白眼狼 总裁的混血宝贝 我的男友是霸道总裁 戎先生的失恋日记 全世界都觉得我们不合适 娇妻观察实录 夕照 游弋的鱼 直男室友总想和我贴贴 循规 对家总骚不过我 暴躁学生会主席怼人 卖腐真香定律 红楼大贵族 深处有什么 路过人间 农村夫夫下山记 他的漂亮举世无双 被宠坏的替身逃跑了 卡哇伊也是1吗?[娱乐圈] 直播时人设崩了 戎先生的失恋日记 催稿不成反被撩 明星猫[娱乐圈] 不息 小镇 是夏日的风和夏日的爱情 对家总骚不过我 暴躁学生会主席怼人 非职业偶像[娱乐圈] 戏精配戏骨 国色天香 爱不可及 撒谎精 错位符号 我只想好好谈个恋爱! 追随者 我姿势都摆好了,你都不上我